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人千里——秋收起義人物的登場與謝幕(一)

一棹人千里——秋收起義人物的登場與謝幕(一)

7 人贊了文章

題圖:紅軍秋收起義後來到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下旬,朱毛兩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圖為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合影。

文章轉自塵封已久的Sonicbbs,原作者:司馬戡,文章較長,分五節轉載。

一、萍聚修水

1927年8月1日,夜已深,武昌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駐地,一間屋子仍未熄燈,幾個年輕人正圍著兩封電報討論。他們不知道,許多人的命運將在這場討論中決定。

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源自北伐鐵軍第四軍,是從第二十五師抽調部分官兵,充實以傷愈老兵和部分新兵編成的。這個團延續了葉挺獨立團的傳統,領導權由中共黨員掌握,團級幹部素質整齊。上校團長盧德銘,號又新,四川宜賓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葉挺獨立團出身,原任獨立團改編的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參謀長,經第二十五師參謀長張雲逸向總指揮張發奎推薦出任警衛團長,時年22歲;政治指導辛煥文,號質彬,湖北安陸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肄業,在校期間入黨,「三一八」學生運動的領袖,當過國民政府顧問鮑羅廷的秘書,由第四方面軍第一縱隊前敵指揮部政治部主任調任,時年26歲;中校參謀長韓浚,湖北黃岡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赴蘇聯留學,由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參謀調任,時年34歲;中校團附兼第三營營長余灑度,湖南平江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宣傳科長調任,時年23歲;少校團附兼輜重隊長范樹德,河北無極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四期經理科畢業,由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輜重隊副隊長調任,時年20歲。

警衛團共有四個營,除余灑度外,第一營營長宋文彬(字質夫,河北遵化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時年25歲)也是共產黨員。第二營營長李騰芳(湖南永興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時年20歲)、第四營營長黃巨川不是黨員,但李的政治態度頗傾向於中共,黃則只聽命於張發奎。

連排級軍官中有三分之一是共產黨員,新兵中也有湖北省團校組織的青年學生軍事訓練班成員二百餘人和「四一二」政變後投奔軍隊的兩湖工會、農會會員。警衛團駐在湖北省政府大院內,後來被誤傳為「國民政府警衛團」,其實當時的武漢國民政府設在漢口。

話說從頭,擺在團部幾位年輕人面前的幾封電報,一封來自南昌,只有七個字:「我們已經起義了」,落款周逸群,他們的黃埔二期同學,當時已經是南昌暴動部隊第二十軍第三師師長;另一封來自九江的第二方面軍總部,落款是副總指揮黃琪翔,要求警衛團立即前往會合。

雖然抱著疑惑,盧德銘等人還是決定向南昌進發。張發奎的命令也發揮了作用,輜重隊長范樹德以此為借口,向後勤部門申請到招商局輪船「德興」號用來運兵。部隊出發時,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沒有通知第四營和正在執行任務的其他連隊。第一營營長宋文彬前一年在南昌之戰時曾受重傷,行動不便,也留在了武漢。為了彌補缺額,又把中共黨員陳皓、韓壯劍負責的第二十四師新兵訓練處在漢口的一個新兵營編入了警衛團。反正這個師已經在南昌暴動,新兵營留下來也會損失掉。

警衛團原來所轄的部隊編為兩個營,余灑度兼任第一營營長,又調來共產黨員鍾文璋(字迎峰,湖南益陽人,黃埔二期生,時年24歲)任第二營營長,以新兵營為主編為第三營,由陳皓(字大明,湖南祁陽人,黃埔一期生,時年29歲)任營長。

為了避免各地駐軍疑慮,警衛團乘船到了湖北陽新就涉水登陸,步行進入江西省境。8月7日,警衛團在武寧與一支中共領導的武裝「平江工農義勇軍」相遇,義勇軍負責人余賁民告訴警衛團一個重要的消息:南昌暴動部隊已經南下廣東。得知這個消息,盧德銘、辛煥文立即下令改變行軍路線,準備取道九嶺山,經靖安、奉新南下追趕暴動部隊。8月8日,警衛團抵達奉新,接到了當地交通員轉來的前湖南省委書記夏曦的信,要求盧德銘、辛煥文、韓浚離隊單獨追趕南下的暴動部隊。三個人接到信後面面相覷,不解其意,最後商定先回武漢,向中共中央請示後再做決定。部隊則交給中校團附余灑度負責,帶往湘贛鄂交界的修水待命。

警衛團的主要人物已經出場,且回過頭來介紹一下余賁民和他的隊伍。

余賁民,號世英,湖南平江人,是個老資格的中共黨員,1922年就已入黨。他是遜清湖南新建陸軍隨營學堂出身,辛亥革命後曾在民軍中當過排、連長,負傷回鄉後做過農會會長、團防局長,加入中共後成為積極的地方活動家。1927年馬日事變後,余賁民根據省委指示,以他掌握的團防隊和政治講習所學員為基礎,四處接收散槍,編成平江工農義勇軍,共有五百餘人,三百支槍,參加過十萬農軍圍攻長沙的行動。這一年余賁民才39歲,但在軍中已經是老資格,農軍士兵都稱之為「賁老」。

這支湖南的工農義勇軍,怎麼會跑到江西去了?這需要提到另外一個人:蘇先駿。

蘇先駿是黃埔四期步兵科學生,湖南瀏陽人,1926年入黨。他是黃埔四期的狀元,曾在畢業典禮上代表全體學生接受蔣介石授予的畢業證書,筆杆子上也有功夫,曾擔任校刊編纂員,電視劇《井岡山》里把他塑造成一個混不吝的兵痞形象,可是天大的冤枉。畢業後,蘇先駿曾在陳賡手下當連長。1927年,23歲的蘇先駿被湖南省委任為軍事特派員,派回故鄉組織瀏陽工農義勇隊,自任隊長。馬日事變後也參加過十萬農軍圍攻長沙。在此期間,四期同學唐生明曾遊說蘇先駿率部加入其兄唐生智的部隊,許以團長的職位。蘇先駿認為這是個保存隊伍的方法,頗為動心,但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嚴詞拒絕,還把蘇批評了一頓。潘心源也是瀏陽人,長沙岳雲中學畢業,他只比蘇先駿大一歲,黨齡卻多了三年,建立了瀏陽最早的農村黨支部,在當地威信很高,他的批評自然帶來一片贊同之聲,讓蘇先駿十分尷尬,一氣之下隻身離隊,跑到武漢找中央去了。

1927年7月,蘇先駿又帶著中央的介紹信和指示返回瀏陽,將瀏陽、平江兩地農軍合成一支部隊,號稱湖南工農義勇軍第一路第四團隊,後又接到指示,打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賀龍)獨立團的旗號,準備開赴南昌參加暴動。但余賁民和蘇先駿都想當團長,一個資格老人望高,一個是中央派回來的,誰也壓不住誰,兩地農軍從在平江虹橋會師起就爭執不下,直到8月5日在永修縣塗家埠獲知南昌暴動部隊已經南下廣東的消息後,蘇余兩人意見各異,再也不能合作,徹底分道揚鑣。蘇先駿說要追趕暴動部隊,但沒法取得聯繫,先退到九嶺山間的銅鼓縣城暫駐。余賁民調頭返回平江,正巧在武寧碰到了警衛團。

或許是機緣巧合,平江工農義勇軍與警衛團分開後不久,又於8月12日在修水城郊相遇。余灑度和余賁民是同鄉本家,言語相投,勸其一同在修水等待中央的指示。余賁民想想也是,便和警衛團合兵一處,進攻修水縣城。

當時盤踞修水的是外來的邱國軒部。邱是北伐黔軍的軍官,曾任第十軍第二十八師第三團團長。第十軍開往安徽後,由於部隊欠餉嚴重,醫藥缺乏,難以維繫,他在舒城率二百多人槍脫離隊伍,搶下修水這個三省交界的地方休養生息。邱國軒頗有一些軍事才幹,第八軍和平江警備隊前來進剿都被他擊敗,馬日事變後又擊敗了前來竄擾的夏斗寅殘部,實力擴充到一千多人槍。但東拼西湊的隊伍終究不是源出鐵軍的警衛團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敗,潰退到平江修水邊界去了。邱國軒在當地民憤頗大,余灑度和余賁民把俘虜的一個邱部連長公審槍決,又派隨隊的原第二營營長李騰芳率部分兵馬配合當地農民剷除了幾個惡霸地主,很快將群眾發動了起來,警衛團和農軍也在修水立住了腳,開始重新整訓部隊。

好了,這些軍人主角各就各位,下面該看「欽差」了。


推薦閱讀:

微觀史學的興起與歷史敘事的復興
【歷史今日/芭蕾王子】尼金斯基
張氏榮耀大姓 歷史人材輩出
外丹學說的歷史
歷史故事——臨危受命的李亨和郭子儀

TAG:歷史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