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歡家族:一個文化家族裡的中國近代史
「我們家的家族故事放在中國歷史中,也很有代表性,家譜中有明確記錄,自明朝起延綿至今,幾百年傳承而不絕,我覺得主要原因在於文化的浸潤。」吳歡說:「中國最有名的畫作《富春山居圖》與我家有關,供春壺同樣如是,就是最好的說明,到了近代,我們的家族又與國共兩黨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無外乎,也是因為文化。一個社會的變革,文化人總是最先感觸到,因此,我的祖輩們在辛亥革命時期,在共產黨打天下的時期都很敏銳地感知到了社會即將到來的變革並參與其中,當然,這樣的緊密聯繫也為我家帶來了長達八十年的冤屈。。國民黨因為共產黨整肅了我爺爺,共產黨因國民黨整肅了我父親,現在,我成了受益人。國共兩黨都把我當座上賓。歷史就是這樣的有意思。作為吳氏傳人,很高興看到國共兩黨開始在各個領域開展合作,也期待自己能為兩岸統一再盡一份文化人的力量。」
作為吳氏家族中的一員,吳歡對自己家族的故事一直有著深厚興趣。他的父親吳祖光,母親新鳳霞,爺爺吳灜,都是他的人生榜樣,他也常撰文寫下他們的逸聞趣事,當作一份緬懷,一份致敬。2007年,吳歡還策划了一次轟動全球的「吳氏三代書畫展」,那次全球巡迴展覽彙集了他爺爺吳瀛、父親吳祖光、母親新鳳霞以及他本人一家三代人創作的幾十幅書畫精品。開幕式選擇了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可謂豪華薈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婦、助理秘書長米歇爾、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大使及夫人叢軍大使、聯合國開發署署長德維斯以及俄羅斯、義大利、希臘和波蘭等3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常駐聯合國代表等200多位來賓應邀出席了當晚的開幕活動。那一晚,吳歡很激動,吳氏家族在全球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化魅力,正如潘基文致辭時所言:吳氏家族的書畫創作無疑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延續,從書法到藝術,從戲劇到文學,吳氏家族都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
當時吳歡並不知道,吳氏家族還有更為深厚的歷史底蘊等待著後人去挖掘。他對於吳氏家族的了解與解讀,最多的還是著眼於爺爺吳灜,父親吳祖光,母親新鳳霞。是啊,吳灜——中國近代書畫大家,故宮博物院創辦人,吳祖光——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新鳳霞——人民藝術家,曾拜師齊白石學畫,吳歡這個名字,還是齊白石起的:「吳歡無不歡」,吳氏三代,都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吳歡以為,吳家的歷史,有這些已經足夠精彩。
後來他才知道,精彩的還在後面。
吳氏三代書畫展在聯合國首戰告捷,其後開始在各地巡展。2011年,當吳氏三代書畫展在常州展覽時,吳歡得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當地博物館的朋友送給了他一本傳承幾百年的《北渠宜興宗譜》,宗譜上明確記載,吳氏家族第一個名字是明代進士吳性,最後一個名字正是吳歡的祖父吳瀛。「一本家譜,一下子讓我家的歷史記錄向前延伸了幾百年。」吳歡說,自此,吳歡開始著力挖掘吳氏家族的歷史。他才發現,自己的家族故事是一片浩瀚的海洋。
吳殿英、吳稚英與辛亥革命
先簡要地說一說吳氏家族的歷史吧:吳氏家族是常州宜興最大的文化官宦世族之一,歷經幾百餘年而長盛不衰,可謂中國家族文化史中的典型代表。吳氏家族紀念館如今坐落於宜興太平中路一條幽靜的街道邊上,成為一道歷史景觀。一個家族成為一種景觀,即便是在中國,也極為少見。
據吳氏家譜記載,吳氏家族明清兩朝出過四十三位進士。吳國華是榜眼禮部尚書,吳宗達是探花大學士(宰相),吳中行是翰林院掌院翰林。宜興紫砂是最早陳列在宜興進士吳仕家的楠木廳,才由生活器皿升格為藝術品而馳名世界的。舉世聞名的「供春壺」與吳家淵源頗深,「吳仕楠木廳」至今坐落在宜興,是吳氏家族傳承延綿百年的見證。吳家人自明朝始便雅愛收藏,著名的《富春山居圖》,明朝時即在吳家收藏。並專門蓋了個小樓收藏供奉,還請董其昌題了「雲起樓」三字。後被吳氏先人吳洪裕在他臨死時「火殉」,燒成兩段。據宜興縣誌載,當年明四家的唐伯虎、沈周等人也常來宜興住在吳家遊玩飲茶、賦詩作畫。幾許崢嶸,幾許風流,都隱匿在歷史的煙塵中,但傳統士大夫精神一直留存,文脈精神不斷,也因此,成就了吳氏家族的數百年傳承。更重要的是,其家族與中國歷史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明清兩朝煙雲散去,故人蹤跡難尋,中國近代史中吳氏家族的身影卻還清晰。
前文說過,吳氏家譜中,吳灜位列其中。吳灜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中重要人物之一,是書畫大家,也是新中國故宮博物院創始功勛。「從小就知道,我爺爺吳灜二十歲出頭即任民國時期的北京市政府坐辦,相當於秘書長,是坐在市政府辦公,處理日常具體事務的行政官員,主管著遜帝溥儀所住的清宮。後來正是由他親自起草了最早接收點查清宮的報告呈段祺瑞,並由段批示『可,如擬辦』,使他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主要創辦人之一。清宮,何等了得的所在!故宮,何等顯赫的所在!為什麼吳瀛二十多歲就能做到雖然不高卻如此重要的職位?只是在近年我才弄懂,按現在的說法,他屬於革命功臣後代。」吳歡說。
吳灜為何成為革命功臣的後代?這還要從辛亥革命說起。吳歡曾經說過,他的家族歷史,與兩次大火有關。一次是明朝年間,吳氏先人吳洪浴臨死前要燒了《富春山居圖》火葬,後被人從火中搶出,成為兩半,如今,一半在台灣,一半在大陸。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段傳奇。另一次大火,是辛亥革命武昌城門的火,這次火,與吳家有很大淵源。
著名史學家,辛亥革命的研究者馮天瑜教授曾多次撰文寫過吳殿英與武昌革命首義的文章。並稱:「吳殿英在湖北新軍建設及其軍事教育方面勞績卓著。」吳殿英是誰?吳殿英就是吳灜的爺爺,吳稚英的父親,吳歡的高祖。
張之洞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不再贅述,吳殿英則是張之洞的得力幕僚,是湖北武備學堂的實際負責人。1896年,張之洞重任湖廣總督,吳殿英作為張之洞得力幕僚,被邀請前往湖北,負責組織訓練湖北護軍。那一年,吳殿英已經五十四歲了,本不想再動。只是,在此之前,吳殿英的兒子吳稚英已經被趙鳳昌調到湖北當官,所以吳殿英也來到了湖北,幫助張之洞訓練新軍,並在武昌起義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1907年2月,清廷以「狂悖無法」將吳殿英撤職嚴辦,不久吳殿英便逝世了。但吳殿英訓練的新軍,成為此後武昌革命的重要參與力量。吳殿英逝世不久,吳稚英也遭到株連而被免職,此後患病,於1913年病逝。
歷史上關於吳殿英,吳稚英的記錄並不多,以至於連吳歡本人曾經也鬧出過諸如吳殿英與吳稚英是同一人的笑話。但隨著他深入自己家族的歷史,一點點釐清了期間的故事。
吳歡常說,祖父吳灜是狀元、榜眼、探花品銜齊全、血統純正的世家子弟。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吳殿英為自己的兒子吳稚英結了一門好姻親。自古以來,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文化世家當然更是,所以,吳稚英的親家莊家,也是名門望族,而莊家衍生出來的故事,又與中國近代史一代偉人毛澤東有一定的聯繫。
吳稚英之妻、吳瀛之母庄還(字瑜廈)是莊家的掌上明珠,能詩擅畫,是典型的大家閨秀。莊家祖上最著名的人物是狀元庄培因和榜眼庄存與,庄存與曾任乾隆帝師上書房行走,創清朝經學,倡導經世致用、托古改制、經濟改革,催生了晚清新政。後來的劉逢祿、魏源、龔自珍、康有為、梁啟超都是他的徒子徒孫,是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在思想上最早的啟蒙者。
庄還的弟弟即吳瀛舅父,庄蘊寬先生,是一位大政治家。據孫中山秘書馮自由日記載,庄在上世紀的1902年,做為清朝知府級以上的官員,是第一位宣布支持孫中山、黃興發動革命的人物。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提前了9年,黃興日記中也多處提到庄蘊寬。民國成立之後,庄蘊寬居功至偉,先是在孫中山臨時政府做了江蘇都督,孫、黃身邊的伴駕王,又到北京袁世凱政府做了都肅政史,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實際上是孫中山、黃興這邊安排去袁政府的代表,蔡鍔曾是他的部下。當袁世凱正式宣布稱帝時,史載全國60位約法會議員有59位投票贊成,只有一位投票反對,他便是庄蘊寬。於是,庄蘊寬便成為第一位站出來公開反袁稱帝的人。
1913年,吳稚英病逝,庄蘊寬對姐夫英年早逝甚為傷感,於是,他把姐姐庄還和外甥吳瀛接到北京好生照顧。加之任過大總統的黎元洪曾是吳殿英的部下,吳稚英與黎元洪又是好友,吳瀛有諸多前輩支持,二十多歲就出任北京市政府坐辦(相當於秘書長),並成為故宮博物院重要創辦人之一。正好說明了吳歡所言:「吳灜是革命功臣的後代。」
2.吳灜、吳祖光與新中國的故事
而吳氏家族與毛澤東的淵源是如何締結的呢?這裡又是一段故事:
1919年五?四運動浪潮席捲全國,遠在湖南的青年毛澤東當然感受到了這股熱浪。童年12月18日,26歲的青年毛澤東做為「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赴京請願團」的學生代表,肩負湖南人民重託進京。張敬堯畢竟是執掌湖南的一方神聖。即使來到北京,想要撼動他的統治,又談何容易。往何處?見何人?怎樣開展工作實現驅張目標?對於毛澤東這個年輕人而言,都是巨大難題。倘若萬一驅張不成,固然無顏見家鄉父老,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受到威脅。毛澤東深知所謂革命,正是把項上人頭托在掌心的事業,此番也是他第一次的重大革命行動,已經抱定了捨生取義,殺身成人的決心。但是毛澤東竟以一介普通學生之身首戰功成,居然完成了驅張大任,為他日後改變中國歷史奠定了重要基礎。
而在北京接待毛澤東,並鼎力支持他完成此大任的,正是吳歡的祖父,故宮博物院創辦人吳瀛和他的姻親家族。毛澤東又是如何找到吳灜與莊家的幫助呢?吳瀛之所以接待毛澤東,有雙重原因,一則「驅張運動請願團」總代表、毛澤東的班主任、湖南長沙師範教員易培基是他早年在湖北方言學堂英文系的同班同學;二則更重要的是,學生代表毛澤東帶來了一份重要托請――長沙「李氏芋園」女主人吳琴清和丈夫李青崖的重託。吳琴清是吳瀛大姐,其夫李青崖是長沙一位器重毛澤東的法文老師。吳灜大姐吳琴清與丈夫李青崖所主持的「李氏芋園」,是很多進步學生的樂土,毛澤東正是在李氏芋園初識楊開慧,之後展開追求。
因此,當吳灜得知毛澤東是姐夫李青崖器重的學生,受其重託,便也全力以赴幫助進京的毛澤東完成這一使命,當時,吳灜正在北海團城辦公,於是他便把毛澤東等人的食宿安置在團城對面一箭之遙的北長街20號(原北長街99號)福佑寺內。不僅如此,吳瀛更把毛澤東引見給在政府中擔任要職的舅舅庄蘊寬。彼時,庄蘊寬擔任北洋政府審計院長,並一度代理平政院院長(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法委書記)。
有了吳瀛的上下溝通,經過庄蘊寬等人的斡旋,又由於易培基,毛澤東等人領導的「驅張運動請願團」在北京的多方奔走呼號,徐世昌終於同意親自出面譴責張敬堯,並命令對張敬堯褫奪軍職、撤職查辦。毛澤東驅張請願團學生代表的任務光榮完成。
從湖南遠道而來北京的毛澤東完成任務返回湖南,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但共產黨與吳家的關聯,還遠不止與年輕的毛澤東的交誼。交友廣闊,具有俠義精神的吳灜,曾經在李大釗死後,冒著政治風險收留了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讓她住進吳家。吳灜也曾幫助過魯迅與時任教育部長章士釗打官司。曾任職民國故宮博物院和行政院蔣介石幕府的吳瀛,身為國民黨,他的十一個兒女,有七個加入了共產黨。吳家近代史,與國共兩黨都有深厚的交誼。
歷史有時是如此的弔詭,吳氏家族與國民黨,共產黨都有過深厚交誼,卻也有——「國民黨曾因共產黨整肅了吳灜,共產黨曾因國民黨整肅了吳祖光。」這段經歷。
吳灜在詩書畫上都深有造詣,再加之其父其祖與辛亥革命的淵源,得其舅舅庄蘊寬等人提攜,成為故宮博物院創始功勛,1924年,自辛亥革命後住在深宮中的溥儀離開故宮,吳灜便開始了在故宮登記清查文物的工作,在那樣時局紛亂的環境下,吳灜為保護文物不遺餘力,1931年,因日本戰火燒至山海關,為保護故宮瑰寶,一場浩大的故宮南遷開始了,吳灜是負責人。數萬件文物完好無損,這也是中國故宮歷史上值得記錄的一筆。1934年,有人發生針對易培基的「故宮盜寶案」,吳瀛因截留了對方密謀害人的一封電報而深深地開罪於對方,被對方以「妨礙秘密罪」起訴,竟致打抱不平的吳灜亦被羅織在這一場完全憑空捏造的「盜寶」案中,不得已,吳灜離開他摯愛著的故宮博物院。吳灜離開故宮後,一度在職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由於其子吳祖光當時和共產黨關係密切,又是家中長子,吳祖光說服父親吳灜,辭去職務,去上海家中吟詩作畫賦閑,過起寓公的日子。1949年,上海解放時,受兒子吳祖光的影響,親自走上街頭,歡迎解放軍進城。解放後,吳灜被陳毅元帥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古物鑒別委員,與1959年病逝。
吳灜與妻子周琴綺一共育有十五個孩子,夭折了四個,活下來四男七女。吳灜一輩子沒有納妾,在那個年代是很少有的。其中吳祖光是長子。
吳祖光,小名韶韶,1917年3月初3出生在北京庄府,被舅公庄蘊寬以孫兒相待。庄蘊寬專為吳祖光作詩曰「韶歌清澈又鈴園,此是新生雛鳳緣,寄取初三天上月,一彎眉似我參禪。」一個特別的巧合是,「此是新生雛鳳緣」竟然預示了吳祖光與評劇皇后新鳳霞的一段緣分。
吳祖光聰慧靈秀,19歲便在話劇舞台上初露鋒芒。他的《正氣歌》、《風雪夜歸人》、《花為媒》等作品被人傳唱一時。而他與毛澤東也有一段淵源。
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 雪》如今已是家喻戶曉。殊不知,當年毛澤東於1936年2月寫的詩詞,時隔九年,沒有任何人知道,直到1945年,經由吳祖光大膽發表,才紅遍大江南北。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1945年,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在這期間,毛澤東會見了很多愛國人士,其中有柳亞子。應柳亞子的請求,將自己寫的《七律?長征》送給他。其後不久,毛澤東寫信致柳亞子,使柳亞子「感發興起」,隨之作詩一首。兩日後,柳亞子又「以詩代柬」,將「感賦二首」送毛澤東。接到柳詩的第二天,毛澤東把自己於1936年2月寫的那首《沁園春?雪》重新抄錄後,贈送給柳亞子。看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欣喜若狂,他一面讚歎毛澤東的詞,一面又寫了同一詞牌的《沁園春》和詞一首,一併抄好送交《新華日報》發表。後來,人們只見和詞,並不見毛澤東原詞,人們好奇打探,柳亞子按捺不住,遂向身邊好友抄送。當時吳祖光在重慶《新民報》任副刊《西方夜譚》編輯,他先從黃苗子處抄得毛澤東詞稿,而黃苗子則是從王崑崙處抄得,抄稿中遺漏了兩三個短句,但大致還能理解詞意。吳祖光又跑了幾處,連找了幾個人,把三個傳抄本湊起來,終於得到了一首完整的《沁園春?雪》。11月14日,吳祖光大膽地在《新民報》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譚》上發表了這首詠雪詞,標題是《毛詞?沁園春》,並在後面寫了一段熱情推崇的贊語,自此,《沁園春 雪》風靡大江南北。這首詞的發表,對改變當時共產黨的文化形象立下大功,吳祖光卻因此遭遇國民黨的追殺,為保護其安全,吳祖光被周總理安排到香港何厚鏵之父何賢家中避難。
吳氏後人吳歡成為國共兩黨的座上賓
解放後,吳祖光從香港回到北京,加入了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建設,他與評劇皇后新鳳霞的婚姻曾經名噪一時,成為文化界盛世。而值得書寫的一個細節是,解放後,吳祖光熱心愛國,將家中經年收藏,悉數捐獻給了國家,其中包括古代一些金、銀、玉、瓷及吳道子、呂紀、石濤、鄭板橋、八大山人、文徵明、唐伯虎等人的書畫,一共兩百餘件真品文物,均為國寶。
1957年,在大鳴大放中,文人吳祖光因誠懇諫言,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北大荒勞動,後其父吳灜病逝,也未能來得及趕回,成為一大憾事。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是文化世家,深受其害,被批鬥被抄家,與那個時代一起,度過了荒誕而瘋狂的十年。
吳祖光與胡喬木的一段左右之爭的公案,後來還是習仲勛出面斡旋,才使得胡喬木與吳祖光兩人握手言和。吳祖光在回憶錄中曾充滿深情地寫道:「自從『反右』之難以後,我完全斷絕了與黨和任何國家要人的來往,這其中唯一的例外,是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仲勛夫人齊心是一位非常關心戲曲藝術的熱心觀眾,經常在劇場和她相遇。這幾十年來發生的多少政治變化,沒有阻斷我和仲勛的交往……」
2013年,習仲勛百年誕辰紀念,吳歡受邀參加,他一直記得習伯伯對他家的好。
「我家這一百年的坎坷歷史,實際上是由於清朝被推翻之後,歷史大變局尚處在混亂之中,國共兩黨初創,還在探索,功過互見。」吳歡說,「我的先人由於在兩黨最高層政治漩渦中沉浮,兩邊關係都密切,說也說不清。如今海峽兩岸日漸交融,我這個孫輩成了受益者,國共兩黨都對我禮遇有加。共產黨這邊,江澤民主席曾在中南海家裡請我吃飯,胡錦濤主席曾請劉延東大姐關心問候我,溫家寶總理親自給我寫過信。國民黨那邊,馬英九為我爸爸題詞尊稱『老神童』,連戰主席、吳伯雄主席、王金平主席都在台北設宴款待我。」
「我們吳氏家族故事太多,數百年傳承而生生不息,也與我們一貫遵從的家訓有關,父親曾說:不屈為至貴,最富是清貧。吳家詩書禮儀傳家,忠義厚德,方才能延綿持久。」
而一個令人感慨的細節,也是驚人的巧合是:吳歡的爺爺吳灜與妻子周琴綺在同月同日逝世,前後相差23年。吳祖光與妻子新鳳霞也是同月同日逝世,前後相差5年。「這是人間愛情的極致體現,是婚姻所能達到的一種極高的境界,不能不引發我這個後輩的心靈震顫。」吳歡曾經深情地寫道。吳灜與周琴綺兩人琴瑟相合,甘苦與共;吳祖光與新鳳霞同樣如是,相濡以沫,不離不棄,這份真情,奠定了家的最穩固的根基。
吳氏家族故事太多,涉及的歷史人物太龐雜,想要通過一篇文章梳理吳氏家族的歷史春秋怕遠遠不夠,只能窺一斑而見全豹。吳氏家族對中國革命歷史和文化進程做出過傑出貢獻並經歷很多磨難,也可以這樣說,吳氏家族史的故事,折射出一部有趣的中國近現代史。而這一家族的輝煌,還在繼續。
推薦閱讀:
※誰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英國的歷史教科書有對兩次鴉片戰爭進行過描述嗎?他們又是如何做出評價的?
※賀希榮近代史講義5
※斯科訥戰爭中瑞典軍在波美拉尼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