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讀書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6 人贊了文章

書籍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積累,是屹立在歷史洪流中的燈塔,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去認識人類自身、認識大自然,從而推動人類的整體進步。

然而,進步到現在,不知怎麼了,人類很少讀書了,讀書時只追求快速、簡潔。是那種迅速提供給他們想知道的內容並能同樣迅速地被遺忘的簡潔,目的是欺騙自己說「我讀了」。

一艘船,一旦割去其系泊的纜繩就會在風浪中無目標地飄蕩,一個人一旦失去同書籍的聯結,情形也是如此。

如何才能同書籍建立聯結呢?深度閱讀。

像潛水一樣深深的扎入海底,去感受海底世界的深邃無盡、豐富多彩,這些是在海面所永遠無法觸及的瑰麗。

深度閱讀也如此,進入書的世界,觀看書中的青黃赤白黑;靜聽書中的宮商角徵羽;品味書中的酸苦甘辛咸。

深度閱讀的境界,自古以來,千人千話。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第一境界:見自己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德爾菲神廟的箴言,也是蘇格拉底哲學的出發點。先聖先賢教導我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事要反求諸己。

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在我們心裡。王陽明:「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人生在世,最先讀的那一本書是自己,讀自己的心性、思維、性格、能力、體力等稟賦。

你的稟賦藏在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中。你是怎樣,書於你就是怎樣。你急躁,書於你就是裹腳長布;你安靜,書於你就是美麗錦繡;你呆板,書於你就是一潭死水;你靈活,書於你就是不竭活水。

看書中人物,品自己人生。書中的不同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第二境界:見天地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蛙坐井中,終日沉醉於頭頂上一方藍天的「美景」,就無法看到天地之大。

一個人真的見過自己後,就會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之外尚有他人、他物、他事。跳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能見到天地的寬廣遼闊。

天地運行,有其道,道就是規律,如四季變化,也如人的生老病死。

讀書就是要認識那個道的運行規律,不同的科學在做的就是如此。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的規律,社會科學是研究人與人的規律,人文科學則是研究自然和人之上的規律。

一本本書如一盞盞燈,每個作者都是執燈人。不同的知識給人不同的照亮。數學使人周密,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佛家說千燈相照,我開一盞燈,那麼這一盞的燈光就照耀在其他999盞燈上,如果把1000盞燈全開,那麼每盞燈上都各自互有另外999盞燈的光芒。

讀書如站在黑暗中的一處,手執一燈看一幅巨大的畫作,每個人只能照亮有限的畫面,要想看到完整的畫面需要藉助其他的燈光,一幅幅的去拼湊,才能看到完整的圖景,見到天地的規律。

第三境界:見眾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即眾生。天地之間,萬物互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草一天堂。

一行法師曾說:如果你是位詩人,你會清楚看到在這一張紙上飄著一朵雲。沒有雲,就沒有雨;沒有雨,樹無法成長;沒有樹,我們無法造紙。如果看的更深入,可以看到太陽、砍樹的工人、做麵包的麥子、他的爸爸和媽媽。沒有這一切這一張紙無法存在。事實上,我們沒辦法指出任何一件不在這裡的東西—時間、空間、地球、雨水、土中的礦物質、陽光、雲、河、溫度、人的心。一切就在這一張紙中同時並存。

莊子在《齊物論》中講到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看到自己只是生態圈中的一份子,和其它萬物共同組成一個整體,沒有它們,也就沒有自己。

天地化生萬物,萬物在天地間自得其樂,和諧共生。見天地後,你才能看到天地中眾生的存在、眾生的美麗、眾生的互為彼此。就如老歌所唱:「沒天哪有地,沒地哪有家,沒家哪有你,沒你哪有我」。

每本書都是作者對眾生狀態的一種描述,或生或長,或消或亡,或高或低,或長或短。萬物有靈且美,讀進去,你會看到眾生那個獨一無二的美麗。

這或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吧。

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書中藏著無數先人對無數事物進行無所探索後的結晶,滿藏乾坤。

人活一世,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對這些結晶進行一次內化,立功立德立言,薪盡火傳,從而活出無限的意義。

感恩先人們幾千年來積累了一座寶山在我們眼前,我們是入寶山而空手歸呢?還是深入其中,在書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我有兩個寶:閱讀和思考

公眾號:學習博物館 xuexibowuguan

生活|《簡單生活的藝術》讀書筆記

成長|《原則》-你是不斷重複的機器,還是不斷進化的機器?

學習|《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

思考|《思考的藝術:非凡大腦養成手冊》讀書筆記

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溝通|《高難度談話》讀書筆記

推薦閱讀:

佛經收集
何謂密宗十四根本戒暨佛學佛修密宗,大德對密宗十四條戒律分別進行細緻開釋
地藏菩薩本願經讀經體會
順其自然與無我 二
常隨佛學 | 念誦八十八句大悲咒很靈驗

TAG:閱讀 | 讀書的意義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