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失憶很久後又恢復了記憶,那麼他的人格/意識究竟是哪一個?
失憶很久,說明有一個新的意識(或者說人格?)形成,並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三觀。如果有一天他又恢復了記憶,那麼他究竟是哪一個他?
選項1:以過去的他為主體,失憶後的經歷僅僅是一種回憶;新人格消失選項2:以新人格為主體,失憶前的只是一段記憶;舊人格消失選項3:兩種人格都存在,但是主人格壓制了副人格(人格分裂?)選項4:……簡單點說就是恢復了記憶的他,究竟是失憶前的他,還是失憶後的他?如果是失憶後的他,是否意味著最初的他已經死亡?
還有記憶、人格、意識之類的究竟是個什麼關係?百度搜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答案,實在搞不清。
謝邀。
接觸的真實案例較少,一般情況下,她所認可的那個新的「人格」會持續下去。
可以推薦朋友看看林心如的電影《遺忘》,情節很簡單,但是非常深刻,電影觸及的不光是人格的問題,還有當代人在物慾橫流中「中毒」,在競爭壓力中「迷失」的大環境中,如何恢復「真我」,重獲幸福的時代「大課題」……其實根據現有心理學研究和科學記錄,選項1、2、3所描述的情況。。。。都是不存在的。
人格不是什麼神秘的內心力量,就是穩定的行為個體差異而已。
失憶恢復的經歷一般人不能體會(估計也不想體會吧)。但就其對行為的影響而言,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個假想實驗進行類比,找一把「失而復得」的感覺:我本是一隻終年勞碌工錢微薄的科研狗,突然有天老媽告訴我一個驚天秘密,「兒啊,我跟你爸其實都來自Golden811號那顆遙遠的星星,我們潛入地球的時候飛船上順便帶了幾百噸黃金,你6歲之前我們一家都是在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啊,然而為了防止你走上邪路,你上小學後我們決心扮演一個普通家庭,對你隱藏了所有的財富啊,可能因為你6歲時被你爸金塊砸頭,你被砸傻了不記得6歲前的事兒啊。。。」
(卧槽,媽,你真的不需要兒砸幫你去安定醫院掛個號嘛。。。)然而我考慮了一下,還是相信了(卧槽,我自己不需要挂號嘛。。。)啊啊啊我想起來啦,幾百噸黃金都是我應得噠!
那麼我6歲以後一貫的行為模式(新人格)會改變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格具有可變性。所以我可能會:
可能1(可能性約50%):繼續做苦逼科研狗啊,深藏功與名啊,同事朋友大老闆一無所知,感覺我一切如常啊。哈哈哈哈我就是這麼低調(其實是怕露富被綁反覆撕票啊)。那麼我的新人格基本變化不大,可哥畢竟富了啊而且每天藏太深憋得難受,所以其實舊人格在影響我啊,說舊人格消失是不可能的。
可能2(可能性約50%):把資料數據文獻硬碟從9樓統統扔下去,喵的科研不做了啊,哥這麼富,還做什麼工作,讓我窮盡一生花天酒地坐吃山空都無法變窮也是心累哎。。。我要攛掇同事也不工作啊,我要在大老闆前趾高氣昂啊,我要買下朋友上班的公司啊。。。這才是真的我,6歲前的我又回來了,可我畢竟受了這麼多年美德教育啊,萬一被記者採訪為何一夜暴富我還是要感謝祖國啊,所以說新人格消失也是不可能的。
可能3(可能性約可以忽略不計):兩種人格都存在,而且誰也不壓誰(都是好兄弟,表壓來壓去。。。)。那麼慘咯,這就是所謂「多重人格」了,學名分離性認同障礙,聽著酷炫拽,其實根本沒法正常生活,而且幾乎不大可能治好,而且的而且基本上可以肯定我小時候受過虐待( ⊙ o ⊙ )
可能4:很遺憾根據現有心理學研究和科學記錄,沒有其他已知可能了。今天剛寫下的文。可能並不是直接回答的你的題目。但是我自己的情況可能比較相似。
我有三個人格。記憶恢復之後我觀察過,我發現在記憶恢復最快的情況下,似乎都是在主人格的時候,後來的失憶衍生出來的人格恢復記憶的情況相對少很多。但是我恢復記憶之後,主人格確實出現的頻率變高了。但是後來的那個人格並沒有消失。還有,你涉及的問題太複雜了。我現在雖然每天都在不同的時間問自己問題,做大量的觀察,但是我仍然還在研究觀察之中。(恢復記憶差不多在上個月22日晚上,到目前過了一個月還不到)
附上 原文鏈接
事情是這樣子的,我從來沒覺得我有失憶的情況,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流逝遺忘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所以也沒覺得自己遺忘的方式可能和別人有差異,直到有一次和男朋友提起,自己的遺忘是按照單位來的,而他和我說他並不是這樣子遺忘的。當我在小學時候,只要沒畢業就能一直保留著小學的記憶,但是一旦到了畢業之後的那個暑假,我就會很自然的開始遺忘小學的事情,直到接近完全消失。於是到了初中,我又是一個新的人,基本是全新的人。接著初中畢業,升到高中。我很自然的就和我初中的我脫節了,沒有記憶的人就是一張白紙,不是嗎?高中的我僅僅是高中的我,和初中並沒有什麼關聯。所以,通過前幾次的規律,我知道我在高中畢業之後,也會把高中的記憶都清除,即使——我在高三快要畢業的時候我都能事無巨細地回憶起高一高二的事情,即使我能在回憶里任意走動去觀察定格在那裡的人。
高三畢業後我把很多高中同學刪了,所有的聯繫都被切斷,過去的記憶被清空。並不意外。
於是我便總是過著,人們口中的"新的生活"。很有意思,記憶都是一個特定的期限,過期自動清除。
但是到了大學,我的記憶斷裂的越來越厲害。已經不再按照規律,大學時候的記憶大學期間都給我備份著,不,它不再這麼做了,而是——無規律地遺忘,不斷地遺忘,我越來越空白。經常afa提起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我不完全記得,甚至就像在聽著別人的經歷。極少的情況下,我會回憶起什麼,多是朋友圈發過的照片,但是僅僅只給予我一張瞬間的圖片能反映出一段時間的所有一切感受嗎?
這個期間的我,抑鬱,失眠,眩暈,耳鳴,是一個陌生的人,陌生的性格,沒有過往的記憶。
以上,是失去記憶的我。因為失憶,所以回憶被扭曲,說出來的話也便不符實際情況。
2018年5月22日晚上,我突然問afa關於我們去台灣旅遊的一些細節,我很清晰的說起那時候的細節,但是這就像有一段沒有聲音的錄像帶在腦海中播放,這段錄像帶在播放也不管不顧我會不會觀看,僅僅只是自顧自己地播放著,所以我就算有疑惑為什麼我們會往這走而不是往那走,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不是那樣做,這個錄像帶,不會回答我。於是我只能去問afa。
從這個晚上開始,我開始恢復了大量的記憶,在我走路時候,我吃飯的時候,甚至打斷了我看書的節奏。記憶是以片段的形式播放給我,沒有聲音,也沒有解釋。就算我看的時候不理解,它也不會停下來放其他的錄像帶給我進行解釋。這種恢復記憶可以沒有觸發因素,毫無緣由就播放,也可以有觸發因素。就像此時我在碼字,我的高英老師提到廣西,於是我腦中開始播放我去廣西見好朋友和她一塊呆在一起的錄像帶,僅僅只是其中的片段但並不是完整的錄像帶。但是我可以一直選擇讓這些碎片錄像帶播放,很多很多片段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比較完整地對我當時經歷的還原,但這些回憶是無序的,如同一個完整的事件打成碎片無序地存儲在哪裡。甚至我觀察到,就算我拒絕觀看這些強制的錄像帶,它依然在哪個角落,其實在我失憶的時候,它也被存儲在哪個地方。男朋友說我的情況可以理解為,存儲起來了,但是提取功能出問題了,所以表現出來就是我像失憶一樣。所以,我的記憶,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消失。
很認真地說,(劃重點)恢復記憶並不是像影視劇那樣子,biu的一下,我所有回憶就都浮現了,然後我tm突然整個人生改變了,抱歉,可能有人是那樣子的,但在我身上,並不是。我並不是哪本書,那部連續劇的主角。在我身上,事情並沒有那麼戲劇化,包括我的很多標籤,多重人格(目前確定是三個,更傾向於用"不同狀態"來描述,因為當我提起人格,多數人都會聯繫起那些與人格分裂的驚悚片,而 實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相比起來真的很普通),阿斯伯格的特徵,我的抑鬱,我的失眠等。
現在我仍然覺得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的經歷也都很普通很平凡。而我還是那個觀點,我只是在觀察記錄下來這些發生的一切,然後和別人交流,再接著觀察記錄,並且對比。
目前我仍然不清楚記憶恢復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斷地解決了很多疑惑我很久的根源性問題,也就是做到了"重構"我自己,在這個過程我抑鬱逐漸消失,失眠停止。還或者是因為我在恢復記憶之前一段時間的那連續的三天低燒,用大量的時間休息恢復,身體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或不定還是我服用的藥物促進了我恢復記憶。再或者是我恢復記憶前的一天最終確定下來自己的不同人格。到底原因是什麼,我不清楚。我也不清楚我腦中發生了什麼變化,以至於這些記憶都可以提取出來。可以確定的是,在我身上,記憶不是像上文中那樣子被清除了。
補充
我判斷自己屬於記憶的恢復而不是回憶起過往的事情的標準是,在恢復記憶之前,無論我想什麼,輸入特定的關鍵詞,我都不會得到任何反饋。但是現在的我可以輸入特定的關鍵字獲得反饋。但是我認為在播放記憶的過程和回憶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並且,目前比較好奇的是,當人們回憶起什麼的時候,也是片段式的錄像帶,還是說是什麼形式,並且當人們回憶起某些事情的時候,觸發事件,觸發關鍵詞是否是必須的?
在我恢復記憶的過程中,我仔細觀察發現在我腦中播放的錄像帶並不需要觸發,就會自動播放,但是如果是有觸發的話,可以加速。
真正恢復記憶的感覺,並不是非常驚艷的,像影視劇那樣子的「我回來了」。而是,我想和誰說說我們過往的接觸、交流,好多人,我的生命中走過的好多人,我都那麼希望對方來問問我,然後我們聊聊那些過往的那些日子。然而太遲了,我來的太晚了,留給我的僅僅只有「人去樓空」了。
我也只能孤獨地自言自語著,安安靜靜不去打擾誰的生活,乖乖的像是發生了一件極輕鬆平常的事。
在現實中,如果因為長期失憶,改變了原先的習慣和觀念,然後突然恢復記憶,也就是將原先的不同的習慣和觀念記起來。。。。。。。。。『
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不可能的首先是兩個悖論,長期失憶+新行為模式對比恢復記憶+舊行為模式;如果以新的行為模式為基準進行生活,對於恢復記憶一點都沒有幫助,再加上長期失憶,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找回回憶。大腦不是硬碟,大腦在恢復的過程中會自動丟失已經受損的記憶,如果是長期失憶後恢復,即使有記憶恢復,也只能是零散的片段,無法帶來行為模式上的改變,某種意義上就像失去記憶的人看到過去的照片一樣,只有影像沒有情感,即使有情感也只有片段,不可能帶著舊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身體和意識仍舊會依照現有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進行。
而如果舊記憶能夠帶來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改變,類似於精神分裂那般,那麼就不可能是長期失憶後恢復的記憶,只能是短期失憶後恢復記憶,因為這種失憶後恢復記憶帶來的刺激和衝突是巨大的,所以對於失憶症患者都是推薦自然恢復+輔助手段。
那麼我們舉不是現實的極端的例子吧:如果真的有人長期失憶,然後突然恢復大量記憶;
而且失憶中的生活模式和舊記憶的生活模式完全不同,觀念大多截然相反。那麼就首先涉及到一個問題:舊的觀念和行為模式是否被默許為可以適應當下生活?如果不可以,大部分情況是:舊的觀念和行為中的很多東西被主觀進行篩除;少部分情況,恢復並執行舊觀念和行為,但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各種因素最終舊觀念被捨棄/改變,新的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恢復主導;個例,堅持,然後被迫遠離社會;如果可以適應當下:
1.雜糅融合,新舊不分主次,融合為新主觀2.雜糅+融合+分歧,會產生多慮多疑的性格,不分主次,衝突分歧也有多又少,一般新多舊少,主導的話一般也是新多舊少;少部分:舊多新少,各有主導,就事論事;3.舊壓制新,類似於不完全的替代,
4.新壓制舊,同上,然後說提問中的最大的問題:人格;只要失憶,人格就是不完整的,沒有過去的人,人格怎麼可能完整!所以失憶者恢復記憶,是人格的一種補全,沒有主人格副人格的區別。只有失憶症恢復記憶後記憶分歧衝突嚴重,產生精神分裂才會導致主副人格的分裂。合併分支。
應該會把兩個人格合併爲一個新人格吧。
想到了《海貓鳴泣之時》的主人公右代宮戰人在經歷了六軒島事件之後以另一個重新培養出來的人格八城十八生活,然後作為右代宮戰人的記憶偶然恢復出現了認知失調……
希望有精神病學的專家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邏輯單元和儲存單元是封裝的吧
更強的成為主導。
兩份記憶都留存的情況下,人會選擇更能好好生活下去的方式生活。就比如你經歷了重大事件之後,原有的部分三觀崩潰新的部分逐步建立。雖然當中只隔了一個事件,但和相隔很久其實沒什麼差別。私以為,人就是不斷發展的個體。題主所說這種情況出現選項一、二、三的可能都是極少數,大多數情況下人都能找到兩份記憶中對當下生活更有利的部分留存下來(這種情況大部分都是在潛意識裡就發生了,本人根本意識不到)而對這個人做為一個正常的自然人會造成不利影響的部分則自然會被遺忘或壓抑掉。
推薦閱讀:
※我們都是群體無意識下的一員?
※「問題解決」二三談 · 篇一
※無債一身輕:負債導致身體沉重體驗 | 研究漫談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長路漫漫
※精確回答與代償反應——聽jt叔叔講莊子筆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