不會生活的藝術家,不是好的設計師!

不會生活的藝術家,不是好的設計師!

來自專欄小巨人35 人贊了文章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5228122022744064

去年的Homeplus設計師之家

構建了一系列流行色空間

獲得一致好評

今年的設計師陣容依舊是12位

但絕對驚爆你的眼球!

不僅有家居設計領域的大咖,

還加入了其他領域的行業大師,

帶給你們耳目一新的絕佳體驗!

吳濱

人進中年,會想法子讓「變油膩」不是唯一歸宿。

有的人跑步養生,有的盤珠子養性,

可多半是面子功夫。將生活活成藝術的,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5228068994109440

吳濱,金牛座人,一身名號。

香港無間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世尊設計集團創始人…

說他是成功商人,說他是設計大家,都不為過,

但他喜歡叫自己「生活家」。

他說,自己首先是個「生活家」,其次才是設計師,

設計師對生活的了解最後都會反映在作品中,

擁有越多的生活體驗,才能夠越深刻地理解大師的設計語言。

他自幼學習水墨畫,師從張大千關門弟子,伏文彥先生。

現在設計里的東方禪意,是打小就耳濡目染的。

最日常的磚瓦、花植、晝夜交替的光線,甚至詩詞言語的平仄起伏,

都是東方藝術的來源。

他在室內設計的創作中,不固守老派,不苛求哪種風格就得配哪種元素

而是任由其像水墨,像自然,所有角落都該與生活方式融合。

最好看的東方,要有西方的對方和融合。原有的東方氣韻,加上西方設計理念,

慢慢形成自成一套的設計語言,摩登東方。

不照搬西方,也不固守東方,

讓每個家的內里,都有最屬於自己的存在感。

北京中糧瑞府是他設計「摩登東方」的代表作,

被稱作「中國千百年來逐夢桃花源的一次成功嘗試」

中國傳統庭院藝術與當代設計結合,有過去的味道,也照得進未來的光。

沐陽聽風,品茶讀書,幾乎是所有忙碌的人的心頭念想

而吳濱天把鳥語花香都搬到了自己的家裡。

他曾用四個月時間,設計出心中最完美的家。

他把傳統餐廳的吊燈,改成機車元素,可以點蠟燭,可以升降。

就是這樣,生活多了一點小心思後,開始不一樣。

在過去25年里,他結合流水的柔,機械的剛,

創造了一個個舒適的家。

從青澀少年,到國際上拿獎無數,初心不曾變動。

他說,「世界上所有空間的感染力,都源自藝術」。

他喜歡攝影,影像比文字有時表達得更為直接純粹;

他也愛旅遊,一次旅遊是開眼,是舒心,也是無數靈感的採集;

他的父親是機車愛好者,因此同好,馬達聲一響,就是動能的無限爆發。

他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界」,工作則自然沒有跨界的說法。

如何讓生活更「無界」?怕是只有站在生活的中心去感受。

做一個回歸原點的生活家。

曾建龍

曾建龍(Gary) , 畢業於義大利米蘭理 工大學,高級室內建築設計師,也是本次展會的策展人。

設計師曾建龍(Gary)認為,設計師就像導演,是整個空間角色呈現的執導者。而空間的使用者和投資方是影響設計的關鍵人物,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

對於Gary來說,令他最滿意的作品永遠正在創作中。

他認為,設計師沒有完成的完整的作品概念。每個階段設計師都是在嘗試跟實驗作品的表達方式,以及設計的作品會跟隨不同空間的性質、使用者的需求,最終來呈現作品的高度。

所以他覺得目前最滿意的作品還在創作過程中。

對於國內設計師與國外設計師的異同,Gary認為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反映的生活觀。

他認為是國內的生活需求者跟國外的生活需求者在本質上的區別比較大,國內可能更多是在追求一些外形、外象的東西,但是國外更多的是在追求內在的心靈的東西,所以我認為這是有質上的區別。

並且互聯網時代,家居設計師也會在信息快速傳達的路徑里慢慢融合,縮短這種距離,未來中國設計也會達到全世界頂尖的高度。

現在中國的設計師有非常多的機會去跟國外的設計師及設計平台一起互動交流,這種互動交流可以加快國內設計師的成長。

與國外成熟的室內設計相比,我國室內設計的周期當代史只有三十幾年,而國外已經有兩百年了,雖然目前會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中國設計師認真修鍊自己,就不成問題。

做商業項目時,Gary就像一個商業定位的策劃者,不但要做商業基因的構建,還要進行市場營銷和同行業的數據分析,理性而極致。但在做住宅時,他卻更願意以朋友的身份去理解另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感性他們的感性。

他認為設計師應該是生活中的美學統籌者,他們通過旅行和體驗生活來傳遞美學的智慧,將美學以空間形式呈現。因而在Gary的設計中,每個項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體現方式和調性。

而東方元素與現代時尚生活混搭,所營造的「當代 東方」的美學生活空間,同樣也反映了未來幾年家居設計的新方向。

沈雷

對於沈雷,無論你說他狂狷也好,清傲也罷,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著:

可以沉默寡言,可以滔滔不絕,可以把酒狂歡,可以清粥小菜,可以西裝革履,可以長裙飄飄;冷峻如斯,熱情如斯,挑剔如斯,隨性如斯,妖冶如斯,魅惑如斯,聰敏如斯,淡泊如斯,可以說,他已經成為中國設計界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

17年前的沈雷,剛剛從英國學成歸來,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沈雷生長於南通,18歲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畢業後在浙江建築設計研究院做了6年建築師。1998年留學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學習室內設計,沈雷受邀在留學期間撰寫英國專欄。

搞藝術、做設計的大多不愛寫文章,但這對沈雷並不是難事。他生於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教師家庭,從小被母親教著背古詩的經歷,使他對文字有種天然的敏感。他還有一個姐姐,名叫文嵐。這似乎也能透露出一種一脈相承的文化淵源。

如果你讀沈雷的微信,會發現是那麼與眾不同。幾乎每一篇文章都可圈可點,幾乎每一張圖片都無可挑剔,這種文字功力,這種選圖能力,非一般人能也。

這固然與他的用心與審美密不可分,然而更多的是長達4 年的編輯生活帶給他的印痕。

做了四年的主編,在要被收入體制內的時候,沈雷逃了。

喜愛自由的他不想被收編,想要換一種步調和節奏,渴望用作品表達自己,於是就有了內建築事務所。

內建築走到現在,已經十四年,完成了loft49 創意園區,阿里巴巴的廠房和12 萬平方米的杭州總部建築室內設計,雅虎中國各地辦公空間及光線傳媒辦公空間設計,世博會中國館貴賓接待區室內設計,良渚服裝工廠改造,外婆家餐廳設計,光線傳媒辦公空間等諸多的建築及室內空間設計。

▲9號樓My Black Attitude外觀

十年前,沈雷,惶恐,散漫,機敏,自我;十年後,沈雷,自信,有律,聰敏,內斂。十年間,沈雷,逃離,堅持,矛盾,成長,努力尋找在內與外、自我與妥協的夾縫中自由呼吸的空間,只看錶象的人很難聽到他發自內心的大聲呼喊。

▲外婆家餐廳

也許很多人難以相信,沈雷其實也是居家男人,他喜歡做飯,常去的菜場商販都認識他。

每當時令食材到時,常會替他預留。

平時,沈雷多數自己下廚。這是支撐他對生活的一種激情。旅行時,沈雷也常去不同城市的菜場,他說,城市的菜場,是沒有設計的設計,呈現的是一座城市最真實的一面,可以聞到這座城市的味道,可以看見這座城市的節奏,進而識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出世入世間,長發與衣袂齊飛的沈雷,總是那麼與眾不同,雖然他並不在意。

朱哲琴

曾以一曲《阿姐鼓》把民族風唱出國門的大陸音樂人,而這位「阿姐」的人生,和她的歌聲一樣不走尋常路。

她的身份早已不僅僅是那個唱著《一個真實的故事》女歌手,二十多年來,朱哲琴從音樂出發,在她的藝術探索之路上一直不斷地帶來驚喜。

2009年,朱哲琴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授予「中國親善大使」;發起「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

她走進深山、草原,朱哲琴看見很多民間手藝的種種窘境:苗家姑娘丟下織布機、繡花針,藏族小伙不肯繼承祖輩都在做的黑陶,有著精湛手藝的景泰藍師傅只能做著廉價的旅遊紀念品糊口…

朱哲琴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一個器物,一塊綉片,不僅包含了那塊土地上的人的情感和智慧,還蘊含了那一方水土對物質和生活重構的邏輯和方法,正是無數在這些區域里生長的文化和物質才構成了世界,構成了文明。

我們搶救這些文明,先要「掃盲」,掃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盲」。我相信,我們當代中國的創造力和精神價值,是不可能只依靠對全世界最新潮流的追趕和模仿來完成的。"

正因為如此,2012年,她合作創立「看見造物」,出任藝術總監,致力於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當代詮釋與創作。看見造物品牌提倡「上乘非奢侈」的精神。

朱哲琴已經連續好幾年出現在上海傢具展的現場,在她眼中,中國民藝產業本身的模式很陳舊,當代民藝設計產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家,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和翻版。

而她的「看見造物」就在試圖搭建開放式的平台,與設計師、手工業者、品牌、媒體共同互動。

朱哲琴的名字,與時代精神的走向有關,從文化保護到文化創新,總是以行動者的姿態,走在最前面。

在2018上海傢具展上,她更希望【看見造物】作為一個平台,讓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變成造物精神,讓民族手工藝更多被』看見』。

還有更多有意思和天馬行空的裝置和更有趣的創造者,都在即將於9月11-14日舉辦的2018摩登上海時尚家居展上!


推薦閱讀:

餐飲「造景風」漸起,你心動了么?
摹客設計系統上線 : 曬出你的設計規範,贏iPad Pro!
與天堂對話的教堂設計
裝修時,牆布與地板怎麼搭配?-中式裝修設計精選的回答

TAG:設計 | 家居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