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發育提前,初婚年齡推遲,青春期會持續到24歲嗎?
來自專欄 Nature自然科研4 人贊了文章
導語:研究人員竭力想弄明白兒童期和成人期之間的間隔期。
當Roy Laver被叫去參加測量的時候,他料到會發生兩件事。他說:「你會感到很冷,而且你會感覺很崩潰,因為裸體的你被許多成年人圍觀。」
1949-1971年間,每隔幾個月,包括Laver在內的幾十個年輕人都會被帶到英國兒童之家哈彭登分部的一個(供暖很差的)側樓里。兒童之家由慈善機構管理,主要接收無人照管的孩童。現年80歲的Laver曾在那裡接受定期檢查——一個定義青春期的開創性研究的一部分。
每批測試都要花3個小時左右。有人用卡尺測量體脂厚度,用普通照片和X射線照片記錄生長情況,此外還有一套體檢和口腔檢查。Laver說,雖然男孩女孩們都樂得缺課一下午,但是他們後來都開始害怕夾在自己瘦骨嶙峋的身體上的卡尺。他說:「如果你體脂不多,那可真會鑽心地疼。要試六七次才能找到身上的一些肥肉。」
直到現在該研究的數據還被用於追蹤兒童經歷發育陡增(growth spurt)、性發育,直到性成熟的過程。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兒科學家詹姆斯·譚納(James Tanner)用這段時期來定義青春期在生理上的開始和結束,他認為這段時期是確定無疑的。
但是現在罕有研究者對此如此肯定。青春期是兩段過渡期之間的時期,它是兒童期的結束和成年期的開始,它的邊界是可變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在一些國家性發育時間提早,其中包括美國和中國;而就青春期的末尾而言,隨著社會變化以及人們對大腦發育時間線認識的增長,成年期的公認起點被推遲到了20多歲。
科學家、醫生和政策制定者發現他們要對付青春期邊界不斷變化的難題,他們再一次發出了疑問:兒童期到底何時結束,成年期到底何時開始,兩段時間的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沒有青春期的完善定義,就很難確定青少年所需的保護和要肩負的責任。這場爭論正變得越來越緊迫,因為研究者已經意識到青春期為成年後的生活軌跡起了頭,而法官和醫生也想要確定一個人能做出成年人決定的時間點。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神經科學家Jay Giedd表示,「尋求青春期的清晰定義並不是在文字上吹毛求疵,它對臨床、教育和司法系統意義重大。」
缺少青春期的清晰定義也會扼殺關於青春期的研究,關於青春期的研究似乎容易讓步給關於兒童期早期的研究。倫敦大學學院的發育神經科學家Anne-Lise Goddings表示,「青春期研究經費不足、不受重視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下定義很困難。如果說不清楚要研究的是什麼,就很難獲得這方面的研究撥款。」
轉折點
一代代的研究者把青春期描繪成在通往成年的道路上不斷磕磕絆絆的一段時期。1904年,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G. Stanley Hall)就青春期寫了一部具有影響力的兩冊著作。霍爾認為青春期是14-24歲之間的一段時期。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白人男孩。他主張青春期就是反抗期,並把青春期的乖戾怪罪到了大眾媒體上——廉價驚悚小說,還有喝酒跳舞之類的「不道德」行為。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社會學家Nancy Lesko表示,這種對青春期的恐懼的說辭依然普遍存在。Lesko擔心,人們普遍認為青少年是非理性的,喜歡鋌而走險,這種想法會讓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產生偏見。她說:「我的看法是,我們忽略了青春期發生的許多變化,因為包括研究者在內的成年人依然牢牢握著主流看法不放。」
在霍爾之後的半個世紀,譚納開始了哈彭登成長研究。這個研究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追蹤戰後改良的營養條件對兒童發育的影響,但是後來卻演變為關於青春期面貌的最有影響力的定量研究。譚納的團隊仔仔細細地記錄了參與對象的身高、體重、體脂、乳房以及睾丸的大小、陰毛的濃密度,以及其他一系列生理特徵的變化。
譚納把他的數據分成了一個序列,後來它們被簡化為「譚納性徵分期」(Tanner stages)。第一階段描述的是在青春期發育啟動前的身體狀態。在譚納的研究中,女生的第一階段平均大約始於11歲,男生晚6個月。在第二、第三和第四階段,女性的乳房和男性的睾丸都開始增大。女性的月經初潮發生相對較晚,一般在第四階段開始。第五階段意味著青春期性發育的完結。對於兒童之家的青少年來說,第五階段大約發生在15歲的時候。這項研究的價值在於它定義了青春期相關的各個事件的先後發展次序。譚納本人還注意到,這些階段發生的年齡變化較大,很難被推廣應用。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社會學家 Celia Roberts表示,也有不少人質疑譚納的數據是否還適用於現今的兒童。譚納研究的一些對象在來到兒童之家之前多年缺乏照顧。當Laver還在兒童之家的時候,那裡經常供應不上有營養的食物,孩子們的飲食主要就是土豆,而肉類就是午餐肉,一周只能吃2頓。Laver有搜刮鍋底殘羹剩飯的習慣,因此被人叫做「胖子」。但是他本人表示,按照今天的標準那時的他可算得上纖瘦。
雖然存在不足,但譚納對於青春期的劃分卻成了經典。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兒科學家、專門從事青少年醫藥研究的 Frank Biro表示,曾有研究者提出其他的標準,其中一些根據的是性成熟的不同定義,另一些根據的是激素水平以及變聲情況,然而沒有人能夠蓋過譚納的影響力。雖然譚納的生長曲線有些偏差,但是他提出的青春期階段依然提供了一套有用的參考標準。Biro的書架上還放著一本譚納本人簽名的書,他在研究中還會使用譚納的青春期標準。
對於今天的青少年來說,譚納性徵分期可能已經發生了偏移,因為性發育期,也就是第二階段在許多國家都變得更早。譚納在自己的研究中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雖然在兒童之家食物短缺,但是那裡的孩子還是比一個世紀前的大多數兒童吃得要好。他認為,更好的營養能夠解釋自19世紀中葉以來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的減小。
性發育正在變得越來越早,尤其是在女生身上。一項對丹麥兒童的研究發現,乳房發育開始的時間在1991-2006年間整整減少了1年,變為10歲之前。在中國,1985-2010年間,女孩月經初潮的年齡也減少了1年。Biro的研究也發現了不同族群之間的差異: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美國白人女孩乳房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份比非裔美國女孩要多,當然非裔女孩乳房發育的年齡已經比過去要早了。
Biro認為這些研究證據明顯地表明,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方,這種變化至少部分可以歸因於超重和肥胖兒童數量的增長。肥胖導致性發育開始時間提前的機制有若干種。其中一種是,多餘的體脂可以增加雌激素的分泌,而雌激素反過來會促進青春期的發育陡增和乳房發育。對於男孩來說,這種變化趨勢更加複雜。一項對美國男孩的研究發現,超重的白人男孩和非裔男孩性發育開始的年齡比體重不足的男孩早,而肥胖男孩性發育的年齡稍晚一點。
研究者正在試圖理清性發育提早對於青春期整體發展的影響。Biro表示,「有些女孩在7 、8歲就開始性發育了,但是她們已經算青少年了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們可能已經算是了。研究發現,性早熟女孩表現出了青春期常見的冒險行為。Goddings和同事在一項針對275人的700多張磁共振圖像的研究中,發現了和譚納性徵分期相關的大腦變化。比如,與情緒處理相關的腦區杏仁核的發育受到了實際年齡和性發育啟動的影響。
不過,Goddings提醒在解讀這些結果時要多留個心眼,因為她還不清楚大腦的發育模式究竟是青春期普遍性的行為變化的原因還是結果。比如,如果一個9歲的小女孩的乳房已經開始發育,那麼她身邊的人對待她的方式或許和別人不同。這種變化也會讓她的行為和尚未發育的同齡人不一樣,大腦激活模式也會發生相應變化。Goddings表示,「如果一個9歲的孩子就開始發育了,那麼TA的大腦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是從很多方面來說,TA依然還是個9歲的孩子。」
臨界點
青春期結束(進入成人期)的定義就更加錯綜複雜了。雖然譚納認為青春期的結束等同於性發育的結束,但是如今許多人認為性發育結束後青春期還遠遠沒有結束。青春期結束的定義有深遠的影響,比如一個罪犯何時可以作為成人接受審判,一個年輕人何時能為自己的醫療做決定。
研究人員認為並沒有生理指標可以標誌成人期的開始。他們一般根據一個人承擔的社會角色來定義青春期的結束。牛津大學心理學家John Coleman 認為,「我們沒有關於青春期結束的生理定義。因為青春期的結束混雜著社會和生理髮育的因素,所以很難給出清晰的定義。」
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時代中,青春期結束的青年人要承擔的社會角色迥然不同,因此對於青春期結束的定義有著多種多樣的看法。譚納把生理髮育的結束看作是成人期的開始,這和戰後英國的社會變革不謀而合。比如,Laver在16歲就離開了兒童之家,在一個警署找到了一個文職工作,和親戚們住在一起。
但是在目前的許多國家,成年的傳統標誌正在變得越來越晚。年輕人在學校里待的時間變長了,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時間也變長了,結婚生子的年齡也變大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人類學家 Alice Schlegel指出,在許多文化中,婚姻一直被當成成人的一個標誌。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在過去的20年里,全球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提高了2歲。在一些國家,這個變化更為驚人:在巴西,女性初婚的年齡增加了6歲,變成了27歲;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女性初婚的年齡上升到了30歲(見「初婚年齡」)。
譚納只能推測他的研究對象的大腦變化,但是如今的神經科學家卻有證據證明,在青春期身體發育結束後大腦依然還在變化。大腦負責執行功能、預先計劃和抵制衝動的腦區——前額葉在人20歲出頭(甚至更晚)的時候才完全發育好。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Sarah-Jayne Blakemore表示,「大腦不會在18歲的時候一下子變成熟。」
那麼如果不是18歲,那又是什麼時候?研究論文、各國社會政策和法律法規對青春期結束的定義紛繁多樣,這說明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人各執一詞(見「青春期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把青春期的範圍限定在10-19歲,但是墨爾本大學青少年健康系的系主任Susan Sawyer曾和同事提出,青春期的年齡上限應該被提高到24歲。2017年,紐西蘭修改了關於接受政府照顧的兒童的法規:之前等到孩子長大到18歲時,兒童保護中心就會讓他們出去自力更生,但是現在紐西蘭政府會在20歲之前一直給他們提供支持。推動這項政策變化的研究是,過早獨立會讓青少年適應不良。
Blakemore表示,雖然敲定青春期結束的生理年齡對很多方面都有好處,但是神經科學家們不可能得出統一的結論。她說,歸根到底,青春期結束的時間點是個社會問題,不同文化之間差異巨大。另外,人與人的腦功能和結構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太可能錨定一個靠譜的青春期結束的生理年齡,「不存在所謂的平均青少年。」
這將對比較和解讀不同研究結果造成困難,也會讓社會政策變得複雜,因為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指導意見。但是匹茲堡大學研究神經認知發育的學者Beatriz Luna認為,關於青春期的各式各樣的定義恰恰說明,為了形成成人行動模式,大腦在青春期會經歷複雜漸進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期。她說:「我不認為大腦會發生驟變,然後宣告青春期結束。」
不過Laver表示,在上世紀50年代的國立兒童之家,卻沒有關於成年期何時開始的討論。16歲的時候,Laver就離開那裡去工作了,後來他去了一所技術學院上學,然後在英國皇家空軍工作。Laver表示,在參加譚納的研究時,別人告訴他沒有人能看到他裸著身子顫抖的照片。但是有兩次,有些年齡大一些的學生在一份護理雜誌上看到了這些照片。雖然照片里的人臉大部分都被黑條塊遮住了,但是Laver還是很容易就認出了他的一些同學。
Roberts曾就譚納的研究寫過一些文章,她表示許多醫生不了解譚納標準背後的故事,「醫生們聽到我演講的時候,感到非常震驚,我們不會再像那樣對待孩子了。」
不過,在回首生活在哈彭登的日子時,Laver依然心存感恩,也對這所慈善機構表示敬意。他說,那個時候的兒童看護標準和現在不同,是否參與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自願的。「有人對我們說,如果想要半天不上課的話就舉手,」Laver回憶,「小時候的我就舉手了。」?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2169-w
原文發布在2018年2月21日的《自然》新聞上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點擊右邊標題閱讀英文原文:Who exactly counts as an adolescent?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個人轉發,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18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思想常新者以自然為其可靠之依據——Nature自然科研ID:Nature-Research
推薦閱讀:
※鄰班的一個男生總是欺負我?
※為什麼相同年齡的人卻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為什麼我們都會在青春期時暗戀一個人?
※《小別離》:青春期的病,早期教育有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