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研究中式設計(一)〡《梁思成 談建築》學習筆記
來自專欄中式研究3 人贊了文章
雲岡石窟建於北魏時期,公元460~524年。雲岡雕刻、紋樣裝飾等有許多「非中國」的表現:有承襲希臘古典宗脈的、有參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的。
1932年梁思成、林徽音、劉敦楨等營造學社同人在測繪遼金遺建的同時對雲岡石窟東部四窟、中部九窟、西部六窟從建築的角度作了詳細的研究。最終報告的結論是:中國建築二千年來保持其獨立性,不曾被外來影響所動搖。
北魏,乃至魏晉南北朝300餘年間是承漢啟唐的一個偉大時期,這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期。印度佛教文明來了、希臘文明來了、波斯文明來了!這些世界優秀文化因子的到來並沒有將中國漢文化同化,反而被中國文化一一收入囊中,被中華文明融合了,使得中華文明更加的健全、強大!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
為什麼要研究中式設計?這與雲岡石窟、魏晉南北朝所表現的變化及特點又有什麼關聯呢?
中國明清兩代對中華文明表現更多的是傳承,而少有創造。自清中期乾隆末期表現的更為禁錮與封閉。導致中國文化在八國聯軍侵入開始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影響,甚至在某一時期國人崇洋迷外的思想到了滋生泛濫的地步。
公元進入新千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中國文化有了復甦的跡象。又過了十年,振興中華文明、復興中國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現在,迎來了中國夢,許許多多的中國同人在努力著、奮鬥著。
移動PC的普及讓人們通過手機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表現東方美學、中國意境等等許多的東方「美圖」。然而,許多的圖片傳播將日式「禪」與中國風混為一體,甚至無意識的將日本文化中的枯山水、茶道、花道等所表現的「禪」意作為中國風走向中國禪的一個標杆,並且已經波及到中式設計的許多表現中。
雖說日本文化受漢唐文化影響甚深,但經過千年的演變已經發展成為日本自身一種獨有的文化體系,這種體系與中國文化差別甚大。日本「禪」更多表現的是「生死」,表達的是「少」,在形式的表現上簡潔、簡練。中國禪來源於上古五帝的「禪讓」,禪,表達的是一種美德。堯帝是禪的鼻祖、禪的創始人。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借用禪的概念才得以傳播,在中國才有了佛教的定義。佛家的禪、禪宗的禪,說的是頓悟、立地成佛,是一種慈悲、一種善。所以日本「禪」與中國禪是兩種文化範疇。
將日本「禪」當作一種標杆來演化中式風,這不符合中國真正的精神所在,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日本的設計簡潔、簡練、注重細節的手法是值得學習的,但也別忘記了簡的極致還有北歐,注重細節講究精密的還有德國,也還有我們的明式傢具。這種相對單一的文化融合現象與雲岡石窟、魏晉南北朝時期所表現的氣魄來講也未免太過於短淺了吧!
我們應當如魏晉時期一般,將目光放大、放遠,將世界各處的優秀文明、優秀的文化因子,通過中國固有的精神融合到中華文明中來,融合到新的中國文化中來!創造一個全新的「唐朝」、一個更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朝代!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相對容易的。在傳承中革新,在革新中表達中國精神特有的作風及意義,同時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審美意趣、現代思維等等是難點所在,不應重蹈明清時期只有傳承少有創造的不足,要走出一番新的景象!
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文化、落土於中國的佛教文明;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漢闕、唐宋的經幢、南北朝的石刻、明清的牌樓、零星的碑亭;琴、棋、書、畫、茶;宋式傢具、明式傢具等等,有著許許多多的中國元素有待融進設計的革新工作中,所以要將中式設計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提到中式的室內設計,著實讓國人汗顏!如集美北湖九號般傳承漢唐建築文化演變革新的作品少之又少。許多國外設計機構做的中式設計往往被視為經典、被視為學習的對象,被不斷模仿的現象更加讓人痛心疾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歐洲的文藝復興,在東羅馬帝國瓦崩後經歷中世紀的黑暗沉睡千年而迸發出來,奠定了西方近代設計創作的基礎,使西方的近代設計既吸收過去的經驗又具有新的思想。他們有完整的建築史、有完善的設計教育體系,他們在比例、空間、細節上的處理會更到位,這是他們的優秀之處。但是,他們缺乏一種骨子裡的中國精神!這是本質上的問題所在。
中式設計的變化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不是對某個優秀作品的模仿、不是對日本「禪」的模仿,也不是對中國保留下來的古建的模仿!而是應該在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之下,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革新!這才是中式設計的未來之路,所以要將中式設計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中國是沒有建築史的,至少在梁思成先生整理之前是沒有的。
梁思成先生被譽為中國建築的一代宗師,並不在於他有多少中式作品的留存,而在於他和他的夥伴們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戰爭連綿的年代放棄優厚舒適的生活,通過實地測繪,整理、梳理了二千多年以來中國建築在各個朝代的發展與變化,形成了沉甸甸的中國建築史!
藉此機會,將《梁思成 談建築》的一些學習筆記復錄出來,表達對梁思成先生崇高的敬意,也借其思想進一步說明為什麼研究中式設計。
「藝術創造不能完全脫離以往的傳統基礎而獨立。這在注重畫學的中國應該用不著解釋。能發揮新創都是受過傳統薰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種嶄新的形式,根據外來思想的影響,也仍然能表現本國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於印度,非中國本有的觀念,但結果仍以中國風格造成成熟的中國特有藝術,馳名世界。藝術的進境是基於豐富的遺產上,今後的中國建築自亦不能例外。」
「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築技藝之特點,在以往都是無名匠師不自覺的貢獻,今後卻要成近代建築師的責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枝,則真是問題了。」
「我們有傳統習慣和趣味:家庭組織,生活程度,工作,遊憩,以及烹飪,縫紉,室內的書畫陳設,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與西人相同。這一切表現的總表現曾是我們的建築。現在我們不必削足就履,將生活來將就歐美的部署,或張冠李戴,顛倒歐美建築的作用。我們要創造適合於自己的建築。」
「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了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在傳統的血液中,另求新的發展也將成為今日應有的努力。」
梁思成先生中式建築革新發展的思想還有很多,因為篇幅的問題不再一一復錄。在此只是將其建築思想挪用到中式室內設計中來,與大家分享以勉勵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