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產後關節痛應如何預防及恢復
一些新媽媽在孕期時就有關節疼痛的感覺,在生下寶寶後還會有這種癥狀,甚至比孕期更加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產後關節疼痛是很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媽媽在生下寶寶後體內激素髮生變化,關節變鬆弛。那新媽媽應該如何預防和恢復產後關節痛呢?
一、了解原因
要想治療產後手指關節痛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導致關節痛的原因。研究發現導致產婦產後關節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體內內分泌的改變所導致,內分泌的改變使婦女的手部肌肉及肌腱的力量、彈性出現程度不同的下降,而關節囊及關節附近的韌帶張力減弱等,這些原因都會直接導致關節的鬆弛以及功能的減弱,從而誘發關節痛。
因此女性朋友在產後的一段時間裡,多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不要過早、過多的用手乾重活,尤其是不要經常用冷或使手、足部受涼、受寒。
二、減少勞動量
還有一些婦女之所以會出現關節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與自身有關,比如產後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過久地抱孩子;接觸冷水等這些都會導致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從而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現象,且經久不愈。因此要想知道產後關節痛怎麼辦這個問題,首先就要適量的減輕產後的體力勞動,對於一些大耗體力的農活以及工作都應該禁止,以免增加關節的負擔。
三、儘早活動
在了解產後關節痛怎麼辦的問題同時,我們還應該對足部做好護理工作。在平時我們的足跟部有較充實堅韌的脂肪墊,對任何體重的壓力以及行走活動時所產生的震動都能起到緩衝的作用,所以不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但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由於活動減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從而導致足跟部的脂肪墊發生廢用性退化而變得薄弱,當產婦滿月下床活動時,足跟部脂肪墊的薄弱就使之對體重的支持和運動時震動的緩衝作用大為減弱,脂肪墊也會因此而產生充血,水腫等非特異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因此產婦在生產後,千萬不要整天在床上休息,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恢復可以起到促進的作用。如果每天都躺在床上休息,不但會導致足部關節痛,同時還會影響恢復的進度同時還會導致肥胖。
其實大部分產婦之所以會出現產後關節痛的情況,多半都是自己在平時不注意細節所引起,只要多注意保健便能有效的緩解以及治療關節痛的情況。
四、穴位按摩恢復
醫生的臨床治療建議通過不會給寶寶帶來任何副作用的外用理療來減輕癥狀,也可在家中常備艾葉、姜泥和粗鹽巴適當進行調理。
頸部疼痛
病因:因長時間低頭照料寶寶所致。
穴位:風池穴,相當於頭部兩側後髮際角凹陷處,左右各一。風府穴,相當於兩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方法:自己用兩中指同時點揉兩側風池穴;用中指點揉風府穴,以感覺酸脹為度。
注意:
●平時可在椅子上坐穩,上半身固定,以360度輕柔、緩慢地活動頭、頸部。
●避免長時間低頭。避免半倚在床沿和沙發扶手上。枕頭宜低且柔軟。
●避免頸部吹風、受涼。
肩部疼痛
病因:抱孩子勞累;餵奶時受涼。
穴位:肩關節周圍疼痛部位,我們稱之為阿是穴。
方法:用手指指揉痛點或手掌掌揉疼痛區域進行治療,以局部酸脹或溫熱為度。
注意:可以配合用熱毛巾或布包熱水袋做局部熱敷治療,溫度不宜過高以防燙傷皮膚。還可適當做搖肩鍛煉。
推薦閱讀:
※健康漂亮女人生女幾率高
※小孩子倒睫這件小事,家長該重視
※新生兒篩查收到複查通知?不要緊張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多胎妊娠,你不知道的危害,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