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浪費糧食的傳統思維需要改變
文/李尋的酒吧
中國好白酒,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糧食固態發酵」釀造出來的酒,釀出這樣的酒,就意味著大量的糧食消耗。因此,長期以來,就把節約糧食作為釀酒業的一個控制目標,為了節約糧食,發展出了液態發酵法,出現了以食用酒精兌水做酒的先例。國家產業政策控制目標是把原噸酒耗糧由2.5噸降至0.33噸,就是原來釀一斤酒要耗2斤半糧,現在要用達到釀出一斤酒只用了3兩糧的標準,這除了用食用酒精兌水之外,別無他法。
釀酒業是國家產業中的一種,它的發展與國家總體的發展息息相關,應該與時俱進,做通盤考慮。我們現在關於釀酒產業的宏觀政策,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形成的,已經不完全適合市場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新形勢。降低釀酒用糧消耗,實際上是計劃經濟時期「短缺經濟」造成的思維定勢,那時由於各行各業都沒有生產積極性,所以有效供給不足,只能靠節約加平均主義的辦法保證物質分配。
但現在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形勢都變了,已由「短缺」變為「過剩」,目前威脅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業用地的快速喪失對於生態和國家糧食安全都造成了重大影響。所以,沒有必要為了節約糧食而犧牲白酒的品質,我們認為,反而應鼓勵釀酒企業的糧食消耗,以保證人民群眾能享受到優質的白酒,比如茅台酒就是3.8斤糧才出一斤酒,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保證其品質的重要前提。
這樣做的重要意義在於提高種植業的附加值,以儘可能多的保護住耕地,為此,應改變現行產業劃分的標準,不是按作業方式,而是按產品供應鏈來劃分產業標準,制定產業政策,以保證種植業獲得和加工業一樣多的利潤。
目前,釀酒業作為一種食品工業形成的高額利潤並沒有給這個產業所賴以立足的種植業以合理的回報。在目前的經濟統計口徑中,種植高粱和葡萄的種植業屬於農業,它的產值和利潤都很低,而作為釀製酒的酒廠則屬於工業,其利潤高得離譜。這種狀況使得作為種植業基礎的耕地價值嚴重被低估,造成各行各業的所謂「工業產業」去侵佔農業耕地的強烈衝動,耕地這種最基礎的資源受不到從它這裡賺了大錢的資本的保護。這種情況,提醒我們思考:傳統中根據作業方式劃分產業性質如工業、農業的方法是否科學?如果按照一個產業的系統供應鏈來看待釀酒產業的話,那麼種植釀酒原料的種植業不應是低收入的「農業」,而是釀酒工業的一部分,是「工業」,它就理應獲得工業應獲得的利潤。
儘可能多地保護耕地的意義十分重大,一是種糧對於生態環境要比發展其它工業好多了;二是一旦出現全球性的糧食危機,我們就可以把原來種釀酒原料的耕地改種小麥、大米之類的食用糧食,對於提高國家抗擊糧食風險的能力有重大作用。
這一事例也說明,國家的產業政策應通盤考慮,而不能只針對某一個產業就事論事。
END
關注李尋的酒吧(lixundejiuba)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推薦閱讀:
※茅台鎮「手工原釀酒」全網首推,你絕對想不到,它竟是這樣釀造的!
※幸福就是用生活的最苦,釀造人生的甜酒。
※『釀酒小趣』純糧酒的誤區與鑒別
※最奢侈水果酒的家庭釀造全過程——藍莓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