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澆滅孩子的學習動力

不要澆滅孩子的學習動力

新學期開始了,但是說到考試,各位家長一定有不少「苦水」,用鄰居張姐的話說,「想減肥?不用節食運動,陪孩子經歷一次大考就夠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學習上這件事上,孩子慢悠悠,家長反倒急呼呼。

前些天工作室來了一位小客戶,不到十四歲的他,兩個黑眼圈和萎靡不振的狀態跟年齡極不相稱。一進門,孩子媽媽就像倒豆子一樣,例數兒子上初中以來的種種不盡人意。按照她的描述,兒子上小學時成績很好,進入初中後卻開始應付差事,作業馬馬虎虎,成績也是不上不下,還總把「學習無聊、沒勁」掛在嘴邊,最近一段時間,更是拖沓得要命,每天作業拖拖拉拉寫到十二點多,夜裡經常做噩夢,早上起不來,上課犯困,整個人像丟了魂兒似的……

看孩子坐在那悶頭不語,我試著打斷媽媽,想聽聽孩子的意願。當被問及為什麼來找我們,孩子說,是他自己想來的,他覺得現在睡眠不足是對他最大的影響,「上初二以前,我早上醒來覺得很有精神,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力量,現在每天早上渾身沒勁兒,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越來越差……」 ,「要我說,他就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說到這,孩子又被媽媽打斷了……

「孩子學習不主動,『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是家長們挺常見的說法,那麼學習動力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嗎?如果有,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去哪了?

01

學習,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記得軍訓中,進行正步走動作分解練習的時候,教官有種命令叫「一步一動」,喊一時踢左腿抬右手,喊二時踢右腿抬左手。用「一步一動」來形容現在很多學生的學習動力狀態,再合適不過了。最讓家長生氣發愁的,莫過於孩子自己對學習完全沒動力,全靠老師家長「戳一戳,動一動」。於是有些家長甚至懷疑,學習動力到底是不是存在。

還記得孩子一歲多時,把自己能觸碰到的東西,都試著放嘴裡嘗嘗嗎?還記得孩子兩三歲時,經常講的故事講錯了會被孩子第一時間指出來嗎?還記得孩子四五歲時,只跟小朋友一起玩一會兒,就能迅速搞明白一部他們從未看過的動畫片里的人物、標誌、武器名稱、外號……甚至是英文的。

其實,說到這裡,很多家長早已明白,學習,對孩子來說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曾經孩子們是樂在其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那麼上學以後,孩子學習內在動力去哪兒了?

02

睡不好,內驅力普遍下降

專註睡眠管理三年多以來,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睡眠質量對內在驅動力有著顯著的影響,不止是學生學習動力,成年人睡不好,學習、工作、運動的內在驅動力也會下降。而且,長期的低質量睡眠,會明顯的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孩子是這樣,成人更明顯。

現在,有不少孩子都處在這樣一個怪圈裡:早上醒不了,起不來,渾身沒勁兒,上課走神,學習效率下降,課業完成至深夜,入睡晚,第二天更起不來……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孩子不光因為睡眠缺失,帶來內在驅動力下降,還會因為注意力,記憶力帶來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受到挫敗感甚至打擊,致使更提不起精神學習。

03

孩子的內驅力,可能被你澆滅了

研究兒童行為與心理的專家,曾得到一個驚人的發現:學習的外在動力與內在動力,就像緊挨在一起生長的兩棵大樹,它們的生長經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長的。簡單來說,外在動力強大,會導致內在動力萎縮,就好比如果孩子學習的外在動力是個巨人,那麼他的內在動力就會萎縮成一個侏儒。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在承受著超強的外在動力,家長從陪孩子寫作業到陪孩子複習考試,可以說是事無巨細,恨不得自己能替孩子完成學業。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鄰居張姐那樣,孩子考試,自己反而茶不思飯不想掉了不少肉。就是這樣的親力親為,反而扼殺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下,家長的情緒被孩子的成績左右。考好了,喜出望外;考砸了,一家人垂頭喪氣,導致孩子一考試就感到有芒刺在背,滿手都是冷汗。還有不少家長喜歡通過物質獎勵來激發孩子,最後的結果是,外在動力跑偏了,內在動力被澆滅了。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心理問題,比如學習中的挫敗感、孤獨感等,家長要做的不是增加外部動力,而是要學會有效的保護孩子的內在動力,比如尊重孩子自身發展的主觀意願,給他們呈現的機會;注重和孩子親密關係的發展,與孩子和諧相處;學會欣賞孩子,客觀的看待孩子等等。

04

為孩子注入正能量

動力也可以稱為內驅力,當一個人對事情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源。要想讓孩子堅持學習,前提是先有興趣,進而有探索的慾望,感受到了探索的快樂,接下來才會堅持。因此,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不是告訴孩子要做什麼,而是要找到孩子願意為之努力的動力源泉。

家長要想讓孩子有學習動力,一方面需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無疑是任何一個人的自帶「充電」機能,因學習而壓榨睡眠,只會進入一個身心狀態日趨下降,學習動力和成績也日趨下降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保持孩子的學習動力,需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求知是快樂的,引發出孩子對求知本身的慾望,並通過自主的努力獲得相應的成就感,這樣內在動力才能持久。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很重要的任務是,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有時候儘可能減少干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家長對孩子學習擔心,歸根結底是在焦慮孩子的前途,焦慮孩子找不到好工作、無法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最深處的焦慮部分來源於恐懼別人評價自己這個家長做得不夠好,無法獲得社會的價值認同。這種焦慮無形中也會傳染給孩子,於是讓學習的動機不再純正,孩子逐漸更關注外在的評價而不是自我的認同和滿足,這甚至會給孩子之後發展中出現心理問題埋下伏筆。

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父母也應該建立起長期信任,少一點外部動力,給孩子內心動力多留一點空間。

「你培養的孩子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能夠欣賞自然美,會享受藝術美,獨處時不焦慮,群處時也不焦慮,有跟伴侶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形成這樣的自尊人格,才是更接近幸福的人生。


推薦閱讀:

教會孩子8件事 讓他們遠離被騷擾
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事
蕭紅有幾個孩子?他們命運如何?

TAG:孩子 | 親子關係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