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新解,十天干十二地支如何與人體對應?

《黃帝內經》新解,十天干十二地支如何與人體對應?

4 人贊了文章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首,被尊奉為我國「醫學之祖」、「醫術之母」。它依據《易經》「天人合一」的理論,將人體生命系統與自然系統整合為一,將人的經脈、呼吸、臟腑、營衛、養生、診病,與天地山川、四海九州、四季寒暑、五行八卦等一一對應結合起來。

建立起中醫重視自然、社會與人和精神的合一,主張順應天時地理,追求陰陽和諧,重視養生,預防為先,辨證施治,主張人身心健康、德高長壽的人生最高境界的醫學理論,影響世界幾千年,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

同時,《黃帝內經》在將自然社會現象與人類健康、家居設計有機整合在一起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華風水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健康風水文化寶典。

《黃帝內經》將天地與人體互相對應而找出了三者間的相似處和內在聯繫。它認為,人的身體是合於天道規律的,體內有五臟(藏),是以對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的;體外有六腑,以對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與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相合,這正是五臟六腑所以對應天道的表現。

因此天為陽,地為陰,人的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四海以北為陰,五湖以北為陰中之陰,漳河以南為陽,黃河以北至漳河為陽中之陰,漯河以南至長江為陽中之太陽,「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對於枟內經枠的這些說法,有些如南北陰陽的提法,因中國疆域的拓展和鄰國地理的發現而可以更新和完善,有些則因現代科學還無法完全解釋清楚,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它企圖從人來自自然這一鐵的事實中,去尋找兩者間內在聯繫的開拓性創新性努力,我們還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與人體的關係:甲頭、乙項、丙肩、丁胸、戊肚、己臍、庚腰、辛肋、壬股、癸四肢。歌訣:甲頭乙項丙肩求,丁胸戊肚己臍腹。庚為腰間辛為肋,壬是股部癸四肢。

十天干與五臟六腑的關係: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是大腸辛主肺,膀胱之焦在壬方,若問腎水心包處,二者皆在癸中藏。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與人體部位的關係:子丑為腿腳,寅亥為腿膝,卯戌為屁股,辰西為兩臂,巳申為肩,午未為頭面。

十二地支與五臟六腑的關係:子屬膀胱水道耳,丑為肚臍及脾胃。寅膽目疾脈兩手,卯木十指內肝方。辰土為脾肩胸痰,巳面齒咽小腸肛。午火心臟並眼比,未土胃脾並脊樑。申金大腸經絡肺,酉金咽喉及氣管。戌土命門腿踝足,亥水發骨尿道腎。

「九五宮」文章全部原創,感興趣的朋友請長期關注,了解更多可查看歷史文章。


推薦閱讀:

國學名句
朱漢民:國學為什麼需要一場大典?|朱漢民|國學
〖國學精髓〗《二十四孝》原文+譯解+民國彩繪《二十四孝圖錄》
《周易》全文在線閱讀_國學經典【值得收藏】
《 國學大師之死(百年中國的文化斷裂)·02》

TAG:黃帝內經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