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典傳說到網文類型,你所不知道的仙俠歷史

從古典傳說到網文類型,你所不知道的仙俠歷史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46 人贊了文章

編者按:

我們為什麼要讀文學史?

如果我們是網路小說的閱讀者,文學史似乎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閱讀的作品並不是從「文學史」中生長出來的——我指的是現代文學專業通行的那種文學史所描述的脈絡——我們的創作,我們的閱讀,我們的評論,和那個文學史是無關的。

但是網文也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它也是從我們的文化中一支文學傳統中自然延伸出來的,而這支傳統一直處於被忽略被打壓的地位。這就是我們的通俗文學傳統,我們的類型文學傳統,從民國的鴛鴦蝴蝶派和民國武俠,到港台武俠和港台言情,再到大陸新武俠和青春文學,一直到現在的網文,這才是我們的立足的根。

不是不讀文學史,而是屬於我們的文學史,還沒有被整理出來。

本文呢,做的大抵就是梳理脈絡的工作。仙俠小說現在已經是一個玄幻大類下的一個亞類了(老實講,我覺得武俠也是),本文以這個類型為例,簡要地追索了它的前史。

雖然還嫌太簡,但其中提出的觀點(有點類似於高武低武的劃分),還有整體的歷史脈絡,已經足令人滿意了。

如此,以饗大家。

p.s.等等,我發錯專欄了,應該是首發「槍城評論」這個專欄的……算了,就這樣吧……

————————————

by天羽久美硫

一、劍仙志怪,仙俠小說的原始形態

仙俠小說的源頭,大約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莊子》等文化典籍,但這些和神話、史詩一樣,都不屬於小說這種文體,因此只能算其源頭,而不是其最初的形式。

仙俠小說的最初形式,應該是魏晉時出現的志怪小說,其中《神仙傳》收錄的各種仙人故事,可以說是仙俠小說的原型。

到了唐代,傳奇小說里出現了大量刺客、異人形象,這些刺客、異人中,不乏精通法術的人物,比如能變成小人鑽入人體的聶隱娘,能用劍術引發天地異象的京西店老人等等。

風塵三俠,虯髯客、紅拂女和李靖,他們雖為俠客,但其能力已經同仙人相仿

而明清作為古代小說的繁盛期,出現了許多神魔題材的作品。其中,有《西遊記》、《封神演義》這種講述神魔傳奇的作品,也有《綠野仙蹤》、《七劍十三俠》這類講述修道者行俠仗義、修鍊成仙的小說。從形式上看,後者比起單純的神魔演義,更接近現在的仙俠小說。

不過在這個時期,很多劍仙志怪類型小說,經常與歷史演義、俠義公案等類型相互混雜。因此很多小說里,不但有「出世劍仙」,還有「入世劍俠」。後者刀槍棍棒斧鉞鉤十八般兵刃樣樣精通,但依然沒有脫離普通人的範疇,前者則是能騰雲駕霧、飛劍跳丸,以氣馭劍、殺人於千里之外。

二、貫穿舊武俠與新武俠的奇幻仙俠派

到了民國時期,舊派武俠小說開始興起。最開始,舊派武俠雖然稱之為「武俠」,但它更多是繼承了明清劍仙小說的傳統,而非石玉昆、文康等人的俠義小說。一本小說中,既有入世劍俠,也有出世劍仙,但是由於二者實力相差實在巨大,往往劍仙登場後,劍俠就要淪為醬油。因此,當時的武俠小說家,開始有意識地將這兩者進行分離。

第一種分離方法,是增強「劍俠」的實力,讓他們也擁有許多超越人體的異能。為了實現這點,小說家不斷發揮自己腦洞,創造了許多新的設定。比如,平江不肖生髮明了「內功」概念;趙煥庭把罡氣之類的道教術語,融入到了劍俠的功夫當中……但是當時武俠小說中的內功,和後來的新派武俠小說,還是有許多區別,它帶有許多法術色彩,像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里,內功不僅能讓人飛檐走壁、力大無窮,真氣護體、隔空傷人,甚至能讓人吐火、隱形,直到後來朱貞木,對這些設定進一步改造,才有了我們現在熟知的武俠小說武學體系。而隨著劍俠實力的增強,劍仙出現的意義也逐漸變小,最終在小說里失去痕迹。

第二種辦法,是扔掉「入世劍俠」,就寫「出世劍仙」的事,這派的代表,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還珠樓主「蜀山系列」,而他的作品,在武俠小說研究者那裡,稱為「奇幻仙俠派」。所以說,「仙俠」這個稱呼,並不是像有些人以為的那樣,是從《仙劍奇俠傳》甚至《誅仙》才開始,最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葉洪生等武俠小說研究者,就開始用「奇幻仙俠派」這個術語,稱呼還珠樓主等人的小說。

如圖,近現代仙俠唯一指定老祖宗

50年代,因為大陸文化政策的收緊,武俠小說在內地逐漸沒落,而港台地區,開始成為武俠小說的中心,那個時期的武俠小說家,以金庸、古龍、梁羽生為代表,基本都是繼承了第一種路線,也就是主寫劍俠,不寫劍仙。甚至在他們筆下,很多傳說中的劍仙,都變成了劍俠,像梁羽生「唐朝系列」,就把聶隱娘、空空兒這些人,全部給改造了一遍。

不過,還有一些小說家,則是堅持走還珠樓主的「奇幻仙俠派」路線,這一派的代表,是伴霞樓主,這個人對現在讀者來說,已經比較陌生,網上能找到的作品也很少,但他當時在台灣的影響力和熱度,並不低。葉洪生曾經給台灣武俠小說家,做了個排名,他排第六位,排在他前面的五位分別是古龍、上官鼎、卧龍生、司馬翎和諸葛青雲,其中古龍大家都知道,那是和金庸梁羽生齊名的武俠三大家之一,而卧龍生、司馬翎和諸葛青雲,是和早期古龍齊名的,後來古龍更上一層樓,把他們三個甩在後面,於是這三人又被讀者稱為「三劍」。也就是當時伴霞樓主的地位,是僅次於古龍和三劍,以及上官鼎的,還要在「一美」慕容美之上。

還有一個叫秋夢痕的小說家,也是專攻「奇幻仙俠派」,他的作品現在在網上能找到不少,但是並不受人關注,只有陳墨在《新武俠二十家》里專門評了他的代表作《黃金客》,並且認為這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作品了。至於再其他的作者,比如葉洪生總結的海上擊駐生、南湘野叟等,能查到的資料更是少得可憐,也只能忽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武俠小說家,雖然不屬於「奇幻仙俠派」,比如卧龍生、蕭逸、墨餘生等,但是也寫過這種類型的小說,像卧龍生《袁紫煙》、蕭逸《塞外伏魔》、墨餘生《紫龍佩》,都是如此。只不過這些創作,大多屬於玩票性質。

寫到這兒,筆者要說一些題外話。很多人覺得,傳統武俠當年火爆,只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家想像力不行,看著一點真氣外放的內容,就覺著爽得不得了,要是現在的那些仙俠小說穿越過去,能把金古梁爆出十幾條街。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是對當年港台武俠半點了解都沒有的小白。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奇幻仙俠派」一直沒有在新派武俠里消失,但沒有哪本書,能達到金古梁三大宗師的位置,這點,就很說明問題了。

三、從俠義、江湖到神魔、法術,小說家創作觀念的變化

八十年代開始,隨著古龍去世,金庸梁羽生封筆,武俠小說逐漸走向沒落。由於少了這三個人的指引,新派武俠小說家的創作思路也慢慢枯竭,為了支撐自己寫下去,他們開始向舊派武俠甚至傳統的劍仙小說、神魔小說汲取營養,於是,神怪內容開始在武俠小說里抬頭。

比方說溫瑞安的小說,從80年代開始神魔內容越來越多,說英雄系列裡,元十三限能元神出竅和達摩金身合一,諸葛先生胸口開洞瞬間自愈,關七被UFO接走等等;而像李涼這種作者,更是幾乎每本書都離不開法術、神仙。

就在這個時期,另一位武俠小說家黃易橫空出世,黃易雖然不是寫仙俠小說的,但他卻無形中做了一件事,刺激了後來仙俠小說的繁榮,那就是重新把「入世劍俠」和「出世仙俠」二者,合二為一。

前面說過,從舊派武俠到新派武俠,武俠小說的一條發展線索是「劍俠」與「劍仙」的逐步分離,而黃易則反其道行之,嘗試將這兩者融為一體。

為此,黃易提出了武道極致——「破碎虛空」的概念,也就是說不管你練武功也好,練法術也好,最終目的都是要超脫人體極限,破碎虛空。因為武俠小說家筆下的俠客,雖然不會什麼法術,但是他們修鍊內功、真氣的方式,跟道教的內丹、佛教的禪定非常相似,都是一種精神和肉體結合的修鍊,讓心靈成為身體的主人,產生強大力量。所以,俠客即使不會法術,但他們如果把武學修鍊到極致,也會如同劍仙一樣,破碎虛空,舉霞飛升。

黃易這種嘗試,大大開拓了小說的創作思路,他讓後來人明白,「仙」與「俠」並不是一組矛盾的概念,他們可以以某種方式,融合成一個整體,這種開拓,為後來仙俠小說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的展開,也開始接觸到原先屬於「禁書」的港台武俠,受港台新派武俠的影響,一些人著手於武俠小說創作,在這些作品裡,不乏許多充斥著神怪內容的小說,比如楊潤東《大俠情怨》,主角就是靠佛教六神通行走江湖。而在當時,還出現了一本仙俠性質的兒童小說《仙籃奇劍傳》,這本書應該是大陸建國後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仙俠小說。

同時,漫畫的繁榮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創作者,不管是《龍珠》、《聖鬥士》等日漫作品,《天子傳奇》、《風雲》等港漫作品,還是《少林正宗》這類大陸漫,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各種怪力亂神的奇功異能,大大刺激了當時的創作者,許多作者開始醉心於那些虛幻的武學境界,超現實的玄奇武功。這種心理上的刺激,讓他們逐漸拋棄原本一些觀念上的束縛,更加註重想像力的無限放大。

再晚近一點的西方奇幻類型小說傳入也對中國通俗文學有極強的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在八九十年代,雖然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仙俠小說出現。但是,創作者心理上的變化已經暗示,那些神魔、奇幻、靈異的內容,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作者、讀者青睞的對象。可以說,從50年代到80年代,小說創作者主要在乎「俠義精神」的展現,以及江湖紛爭的描寫,而從八十年代開始,俠義與江湖逐漸退隱,而如神魔、法術等奇幻靈異的內容,已經成為創作界的「新寵」。

四、網文時代,仙俠小說發展的黃金期

1999年,紫天使的《龍魔傳說》開始在論壇上連載,這本書是第一本原創仙俠類網文。在此之前,儘管隨著仙俠遊戲《仙劍奇俠傳》的火爆,催生了大量仙劍同人,但那些書畢竟是同人作品,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原創。

這本小說既有還珠樓主的影子,同時也明顯受黃易影響,其世界觀雖然恢弘完善,但仍舊沒有脫離武俠小說的框架。因此,雖然在仙俠小說歷史上,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這種意義,無法和後來的另一本仙俠小說《飄邈之旅》相比。

2002年,蕭潛《飄邈之旅》開始在網路上連載,這本書在背景設定上,摒棄了以往仙俠小說的中國古代背景,而是把地圖開到了外太空,太空歌劇式的背景加上道教修鍊式的設定體系,在當時是一個很大膽的創新手法,正是這種創新讓《飄邈之旅》迅速在網路走紅,並帶起了無數跟風之作。

而《飄邈之旅》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仙俠小說從武俠小說中分離,由武俠小說中的一個流派,變成和武俠小說並駕齊驅的一種類型。我在網上經常看到一些不懂裝懂的人說:武俠脫胎於仙俠。這純粹是胡扯。從舊派武俠小說開始,「奇幻仙俠派」就是作為武俠小說中一個流派而存在的。更早的時候,「仙俠」和「武俠」兩個概念都還沒有產生。而仙俠小說從武俠小說中獨立出去,是《飄邈之旅》以後的事情了。

《飄邈之旅》的問世,帶動了仙俠小說的走紅。當時的仙俠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直接跟風《飄邈之旅》的小說,比如平民百姓《劍仙修真者》、雪帝峰《一小撮世界》、風杞《仙俠情緣》等等,這類小說在修行體系上基本照搬飄邈之旅,除了修鍊方式外,道教神系並沒有多少體現,這一派小說,現在一般稱為「奇幻修真流」;另一種則是堅持《飄邈之旅》以前的「奇幻仙俠派」路線,也就是我們現在通常說的「古典仙俠」小說,致力於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打造一個本土式的仙俠神話世界,比如蕭鼎《誅仙》、鬼雨《道緣儒仙》、凝翠崖《邪櫻》、樹下野狐《仙楚》等等,這些作品,雖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有些書的熱門程度甚至遠勝《飄邈之旅》,但卻沒有一本書達到和《飄邈之旅》一樣的開山貢獻。

本書似乎還是東西大亂斗的開創者,就是那種同時混雜東西方超自然設定要素的類型

這一時期,貢獻比較大的作品有血紅《升龍道》,這本書雖然也是《飄邈之旅》跟風作,但是卻把《飄邈之旅》沒有關注到的一些地方發揚光大,此書把黑幫、異能等都市元素與修仙題材融合,完善了「都市修仙流」,影響之大,僅次於《飄邈之旅》。

縱觀這一時期,以《飄邈之旅》為代表的「奇幻修真流」可謂一家獨大,而「都市修仙流」作為其衍生,也備受青睞。反觀傳統的「古典仙俠流」,雖然不乏佳作,但是在勢力上,卻遠遠無法和其它兩者媲美。

2006年,夢入神機《佛本是道》問世,這本小說以封神演義為基石,以西遊、山海經為支柱,輔以蜀山以及各種民間神話,借鑒了許多網路論壇里的「中國神話腦補貼」,加上作者本人的整合,最終創造了一套「洪荒世界體系」,成為洪荒小說開山鼻祖。洪荒流的出現,打破了「奇幻修真流」一家獨大的現象,同時,也拉動了古典仙俠流小說的復甦。

同年,辰東《神墓》也開始在起點連載,這本書雖然影響力不如《佛本是道》,但它卻和《佛本是道》一起,擴寬了仙俠小說的主題領域。我們知道,幻想小說一般有三個主題——修鍊、冒險、戰鬥。而從《飄邈之旅》開始,仙俠小說的主題長期局限在前兩者上,戰鬥主題則只停留在個體戰鬥層面,而事實上,幻想小說的戰鬥主題,不僅包含個體戰鬥,也包括王朝爭霸、神魔大戰等集體性的事件。而《佛本是道》和《神墓》,則有意識地對這一已往仙俠小說忽視的主題,予以強化。

2007年,我吃西紅柿《星辰變》大熱,發展了《飄邈之旅》里的「打怪升級」線路,讓「升級換地圖」正式成為仙俠小說主流。

2008年,忘語《凡人修仙傳》走紅,這本小說強調叢林法則,強調資源的重要性,這種論調和「升級換地圖」一樣,同樣是非常有利於遊戲化的創作思路,引發無數小說跟風,更有人稱這本書開創了「凡人流」。

從2010年開始,許多作者開始試圖擺脫前人的影響痕迹,這其中表現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境界名稱上,不再照搬《飄邈之旅》,或是道教術語,而是自己原創名詞,這種做法,使得仙俠小說和東方玄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眾所周知,東方玄幻和仙俠小說之間,本來就只隔了一層紙,其區別無非是:東方玄幻的境界名稱是作者自己杜撰,仙俠小說則是照搬佛經道藏;仙俠小說里道教修鍊法門體現的更明顯,東方玄幻則在此基礎上,融入了許多日漫乃至歐美遊戲元素。所以,從2012年後,越來越多的仙俠小說,開始以「東方玄幻」的外衣出現,而這種現象,卻在無形中使仙俠小說這一分類,在網路上日漸衰微。

而在實體文學領域,仙俠小說則相對發展緩慢。和網文圈不同,在實體書領域,仙俠小說並未像武俠小說那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小說類型,更多只是帶有仙俠元素。它們或如《寶蓮燈》那樣,是純粹的神話小說,鮮見現代仙俠網文的痕迹;或如《茅山後裔》這種,是帶有道教修鍊色彩的靈異小說;或如讀客知識小說中部分作品,只是帶有修鍊元素的歷史小說。

p.s.題圖是遊戲梗。

weixin.qq.com/r/LUT27l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原創小說—《荊棘夜》
11本最簡單上癮的網路小說,終究一本不怎麼聞名卻分外精彩
寫小說,你想賺錢嗎?
推文:呂天逸《你是不是喜歡我》
海上牧雲記----------我的命,我做主。

TAG:仙俠小說 | 網路小說 | 玄幻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