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代為何禁弩而不禁弓箭?


弓弩問題老生常談了,上點乾貨吧。

先從殺傷原理來說。弓的能量轉化率更高,本來應該是比弩優越的武器。也就是10磅拉力的弓比10磅拉力的弩要兇殘的多。但問題是弓主要是靠背肌來輸出,而弩是用整個上半身+腰腹力量來輸出。70磅的弓正常人已經差不多到極限了,但他可以輕鬆拉動210磅的弩。更喪心病狂的甚至可以用機械助力拉動上千磅的弩。儘管天生有設計缺陷能量轉化率低,但一力降十會。千磅鋼弩就是射個桌子腿都能把人懟穿。弩是人力做功武器的巔峰。踏弩把人力運用到極致,絞盤弩用機械把人力增幅到極致。比弩更兇殘的只有下一個階段的化學能武器了。

弩的殺傷力太大,總結1。

跟很多人印象不同,弓的精確度絕對不比弩差。(更正,原文為遠遠高於。那是一種氛圍性描述,針對的是有很多錯誤的科普嚴重低估了弓的精確度。)弓要訓練很久才能射准?不存在的。弓精確度高原因有三:

1,(單體直拉)弓的拉距大。

弓和弩都是手工造物,製造過程弓臂兩端的應力走向必然會有誤差,使用磨損必然也會積累誤差。但拉距大的好處在於:在回彈時弓臂會產生應力的自我穩定,在高速攝影下你可以看到兩條弓臂像麵條一樣一邊晃一邊回彈。道理類似於走鋼絲手裡拿的杆子越長重心就越穩定。拉鋸越大,箭速越慢,出箭位置越穩定。

2,箭矢的差異。

原因就不說了,直接說結論:箭細長,氣動外形好,存速好。三羽安定面,求箭速上直羽,求精準上螺旋羽。矢粗短,氣動外形差,存速差。水平雙羽安定面,缺x軸修正能力,空氣擾動容易左右偏。

3,弓瞄準不是用瞄的,而是肌肉記憶。道理如同扔標槍,你如果總惦記該怎麼瞄你會發現壓根沒辦法。但你隨手一扔就是能八九不離十。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弓射准很容易,這是人類肌肉協調能力的優越性。弩因為身體感受不到張力的細節,只能用延時射擊+規定動作+目瞄。屬於另一種瞄準策略。

但是。

弓雖然準確性比弩好,卻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在連續輸出時,人的背肌很快會疲勞,核心肌肉群會開始抖成狗,弓賴以為生的張力觸感和肌肉記憶也就失效了。要解決這個生理極限只能靠鍛煉,讓背肌更強壯。而弩卻不存在這種問題。

就是說以作戰為標準來看,弩的準確度遠遠大於弓。而弓要做到確保準確度,就需要大量的練習。弓箭手需要常年的練習,不是練怎麼射的准,而是練怎麼慢點脫力。

弩形成作戰力量的周期比弓短,總結2。

弩因為磅數亂竄,對權貴的重甲有威脅。弓要做到只能120磅抵近射擊。不過能做到這點的大力士,用弓還不如用鐵鎚。總結3。


謝邀

並非宋朝才禁弩,從王莽開始就在禁弩了,王莽始建國二年,即「禁民不得挾弩鎧,徙西海」。其實也不是說不想禁弓箭,而是弓箭製作簡單,單體木弓一小時就削出一把,拴根繩就能射,你怎麼禁?禁不住的事,有啥用?就如同乾隆曾諭令各省督撫,「將民間私鑄鳥槍一事,實力查禁,毋許工匠再行鑄造,並曉諭民間有私藏者,即令隨時繳銷」。但是沒卵用,「粵人善鳥槍,山縣民兒生十歲,即授鳥槍一具,教之擊鳥」,最後清廷也乾脆放開了,允許一部分民間團體合法擁有、使用火槍,但要求持槍人到政府部門登記註冊。元朝曾經禁了弓箭,元律規定:「弓箭私有十副者,處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杖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但是沒卵用,該起義照樣起義,也沒見朱元璋沒弓箭用朝元軍扔石頭。弓箭禁不住,所以乾脆放開,因為民間也有使用需求,打獵什麼的需要用。

說完了為什麼不禁弓箭,再說說為什麼禁弩,首先,弩的製作工藝要求更高,這就不是隨便一個老木匠削削就能做出來的東西,想要製作能夠有較強殺傷力的弩,必須是專門的工匠才能做的出來。這首先保證了禁弩的先決條件,只要管控制工匠,弩至少難以批量列裝起義軍。而且弩操作更加簡單,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古代弩精度有限,想射得很准有難度,但弩操作簡單,即便沒玩過弩的,隨便拿著玩兩天,準頭也不至於跑太偏,你做不到必射其左眼,但是射人那麼大的物體也跑不太偏。一群農民一人發把弩,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但是一人發把弓,想形成戰鬥力有足夠準頭可需要很久才行。所以首先弓不好禁,而且徵兵需要有足夠的群眾基礎才能徵到弓箭手,過去國家之間互相恐嚇吹牛逼也都是說我有多少控弦之士。弓箭手的訓練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全禁了其實也不符合統治需求。但是弩禁起來更容易更有效,需要弩手隨便培訓一下就有,不擔心禁弩以後招不到兵。當然是選擇禁弩不禁弓了


跟現在禁弩不禁弓的隱含邏輯一樣。

弩和槍械一樣,能非常明顯地拉平強者和弱者的勢差。

但弓不能明顯拉平勢差。

弓對使用者力量和其他一些身體條件的要求遠遠大於弩。

如果我有能力用弓把張三射得生活不能自理,我一般有能力在近距離肉搏中用棍棒把張三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但假如我沒能力用棍棒把張三打得生活不能自理,那不妨礙我用弩把張三射得生活不能自理。

戚繼光募兵之後是怎麼分配新兵蛋子的呢?

高的讓他去做弓箭手,矮的讓他去做長矛手。

這是戚繼光自己寫的,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英法百年戰爭的前期是英格蘭人把威爾士長弓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的時期,當時的英國立法禁止除了弓箭以外的一切體育娛樂(能不能嚴格執行就不知道了,冬天下雪的時候你還能禁止人們在冰上玩?),專心培養全民弓箭手。威爾士長弓就是一根棍(請用苗阜在相聲里的陝西話大聲念出來),非身高臂長力大者不能用之。

而法軍和其僱傭軍所用的拋射武器,前期主要是弩,也有點弓,(近現代南歐拉丁人平均身高是不如北歐日耳曼種的,但當時身高差距不知道,主要是技藝差距),後期比英軍更快地接受了熱兵器,簡陋的早期槍炮最終戰勝了威風赫赫的長弓。

總之,弓對使用者力量、準頭、技藝和其他身體條件的要求遠大於弩。所以,一個好的弓手,放下弓還是比一般人能打。而不是電影里的精靈王子那種飄逸型的。

而一個弩手的培訓時間要短得多,上手門檻低得多。任何人都容易上手。歐洲中世紀也禁弩(雖然實際上禁止不住),因為「一個高貴的騎士被一個卑賤的農夫用弩殺死」是貴族們無法接受的。

所以,禁止弩主要不是為了社會安定,而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暴力優勢的手段。

對了,既然弩的好處那麼大,那弩手跟弓手對決,吃虧在哪裡呢?主要是射速問題。一個弩手,使出吃奶的勁,一分鐘只能做到射出兩發左右,而一個熟練的弓手,一分鐘射六發不是夢。


之前回答的答主都忽略了自唐末五代以來的軍事技術的發展。唐末五代由於戰爭多發,刺激了軍事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從唐朝兵書《太白陰經》與宋朝兵書《武經總要》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武經總要》增加了許多《太白陰經》中不存在的軍事技術。弩是這段時間以來發展的最快的。

若乃射堅及遠,爭險守隘,怒聲勁勢,遏沖制突者,非弩不克。然張遲難以應卒,臨敵不過三發、四發,而短兵已接,故或者以為戰不便於弩。然則非弩不便於戰,為將者不善於用弩也。

唐諸兵家,皆謂弩不利於短兵,必以張戰大牌為前列以御奔突,亦令弩手負刀棒,若賊薄陣,短兵交,則舍弩而用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常先定駐隊人收弩(恐弩臨時遺損)。近世不然,最為利器五尺之外,尚鬚髮也故弩當別為隊,攅箭駐射,則前無立兵,對無橫陣。若虜騎來突,駐足山立,不動於陣前,叢射之中,則無不斃踣。騎雖勁,不能騁,是以戎人畏之。又若爭山、奪水、守隘、塞口、破驍、陷勇,非弩不克。用弩之法,不可雜於短兵,尤利處高以臨下,但於陣中張之,陣外射之,進則蔽以旁牌,以次輪迴,張而復入,則弩不絕聲,則無奔戰矣。——《武經總要》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

1.在唐代,弩手仍然需要攜帶兵器參與近戰,而到了宋代,弩手已經成為獨立兵種。宋朝對弩的運用比唐朝更為成熟

2.即便敵人已經貼的很近,弩手仍然要發射箭矢

3.作者,也可以說是時人,對弩在戰場上的作用評價極高

最早在唐末,弩的威力就被發揮出來而且成為了獨立兵種,在守城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李希烈將兵五萬圍寧陵,劉昌守寧陵,四十五日不釋甲。浙西節度韓滉所遣別將王棲耀以強數千夜入寧陵,希烈不知。明晨,矢及希烈坐幄,希烈驚曰:「此江淮士入矣。」遂不敢攻而去 。

晉軍四面攻斗,開地道以入城,存節亦以隧道應之,逆戰於地中,晉軍不能進,又以勁弩射之,中者人馬皆洞,經十三日,晉軍死傷甚眾,焚營而退,郡以獲全。——《武經總要》

最遲進入五代,弩已經成為壓制敵方士兵的重要法寶。

宣武廳子都尤勇悍,其弩張一大機,則十二小機皆發,用連珠大箭,無遠不及。晉人極畏此,文士戲呼為「急龍車」。——《清異錄》

「宣武廳子都」是朱溫的私兵,晉軍是李克用的軍隊。

而一些用於守城與攻城的重型弩,更是威力極大。

陳人舊有巨弩數百,皆廢壞,後生弩工皆不識其器。珝創意理之,弩矢擊五百步,人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圍。——《武經總要》

(車弩)其牙一發,諸箭皆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崩潰,樓櫓亦顛墜。——《太白陰經》

唐末將領趙珝,對報廢的弩機稍加修改,又使弩發揮了巨大作用,這從側面體現出弩的易操作性,也從側面證明了宋朝禁弩的必要。

在宋代,這些重型機械也被用於野戰之中,在平戎萬全陣中就出現了床子弩的身影。

每五百步為一地分,每一地分用戰車一乘、兵士二十二人(三人在車上,四人掌拒馬四、小牌四、槍四、劍四,六人掌床子弩二,四人掌步弩二,四人掌掉刀二、小牌二,三人掌弓三、圓牌三)。

一陣計千四百四十地分,戰車千四百四十乘,地分兵士三萬一千六百八十人。無地分兵士五千人,以三十人為一隊,計百六十六隊。餘二十人。其兵士隊於陣內列行(拒馬五千七百六十,槍五千七百六十,劍五千七百六十,床子弩二千八百八十,步弩五千七百六十,棹刀二千八百八十,小牌八千六百四十,步劍四千三百二十,圍牌四千三百二十。望樓八座,每座望子十人,計八十人。凡陣之四面,列戰車榜牌,及諸兵器,皆持滿外向。車中貯糗糧、軍中所用之物。又每牌面門一門為臨時啟閉之節)。——《武經總要》

並且從兵士對弩起的綽號,也能看出弩的威力巨大。

王建初起,軍中隱語代器械之名,以犯者為不祥,至孟氏時猶有能道其略者。劍曰「奪命龍」,刀曰「小逡巡」,槍曰「肩二」,斧曰「鐵糕糜」,甲曰「千斤使」,弓曰「潘尚書」,弩曰「百步王」,箭曰「飛郎」,鼓曰「聖牛兒」,鑼曰「響八」,旗曰「愁眉錦」,鐵蒺藜曰「冷尖」。——《武經總要》

宋代已經是我國運用弩這種兵器最為成熟的時代,經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弩無論是殺傷威力,還是射程,都達到了最大。「《宋史,魏丕傳》就提到:「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5米,千步約合1535米,這是我國冷兵器時代中,射遠武器所達到的最遠的射程記錄。」(孫機《床弩考略》)試想一下,這種不光能守城,甚至於可以用於野戰,報廢了稍加改造還能用的武器一旦流落於民間,為有心人所獲,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自己找一張弓箭和一把弩試一試就知道了

弓不是隨便就能拉開的,拉開也不是一般人能瞄準射箭的,力量要求太大,一般人是拉不開的,要訓練的時間成本也很大

弩相對容易,而且瞄準的時候不用自己用力保持弓型,相對輕鬆

包括現代中國法律是不允許私人擁有有觸發機關的發射型武器

加一個 弩有一種叫床弩,射程堪比山炮。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刀是內彎的?內彎的刀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嗎?
冷兵器漫談--弓與弩
中國十大冷兵器排行!劍是第二,它才第一!
冷兵器史話之「刀」
揭秘:中外冷兵器史上最知名的七大古弓箭

TAG: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