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男人都被拼光了!歷史上的遼國軍隊到底有強?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95 人贊了文章
編者按:說起契丹人與遼國,可以說各種演義小說與評書里的第一個強勢反派了。畢竟在故事裡,遼國讓威震天下的楊家將拼光了男人,讓楊門女將都去上陣了,也就打了個平手。而在歷史上,佔據幽雲十六州的契丹帝國,也時時刻刻威脅著宋朝的北方。至於契丹人和遼國軍隊讓大宋王朝頭痛上百年的原因:故事裡的解釋一般是契丹人驍勇和大宋奸臣當道。而歷史記載給出的理由則是遼國實力雄厚,擁有騎兵數十萬。那麼,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一些歷史記載里的遼國軍隊數量確實不少。比如《遼史》提到過遼國兵力非常誇張:大帳皮室軍。太宗置,凡三十萬騎。屬珊軍。地皇后置,二十萬騎。以及凡諸宮衛,丁四十萬八千,出騎軍十萬一千。這麼一算,遼國的兵力確實嚇人啊!五六十萬騎兵!
不過,更加一手史料的記載就不是這樣了。《宋朝事實》卷20《經略幽燕》對遼朝兵力作過估計:「兵旅大約計之,未必滿三十萬。且自諸京統軍司及寨幕契丹兵不過十五萬,奚家、渤海兵不過六萬,漢兒諸指揮不過一萬五千,刺字父子軍五指揮,不過數千,鄉兵義軍不過三萬,刺手背、揀不中老弱兵不過七千。」可見,在更基層的觀點中,遼國真正的軍隊數量不過二十多萬,而契丹本族軍隊佔了大頭。
其實,根據對遼國人口的統計,遼國各類人口總數不超過1000萬,而契丹本族人不過150萬人。遼國的主要人口還分布在幽雲十六州的漢人地區,但漢人軍隊數量不多。根據記載:「國中所管幽州漢兵,謂之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約萬八千餘騎」。所以遼國的漢人更多的是進行生產活動。
曾任趙延壽幕僚的宋琪也提到過遼太宗末年的奚部以及遼外各部族兵力狀況:【別有奚霫,勝兵亦萬餘人。。。。……復有近界韃靼、尉厥里、室韋、女真、党項亦被脅屬,每部不過千餘騎】顯而易見,五六十萬騎兵,遼國是沒有的,但二十萬騎兵還是有的。既然數量確定了,那麼這二十萬遼國騎兵的質量如何呢?
根據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軍一名,馬三疋,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人鐵甲九事,馬韉轡,馬甲皮鐵,視其力;弓四,箭四百,長短槍、櫼欁、斧鉞、小旗、錘錐、火刀石、馬盂、抯一斗、抯袋、搭挷傘各一,縻馬繩二百尺,皆自備。」
可以發現,遼國軍隊和西夏一樣裝備是自帶的,正軍和打草谷家丁為1比2。那麼,真正的全副武裝精銳有多少呢?宋琪《平燕薊十策》提到:晉末,契丹主頭下兵謂之大帳,有皮室兵約三萬,皆精甲也,為其爪牙。述律氏頭下謂之屬珊,有眾二萬。類似的記載還有:選兵為三等,騎射最精者給十分衣甲,處於後陣;其次給五分衣甲,處於中間;其下者不給衣甲,處於前行。也就是說,遼國軍隊中盔甲齊全的只是佔了一少部分。精銳騎兵也就在五萬左右。
說完契丹軍隊數量與裝備再看契丹軍隊的戰術:「夷狄用兵,每弓騎暴集,偏攻大陣,一面捍禦不及,則有奔突之患。……步騎車帳不循阡陌。三道將領各一人,率攔子馬各萬騎,支散游弈百十里外,更迭覘邏。及暮,以吹角為號,眾即頓舍,環繞御帳。自近及遠,折木稍屈,為弓子鋪,不設槍營塹柵之備。每軍行,鼓三伐,不問晝夜,大眾齊發。未遇大敵,不乘戰馬;俟近敵師,乘新羈馬,蹄有餘力。成列不戰,退則乘之。多伏兵斷糧道,冒夜舉火,上風曳柴。饋餉自齎,散而復聚。善戰,能寒。此兵之所以強也。」
從紀錄來看,遼國軍隊還屬於典型的游牧民族軍隊,打法講究靈活多變,尤其是散而復聚,就像一群黃蜂,剛拍散就聚起來過了蜇人。一旦宋軍稍有失誤,就會被遼國軍隊抓住機會。除此以外,遼國軍隊還注重各部配合。典型的像白馬嶺之戰,在先頭部隊遭受重創主將戰死(乾亨初,宋主攻河東,至白馬嶺,敵烈以先鋒度澗,未半,宋軍逆系,師潰。歿於陣。子哇哥,白馬嶺之敗俱歿)的情況下,後續部隊及時投入,避免了先頭部隊完全團滅的下場。 以至於宋軍都沒能知道自己其實幹掉了對方的領軍大將耶律敵烈。
但是遼軍這種靈活打法,不太適合硬碰硬的局面,面對勇於作戰的敵人,往往會吃虧。比如在五代十國初期,面對河北軍閥,契丹軍隊往往就力不從心。在中原軍閥混戰的情況下,光是一個平州,契丹軍隊就反覆爭奪才拿下。之後,在已經獲得幽雲十六州的情況下,面對後晉,契丹人還是靠帶路黨才取得了勝利。
即使在北宋初期,面對剛打下太原急需休整的北宋軍隊,遼軍表現也並不理想。比如六月十三日,宋太宗率軍從鎮州出發。十九日進入遼境,佔領金台(今河北易縣東南),二十日進至歧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巨馬河北)。遼東易州(治歧溝關)守軍不戰而降。遼北院大王耶律希達、將領蕭托古和伊實王薩哈在沙河(今易縣東南的易水)被宋軍擊潰。二十一日宋軍進至涿州,遼涿州守將開城投降。二十三日黎明,宋軍進抵幽州城南。僅僅十天,幽州城就被團團包圍。
雖然耶律沙率領援軍和宋軍在高梁河展開大戰,但是面對疲憊的宋軍(已經瘋狂作戰十多天了)還是啃不動。最後,宋軍是在被內外夾擊,宋太宗被衝散的情況下才被擊垮。雖然遼國記載稱殺死宋軍近萬,但是宋軍本部基本完整退回涿州。而遼軍統帥耶律休哥則是重傷昏迷,可見此戰遼軍的損失也很大。
除了高梁河之戰外,雍熙北伐遼軍能獲勝,也是由於曹彬部糧盡,導致撤退時被擊敗。而在滿城之戰中,宋軍更是一鼓作氣直接擊垮遼軍。總的來說,五代或者北宋早期,只要指揮上不犯嚴重錯誤,比如兵力過於分散、補給不足,基本上面對契丹不是那麼費力的。
從國力上來說,北宋也遠遠強於遼,但是為啥宋朝就搞不定遼國呢?這可能就要從「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卻「不及狀元登第」,以及「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的整體社會環境上找原因了……
參考資料
遼代人口研究 王孝俊 《鄭州大學》 , 2007
宋代軍隊數量考 程明生 《社會科學戰線》 - 2009
遼朝軍隊軍需裝備研究 李龍《遼寧大學》 , 2013
關於宋朝軍隊戰鬥力衰弱的幾點思考 陳洲陽《時代報告:學術版》 , 2015 (3) :248-249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