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會分享,責備他,你就錯了

熊孩子不會分享,責備他,你就錯了

三歲左右的兒童會逐漸愛跟小夥伴交往,慢慢有了分享、共用的意識,但是「物權」這一概念對於他們來說,還不是很明晰。因此,爭奪玩具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常發生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此時,家長就需要藉機教導了,要讓他們懂得「輪流」和「尊重他人物品所有權」的概念,不然的話,聽之任之將不利於孩子優良品格的培養。

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會致使孩子變得蠻不講理:

1.獨生子女

家裡就這麼一個寶貝,長輩們肯定都是寵愛有加的,再加上沒有什麼同伴,當開始團體生活時,他們就可能不太懂得尊重其他同伴的物權。

2.家長予取予求

有些家長工作很忙,就沒什麼時候陪伴孩子,為了補償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那種喜歡什麼就會強行佔有的習慣。

3.不當的應對方式

當孩子處於反抗期的階段,喜歡的就想要得到,否則就會不停地哭鬧。此時若是家長怕麻煩,選擇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就容易使孩子變得任性。

4.孩子希望得到關注

有些家庭添了二寶後,大部分的關注都投在了小成員身上。此時,被忽略的孩子就會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可能會有攻擊嬰兒或者有行為退化的現象。

如果寶寶的物權概念沒有及時建立起來的話,最初可能只是出現隨隨便便拿東西,到後來就有可能發展成偷竊。家長如果在苗頭出現時沒有抓住糾正的機會,子女就有可能認為這種行為並沒有錯,到了釀成大錯時,想糾正已經為時已晚。

如何培養寶寶物權意識

1.灌輸「輪流」、「借用」的意識

一般情況下,小孩子爭搶或者破壞他人的東西,可能只是出於好奇。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藉機向孩子灌輸這兩種意識。可以跟他說:「再過10分鐘你才能玩那個積木,現在你應該讓給妹妹玩。」或者跟他說:「這是哥哥的東西,你要用的話要先問那個哥哥同不同意借給你。」

2.制定規矩

鼓勵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就跟家長講,跟他們制定好規矩,在公共場合或者他人家裡,哪些物品是可以拿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最基本地要跟孩子約定好:動用別人的物品時,要先詢問大人可不可行。

3.使孩子懂得與他人協商

孩子年齡還小,可能還不清楚為什麼喜歡東西不可以隨意動用,父母應當告訴他們:「假如你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可以先跟爸爸媽媽講,讓我們看看可不可以。」這樣的交流模式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有了協商的餘地的。

4.分清楚「偷」與「借」的區別

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以及兩者行為造成的不同結果是家長必須灌輸給孩子的。當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他人的物品時,要讓他明白「偷」是錯誤的行為,是不可以這麼做的。

5.為拿(偷)的行為負責

要讓他們知道隨意拿他人的物品是錯誤的做法,是需要負責的。如果孩子有這類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適量、適當的懲罰,或者讓他放棄一件喜歡的東西,使他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6.歸還偷(拿)的物品

當知道孩子偷拿了他人的物品時,要讓他們自己歸還,必要時家長可以陪同。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這一行為時,要先問清楚孩子的目的,再決定怎麼處理。在批評和懲罰時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得到了尊重,也學會了要尊重自己,就不會再去做此類事情了。

7.學會分享

倘若家裡來了年紀比子女小的小孩,可以讓子女學會與小弟弟/小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也可以讓子女幫年齡小的孩子講故事、換尿片等,讓子女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成長。

8.履行承諾

當在面對子女爭奪他人物品的時候,家長絕對不能採取哄騙的措施,例如:隨便承諾孩子:「你先把這個玩具還給別人,爸爸明天給你買一個。」家長說完可能就忘了,但是當孩子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時候,就難以再去相信家長的話了。

9.適時的稱讚

當孩子在長輩的教育下,慢慢改掉了壞習慣,家長就要給予他們適時的讚美,例如:「你真棒,做得真好!」在家長的鼓勵下,子女就會知道這個行為是正確的,就會逐漸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10.堅持原則

在制定出獎懲制度後,家長就應該堅持原則,時時遵守。不能為了省事就忽略或者不堅持原則,這樣會誤導子女,不能讓他們正確、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11.有效的親子對話

效果良好、氣氛融洽的對話對於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藉此機會了解子女的想法,並鼓勵他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並從中適當教育,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怎麼幫助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如果子女的舉動不是很明顯時就不要太過認真,順其自然就好。一般這個階段會持續3、4個月,不過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在此之後可以找到恰當的時機,例如當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子女分享時,就可以提醒他:「XX把自己的玩具和你分享,你開心嗎?」當他回答「開心」後,你再提醒他:「你和其他小夥伴分享玩具的時候,他們也會開心的。」對話完了之後,也不要立即要求孩子開始行動。通過以後好幾次的反覆,讓孩子試著與他人分享,用這樣的練習來使孩子明白:與他人分享,能使每個人都快樂,遊戲完了後,玩具是不會被搶走的。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了。

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應注意的問題

當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非常敏感且強烈時,成人絕不應該出於逗樂的心理去強搶他們的物品,惹得孩子生氣、哭泣,還對孩子說「你太小氣了」這類話。

當孩子知道分享的時候,把食物分給大人一部分的時候,大人應該要接受,而不是拒絕,說出「剛剛是逗你玩的,你自己吃吧,我不吃」這類話。當他們被拒絕時,內心會感到失望、失落,多幾次之後,在他們心裡,「分享」是和「失望」並存的,也慢慢不會再分享。

尊重寶寶物權的好處

1.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當子女的物權得到家長的尊重時,他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的關愛,能夠增強他們對家長、家庭的熱愛。大人贈送給孩子的物品,將可能被孩子視為愛的象徵而珍藏一生。例如,把媽媽當年為子女做的嬰兒帽交給小朋友自己保管時,他必然會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家長最好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專門的存儲箱)。

2.減少依賴性

當孩子的物權被尊重時,他們更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擁有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其自主意識、主人翁意識等都會得到加強,這能夠降低他們對大人的依賴,更加獨立自主。

3.鍛煉獨立能力

孩子在布置他自己的這個儲物小空間的時候,在使用、保管他的物品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他的管理、自理、勞動等多方面能力的過程。他們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教育不是被動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獲得的。

4.家庭生活更愉悅

當逐漸培養起了孩子的這些好習慣,那家裡就少了一個搞破壞的「小魔王」了,家裡物件擺放更加有序,生活也變得愉悅起來。

文章發自我們的公眾號「第一國際保育園」


推薦閱讀:

校園欺凌,不要忘記熊孩子背後的家長
如何整頓熊孩子
「熊大人」快醒醒,別讓「熊孩子」再任性
家長如何不打不罵管教熊孩子?
2名熊孩子在18層高樓天台玩「跳一跳」

TAG:教育方式 | 孩子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