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吉他失真音色好聽?
吉他失真這個音色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最早發源於哪裡?雖然有些人聽不慣,但是現代流行音樂完全少不了這幾樣噪音樂器,失真吉他(題主不太清楚失真吉他算不算噪音樂器,請指正)、架子鼓等。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失真音色好聽呢?
失真會放大泛音列,我們聽到的聲音會更加豐富,在搖滾樂尤其是金屬樂中,我們經常會使用五度和弦,雖然只有兩個音(嚴格來說都不算和弦),但是聽起來很飽滿,就是和放大泛音列有關係。
失真那麼好聽,怎麼會有人不喜歡呢(⊙o⊙)ヾ(*′?`*)?
失真不是噪音,不符合噪音的定義,而且聽起來絕大多數也不噪,而是溫暖。
原理上,失真是對波形的削波處理,處理的結果是 波峰被削平了(實際不是完全平的),然後泛音的比例增加了,還減小了音量的對比,聽起來飽滿了。這一點其他人已經解釋很好了。
總之原理上,失真本就不是用來產生噪音,
反倒是合成器,有些可以直接生成噪音,這是另一回事了。
然後聽感上
掃弦我們先不談,單說失真在solo中的應用,solo的時候其實失真還可以比掃弦開更大點,然後這時候吉他的聲音聽起來和薩克斯竟有許多相似之處。
薩克斯可是完全原聲的樂器,這玩意聽起來也並不是噪音啊。
最後,審美角度,不同風格需要的聲音不一樣,情歌可以 軟可以甜,戰歌就不能甜。如果你嘗試創作一首戰歌,顯然需要不那麼柔順的音色啊!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喜歡音色,而是合適。
以前的吉他音箱本身是沒有過載/失真這個概念的,然而當現場演出需要的音量越來越大之後,有些作死的吉他手們發現當音箱喊破喉嚨的時候出來的聲音會發生一些變化,也就是產生了過載/失真。於是他們就開始用這個聲音創造了搖滾樂的歷史。
然而,僅僅為了得到這種音色,每次都要把音箱開到能夠過載的音量,對耳朵和鄰居都不是特別友好,所以吉他音箱的廠商們想出的新辦法,也是現在常見的吉他音箱的設計——分成前級放大和後級放大,在前級把吉他的信號放大(吉他本身的信號其實是很微小的)得到失真的音色之後,通過後級將這個信號放大到吉他手需要的音量。這就是失真音色的來源。
至於說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失真的音色,失真電吉他、架子鼓本身確實是屬於雜訊樂器(經評論提醒 應該只有架子鼓可以被定義為雜訊樂器),但是也正是這些樂器造就了最經典最吸引人的搖滾音色。所以為什麼會喜歡失真音色甚至說喜歡某個特定的失真音色(SLASH的失真、松本孝弘的失真),我認為主要是受音樂本身的影響,愛屋及烏。
然後,現在流行音樂的配器也會頻繁出現失真吉他,我認為是因為曾經搖滾樂在國外的流行音樂領域佔據了主流地位,隨著那一套模式的逐漸流入,樂隊配置的配器方式在我們的主流做法中也就慢慢成為了一種習慣。
幾個小知識:
1,產生:最早的吉他音箱的功率低、保真度低,如果輸入過大就可能產生一種「扭曲」的聲音,最早是一些布魯斯吉他手這麼玩。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輸入大過運放能力肯定會造成箱子不可逆的損傷,所以……一般沒人敢這麼玩兒。
2,成熟:是一個意外,1950年,吉他手Willie Kizart的音箱在路上摔壞了……壞了……了……然後這個箱子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失真」箱子。這種效果實在太特別了,導致很多吉他手為了模仿這種音效,不惜主動把吉他音箱「弄壞」。
3,發揚光大:早期搖滾樂在美國興起以後很快式微了,只留下了一個叫「衝浪搖滾」的自流派又活了幾年,其中誕生了一個非常牛逼的吉他手叫Dick Dale,這哥們是真正把失真音色發揚光大的,如果你看過昆汀的電影,你肯定會對這哥們的吉他曲印象深刻。
4,傳承:當失真音色成了吉他的標準音色以後,先後廣泛應用於硬搖滾、朋克、硬核朋克。但我相信當代的樂迷絕大部分是從金屬樂中接觸到的失真音色。而且金屬吉他手對失真,以及失真和其他效果的搭配進行了最光放的研究。
5,如今,失真效果不僅是吉他手的專利,貝司、電鋼琴、哈蒙德風琴等等很多樂器都廣泛地用到了失真效果。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失真音色好聽呢?因為它真的太特別了,加了失真以後原本清澈的聲音會變得渾濁、厚重、暴烈、帶有撕裂感,這樣可以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情緒來。
尤其是當你要表達直接的憤怒情緒時,失真音色是你一定不能錯過的好朋友。
失真最早是因為音箱過載產生的,現在也一樣。至於好聽不好聽,就是審美的發展問題。
電吉他是噪音樂器,難的地方不是把電吉他彈燥了,而是把噪音轉化為樂音,和諧的和其他樂器聲共存在一起。只是成為獨秀哥,只需要練習和推進就好了,而樂音是需要對音色,手指控制,調式走向有自己理解的,eric jonson,pink floyd什麼,沒人會說他們噪音吧
我媽一直不相信鄧麗君《恰似你的溫柔》那個前奏是吉他,直到我開失真給她彈了一遍
瀉藥。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生物學問題,即地球人類的聽覺審美究竟是依據什麼?古時我們稱音樂為「樂律」,顧名思義,樂音,和規律,悅耳的聲音和有規律的組合,組成了音樂,音高的規律化,時間長短的規律化,聲音波動的規律化。人類傾向於有秩序的,低熵的物事,這是造物主寫在人類本能里的,所以有許多合成器,採樣器,做出來的像是噪音的聲音,但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去演繹,就會成為人類可以接受的聲音。同理,架子鼓如果亂敲,一定很難聽,所有的樂器亂奏,都會變成噪音。全音階很多人都覺得難聽,但是加入節奏,就會變成人們可以接受的聲音,所以,音樂就是規律,規律,規律。
那些老式的溫暖的過載聲,和黏糊糊的fuzz,聽到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你拿木吉他彈金屬試試?不同的風格音色的需求也不一樣。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聽的音色。
這個問題也可從為什麼感覺失真不好聽來回答。首先不論失真還是過載都是在正常的波形上加入毛刺,達到的效果無論是衝擊感(力度感)還是高亢感,獨特的音色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覺得不好聽:聽覺基礎
拿吃飯舉例,很多人都說自己家鄉的飯好吃,有說川菜好吃,有說廣東菜好吃。這裡就講到了味覺基礎。一個從小吃川菜的姑娘,讓她吃廣東菜,她總想放點辣,總感覺不對胃。而她在成都或重慶能找到最好吃的幾家火鍋,最好吃的「蒼蠅館」。
你再讓廣東姑娘去吃這些最好吃的幾家,她會覺得emmmm……差不多。
這就是有味覺基礎和沒味覺基礎的區別。音樂相同,經常聽民謠指彈的吉他手,如果不喜歡搖滾,那很有可能是體會不出失真音色里的好壞。聽不出合成效果器里的塑料失真,覺得和單塊也差不多。聽不出布魯斯過載里的奶油毛刺感。
社長認為,不妨試試多聽搖滾歌曲。如果確實覺得燥,那也不用強迫自己習慣。音樂是讓人釋放情感的,不用在乎風格、樂器,舒服最重要。就像吃飯,自己覺得好吃,並享受它。
聽覺上的失真概念是相對而言的,唱片里聽到的後期處理過的音色都是不同程度失真處理後的典範,因為把音色處理的極富張力和飽滿感也是失真。
失真音色演奏適合的音樂才會讓人覺得好聽,而不是失真音色好聽。總而言之是音色與音樂相互配合才會產生美感。
噪音樂器和樂音樂器的區分不是這樣這演員劃分的 ,能夠表現旋律的樂器,或者說。能發出不同的固定音高音高的樂器叫做樂音樂器。而比如像鼓等之類的打擊樂他們他們無法表達旋律,但是能為節奏力很強,叫做噪音樂器。。。吉他失真挺好聽的,如果你喜歡可以玩箱琴也行啊!
音色是跟音樂要表達的情感來選擇的,沒有所謂那種音色更好聽
失真音色其實經由無數次的壓縮後得來的,由於響度已經大成一塊磚所以比較悅耳,會顯得音樂很滿很平,當然這是從混音的角度解釋。
你完全可以試試把電吉他的延音盲聽成管弦樂音色,管弦樂有人覺得好聽,所以失真也好聽。
我喜歡linkin park,覺得cc的嘶吼和電吉他的失真產生的類似「劈了」一樣的嘶吼很搭配,或者是微失真搭配渾厚略微沙啞的嗓音的經典搖滾、失真過載各種開搭配咆哮嗓音的金屬。所以很喜歡失真的音色。
首先,失真音可以算作雜訊樂器。
其次,現代流行樂還沒有那種「完全離不開」吉他失真音的地步。失真電吉他在搖滾樂中應用是非常普遍的,但在其他類型的音樂中其實並不是那麼泛濫。也有非常多優秀的流行樂作品編曲時沒有加入失真電吉他。甚至對於某些Blues,Country Music,Jazz之類的歌曲(也算做廣義上的現代流行樂),失真電吉他根本就不合適。
最後,至於為什麼會覺得好聽。首先音色並不是決定好不好聽最主要的因素,音調才是。只要和弦配的好,曲調寫的沒問題,並且合適這個樂器本身的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很正常的現象。更何況失真電吉他特別適合現代搖滾樂的風格,被人們喜愛也就不奇怪了。
說到底,人們喜歡的並不是失真電吉他這個音色本身,而是高度匹配這個音色而創作的音樂作品。你試試用失真電吉他給小朋友彈蟲兒飛,你看那些小朋友會不會打死你…
首先要分清樂音和噪音,吉他的失真音色由效果器進行波形處理得來,應該還保留著規律頻率波的特性,只不過沒那麼圓滑。因此勉強可以認為是樂音吧,題主自己也說了它是一種音色。就像有人喜歡霍尊清澈的嗓音,有的喜歡搖滾黑嗓,有的喜歡民謠煙酒嗓一樣,不同的音色適合不同情境的表達,能和不同的人產生共鳴,適合不同的音樂氛圍創建。
推薦閱讀:
※你知道什麼叫搖滾樂嗎?來自地下絲絨現場的靈魂拷問
※Green Day全美音樂獎演出上炮轟川普,國內圍觀群眾反應各不相同
※把神抓出來搖滾一下
※天堂樂隊,最後的搖滾武士
※聽懂OK Computer你需要看這12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