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標籤設計前,標籤的這幾項基本作用你了解嗎?
來自專欄艾體驗AIUX8 人贊了文章
回想一下在圖書館借書的場景,現在你想借一本《設計中的設計》,應該怎麼做?
正常情況下,會通過聯網系統先檢索這本書,找到關於這本書的索引號,然後到提示的區域找到這本書,而提示的「X樓、Y區、111號架」等信息就是這本書的部分標籤。
所以標籤是什麼?
標籤就是用來標誌產品目標和分類或內容,為目標標記相關的關鍵詞,便於用戶查找和定位目標的工具。互聯網產品中標籤的運用也是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延伸,而標籤主要承擔了以下3個功能。
壓縮認知成本
你能快速地從以下數字中,數出>25的數字嗎?
是不是有點困難,有時候甚至還需要重新數過?但如果這些數字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排,是不是就簡單很多了呢?
人們習慣於將事物化繁為簡,以便清晰便捷地把握事物特徵。給一段複雜的內容貼標籤能幫助人們壓縮認知成本,使用戶在短時間內能夠提取有效信息,提升處理信息的效率。下面來看2個相關例子。
淘寶丨壓縮評論的認知成本
在電商類APP中,由於累積的商品評價過多,不同SKU的評價混雜,導致用戶很難從這些評價中篩選出有效的信息。
儘管早期的淘寶將這些評價依據評分,劃分為了好評、差評,但其實用戶真正關心的是商品的實際效用。而好評與差評不過只是商品實際效用的最終表現形式。
後來,淘寶對這一標籤設計進行了優化,通過對商品評價提取總結關鍵詞,使用戶直接關注到核心的效用信息。
同時,好的評價用引起人注意的紅色,而不好的評價則用灰色顯示。通過背景顏色快速幫助用戶區分好評和差評。
為了實現壓縮認知成本的功能,標籤文字通常需要簡短有力,標籤數量根據工作記憶的個數限制,也控制在5-7個。讓用戶參考標籤的認知成本最低。
有道E讀丨簡單快速的分級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做個測試,請在1-10級中,選擇你認為目前所處的英語等級。
是不是覺得很迷茫?因為沒有一個對照值,所以我們很難去評定自己目前的英語等級。因此很多單詞軟體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會先讓用戶做一個單詞測評。
在背單詞的場景下也許很適用,因為誰都不想背一些滾瓜爛熟的單詞,比如Abandon。但如果換成外文閱讀類產品的時候,還能這樣嗎?
在這個場景下,用戶的目的已經不同了,他們是為了閱讀而來,此時再讓他們花費較長的時間來做單詞測評自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如何讓用戶簡單快速地知道自己適應的等級呢?
有道E讀在1-10的不同等級中,都加入了4個典型辭彙。這4個辭彙就代表了不同的閱讀水平,用戶只需要根據自己對這4個辭彙的了解程度,就可以簡單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難度分級。
自我暗示/社會化功能
在事物類方面,標籤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分類,幫助人們壓縮認知成本,但在社交中運用標籤,則承擔著2個不同的功能。
一方面,標籤是抽象出的群體社會化特徵,這能從心理上給予用戶一種安全感與可控感,也是社會化過程的一個被動可得的技能,有利於社會互動的展開和社會系統運行。
另一方面,給自己或者他人貼標籤能激發自我,強化行為,類似心理暗示和社會期望的功能,引導人們朝自己或者他人,按照預期或者相反的方向努力。
如故丨讓推薦看起來更靠譜
在大家的印象中,發布會是怎樣的呢?
嚴肅、正經。但如果跟你說這是鎚子的發布會,你還這樣想嗎?肯定不會。因此,不同的人/群體上的標籤,都會影響人們對某樣人/物的評判。
以如故為例,作為一個「類興趣」社交產品,有一項為用戶匹配圈子的功能。但如何讓用戶覺得這個推薦很靠譜呢?
依然還是靠標籤,如故的推薦上,會附上帶有相關標籤詞的人有多少、平均年齡、人群比例等等,通過這些標籤信息,用戶很容易就可以判斷這個圈子是否適合他。
個性化標籤的新方向
目前,主流的標籤基本是以幾何圖形+關鍵字的形式展現在用戶面前,這也讓許多設計師形成了一個「標籤=幾何圖形+關鍵字」的刻板印象。
但在個性化策略時,標籤運用已經不再嚴格按照幾何圖形+關鍵字的設計理念,而是衍生出一種小七認為是「類標籤」的情況。
網易新聞丨睡姿大比拼
前不久的網易出品的睡姿大比拼,其實就是根據幾十個物件,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物品選擇和設計,由此來表達自己獨特的個性。
其他用戶通過該用戶的分享,大概就能從顏色、物品、人物姿勢、擺件等,來感受對方的個性特徵。這種間接的表達方式在很多心理測試結果分享中也是經常運用到的。
UC瀏覽器丨設計我的UC形象
類似的還有UC瀏覽器推出的「設計我的UC形象」。部分APP在用戶初次進入時都會讓用戶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後為用戶推薦相關的諮詢/信息。
雖然UC瀏覽器在初次進入時,也會讓用戶選擇一些標籤詞,但不同的是,基於用戶的選擇,會在上方為用戶生成相對應的形象。不僅營造了一種驚喜感,更是用戶獨特的標籤形象代表。
基於標籤的內涵,結合了用戶更多的表達特性,從而有了小七認為的「類標籤」運用。但不管是為了壓縮認知成本還是為了自我暗示或抽離群體社會化特徵,標籤設計都需要設計師在標籤的基礎邏輯之上,做出更多的探索。
編輯:日簽君
校對:文阿婆
本期作者:小七
更多關於小七的文章
▽如何提升創造力
真的越長大越沒有創造力么?
▽如何減緩工作壓力
靠佛系甲方,你終究只能是個美工每周,艾體驗都會向大家分享一些有關於設計師/設計的文章,包含了產品設計的乾貨、實戰的案例、心理學分享等等。想獲取更多關於智能交互體驗設計的乾貨,就趕緊關注我們的專欄吧!
推薦閱讀:
※漸變色在設計中的應用 -- 趨勢,案例,資源
※多色彩漸變插畫的核心技巧
※移動設計第三部分:視覺設計
※2018最佳網頁設計:就是要你靈感爆棚!!!
※2018俄羅斯世界盃視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