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反相機的第一個十年

無反相機的第一個十年

來自專欄談兵論道72 人贊了文章

(本文主要基於 dpreview的文章:Looking back on 10 years of Mirrorless 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想)

不到兩周之後的8月23日,尼康就要發布全畫幅Z卡口無反了,在經歷了1系的小打小鬧和DL系列的無疾而終之後,尼康終於向未來走出了正確的一步。而就在十年前的這個星期,2008年8月5日,北京奧運開幕在即,我還為幾天之後的大學報到醞釀著離愁別緒,對即將在聖伊斯特坎帕斯球場進行的軍訓毫不知情,攝影界的一場革命卻已經悄悄地探出了第一隻嫩芽:松下和奧林巴斯宣布正在研發無反光鏡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

當時的發布會連示意圖都沒有,dpreview的編輯得自己畫一個

這也就是後來被無數全幅黨嗤之以鼻的『小底爛畫質』的M43 的起源。這個新標準採用和原有的4/3畫幅同樣的感測器尺寸(18 mm × 13.5 mm,對角線長22.5mm)。從現在的角度看,松下和奧巴的口氣顯得非常克制:M43隻是為了延伸原有43系統的優勢(可以使用原有的43鏡頭)。,數碼相機的市場越來越大,但以卡片機為主,新系統把卡口直徑減小了6mm,法蘭距縮小一半,可以跟卡片機幾乎一樣便攜。這個系統採用了現有數碼相機的新技術,例如實時取景和反差自動對焦(松下到現在都沒有相位對焦,唉)。我們還是會繼續開發原有的43系統。

奧巴和松下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開啟一個時代,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最早的無反系統,反而是由有油漆廠之稱的賓得在1997年欣然提出了這個概念。2006年的Photokina,賓得還展出了實物(模型?):

這個外觀頗有第一代xbox手柄風格的樣機實在是。。。日後發布跑馬燈真的不怪你。且看卡口附近那幾個像指示燈的結構的說明文字:FLASH(閃光),AE-LOCK(曝光鎖定),AF/MF(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切換),莫非賓得想把按鈕放在卡口基座上?

第一代XBOX手柄,看來微軟的審美領先賓得五年。

2008年9月,松下正式發布了G1。那年頭,佳能450D作為明星入門級單反在消費市場風頭無兩,而G1長的很像它的縮水版。作為人類第一台無反,G1成熟的有些不可思議:可翻轉的液晶顯示屏,電子取景器(EVF),類似單反的操控(類似尼康專業機的手柄波輪),還不錯的反差對焦(單次0.3秒左右)。直到今天,G1一些優點有的廠商還不能領會(說的就是你索尼,翻轉屏在哪?)不過當時的聲音里,有很多認為G1依然不夠小巧,雖然比單反小那麼一點,和卡片機相比還是顯得笨重。

大約十天後的Photokina,奧林巴斯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發布了一塊木頭:

這實際上只是個模型,而且很難說和日後發布的PEN E-P1 有多相似。dpreview的小編回憶道,當初他聽到奧巴新機的傳聞,一路小跑從松下展廳趕到奧巴那兒,哀求著讓他們把保護玻璃罩拿開,就為了拍好這塊『木頭』。

作為器材黨,2008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那年八月,尼康發布了D90,第一個CMOS的尼康兩位數機器,也是第一個能拍視頻的單反,能記錄720p 24fps 的單聲道視頻。而就在一個月後的photokina,佳能發布5D mark ii,以全畫幅的機身可以拍攝1080p的視頻,讓日後的人們完全忘掉了尼康單反和視頻的關係。無敵兔的名號,即使在十年後也足夠讓佳粉津津樂道。

在視頻領域耕耘已久的松下自然不會輕易讓觀音佔領市場。五個月後的2009年3月,松下發布了GH1。GH1基本就是增加了視頻功能並對操控針對視頻優化的G1,一步到位支持1080p視頻。現在看來,無反居然在單反之後才具備視頻功能顯得不可思議。而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GH系列今後將成為視頻相機的代名詞,甚至被各種專業攝影師作為主力,似乎更加難以置信。

在松下把拍照和視頻都握在手中的時候,奧林巴斯的第一個無反才姍姍來遲:09年6月的PEN E-P1,開啟了數碼相機(無反)復古潮流的先河。雖然比之前的模型要大,但確實比G1小巧許多,拿在手裡只是個略大的卡片機,算是第一個充分發揮M43體積優勢的機型。dpreview的編輯室里,幾乎每個人都在說要去買一台E-P1.

松下也沒閑著,三個月後,GF1發布,比E-P1還要短小精悍。『世界上最小的含內閃可換鏡頭數碼相機』,松下當初的宣傳語顯得自豪而又嚴謹。『女友1號』幾乎就是那個完美的專業備機:小巧的機身,足夠的畫質,便捷的操控。dpreview的編輯說,『幾乎我見過的每個記著都曾經擁有』。

關於無反究竟叫什麼,dpreview在2011年做過一次投票。排在第一位的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排在第二位的得票數幾乎只有第一位的1/3,是『無反光鏡緊湊型可換鏡頭相機』,之後是『緊湊相機』,『微型相機』,『單鏡頭電子相機』和『微型單鏡頭相機』,有趣的是,最後兩位恰好對應中文語境里的『單電』和『微單』。

在這之前的2010年,相機界還有另一件大事,可以說是從此以後相機陣營開始出現真正的第三股力量:索尼E卡口相機,NEX-3和NEX-5發布。那個時候的NEX,是低端入門的代言詞,對焦慢,操控等於沒有,鏡頭高價低質,外形也很難說多有設計感,至少在我看來還沒擺脫家電風格。

索尼NEX-5和18-55鏡頭。我至今無法接受這種風格的相機外形,在我看來,相機和鏡頭要麼像尼康佳能一般外形服從功能,要麼就像富士一樣走好復古路線(實際上也是服從功能,只不過是不同年代的風格)。

2012年,奧林巴斯發布OMD E-M5,dpreview認為這是第一台真正開始對單反構成威脅的無反。在只使用反差對焦的情況下,E-M5能在單次對焦速度超越不少入門級單反,甚至在良好條件下逼近頂級單反。E-M5也是我的第一台可換鏡頭相機,配合著75-300ii,開啟了我的打鳥不歸路。

我用E-M5拍攝的最早幾幅圖片。由於電腦被盜,只能跑去500px截圖。現在看來,這套組合也只能滿足『拍到』,數毛還差的太遠。

對於大多數攝影愛好者而言,真正讓『微單』威脅到單反的,還得到2013年的索尼A7。要想真正的拿下市場,必須向專業領域前進,全畫幅是必經之路。在那之前,關於E卡口沒法塞進全幅感測器的討論幾乎從沒停止過。

在我看來,讓無反正式具備挑戰單反潛能的事件,早在2010年底就發生了,而且還發生在一個卡片機身上:富士F300EXR。通過成對的遮掉半個像素點的濾鏡,富士實現了類似單反相位對焦的功能:成對的尖峰監測可以告訴相機合焦點是在前還是在後。片上相位檢測自動對焦讓相機可以拋棄專門的對焦模塊,從而徹底告別反光鏡。

富士F300EXR

2011年,尼康也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套無反,尼康1系列。J1和V1是第一套具備片上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的可換鏡頭相機,得益於小尺寸的高速CMOS,1系最高可以做到每秒60張連拍(對焦/測光鎖定),可惜1系空有一身屠龍之技,本身感測器尺寸限制了畫質,也就限制了專業人士的選擇。而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這麼小的相機這麼貴,怎麼都不能理解(狗東J5特價了解一下)。

尼康1 V1

2012年6月,佳能也在入門單反機型650D上加入了片上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不過後來佳能把重心移到了全像素雙核對焦上面,這個技術似乎在C家沒了後續。而兩個月之後索尼才姍姍來遲的發布NEX-5R,第一次在自家的無反上加入了相位對焦。而2013年底,奧林巴斯才把相位對焦引入自家無反,發布了OMD系列真正的旗艦E-M1,而且直到今天,奧巴的相機也只有旗艦機型(E-M1及二代)配有相位對焦。

為什麼即使具有了片上相位對焦,那幾年無反的追焦還是比不過單反呢?除了跟蹤演算法本身可能的不成熟,一個很大的原因受限於當時CMOS的讀寫性能。CMOS向外通信的頻率決定了對焦檢測的頻率,相比單反的獨立對焦元件,一整個CMOS的數據量要大得多,即使在對焦檢測時只採用部分數據量,也很難趕上獨立對焦元件的檢測頻率。在加上很可能更加嚴重的延遲,無反對於動態物體的連續對焦趕不上單反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真正讓眾人對無反對焦燃起希望的是索尼2014年發布的A6000。這一非嚴格意義上的NEX-7後繼刷新了人們對無反對焦的認識。幾乎覆蓋整個視場的179個對焦點加上提速過的IMX210感測器讓A6000的對焦幾乎可以吊打入門單反,每秒11張的自動對焦連拍更是直接叫板CN兩家的旗艦機型(當時最快的1DX是12fps,佳能同年發布的APSC旗艦7D2是10fps)。在大多數情況下,A6000對運動物體的追焦相當穩定。索尼把這種包含了預測物體運動演算法的對焦稱為4D對焦,並在全幅無反的第二代:A7ii和A7Rii中也加入了這項技術。(更正:索尼第二代全畫幅無反並沒有加入4D對焦,只是加入了相位對焦,在硬體上算是做好了準備,感謝評論指出)。

如果說A7證明了無反可以做全幅,A6000證明了無反可以做好對焦,那A7Rii就是無反超越單反的開始。IMX251這塊感測器,利用片上模數轉換器(ADC)同時做到了高量子效率和高速傳輸,雙增益同時保證了高感和低感的畫質。雖然在同一時期,有解析度更高的5Dsr和原生iso 64 的D810,除了對焦還不夠利索(沒能達到A6000的水平),連拍只有5fps之外,A7Rii在當時幾乎就是一台完美的相機。當時想升級機器的我幾乎就買了A6000的後繼A6300,可惜當時索尼的鏡頭不給力,只有一個價高質平的70-300,而且操控感人,最後選擇了D500+200-500:

有了D500之後,這種鏡頭不說家常便飯,也不是太難。而且我徹底愛上了尼康的操控。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去年4月,索尼發布A9,直接在感測器後面堆上緩存,成量級的提高了CMOS內部的讀取速度,一舉把連拍速度提升到了20fps,而且沒有黑屏!高速緩存換來了高得多的對焦檢測頻率,再配上最近發布的輕量化400mm f/2.8,佳能和尼康最後的陣地:體育/生態攝影,也岌岌可危。

11年前的八月23日,尼康發布了第一台全畫幅數碼相機D3,而今年,在無反發展了十年之後,尼康終於要發布自己的全幅無反了,希望相機界的競爭還能像數十年來那樣持續下去,畢竟這才是消費者樂意看到的。

PS:關於A6000的追焦,向來有不同的意見:一方面索尼的宣傳片感覺吊炸天,另一方面實際使用者也吐槽不少。對於片上相位對焦,通常對於物體橫向移動的處理是比較好的。一個原因在於,傳統單反通常用測光感測器進行物體跟蹤識別,目前最強大的尼康Multi-CAM 20K 對焦模塊搭配的是18萬點的RGB測光元件,最終獲取的物體識別信息顯然是不如無反的感測器的。換言之,無反在物體識別上具有先天優勢,這也是索尼人眼優先對焦如此好用的原因。當然,具體跟蹤效果還和演算法有關。A6000對於比較大的物體橫向追焦效果還不錯,但是小物體,即使和背景反差很大,確會經常拉風箱(一位用A6000打鳥的師弟之吐槽)。另一方面,很多無反對於縱向運動的追焦一直不如哪怕是入門單反。片上相位對焦可能是由於相位點尺寸較小,對於比較大的失焦時的合焦效果不如單反上的大尺寸專用對焦元件(上面的對焦線對尺寸相當大,可以應付很大的彌散圓)。即使強如A9,也時常會對焦到並不顯眼的背景上。


推薦閱讀:

春節出遊首選 尼康II代18
業餘攝影如何單反相機,不考慮價位?
尼康全畫幅微單相機Z6/Z7真機上手初體驗
色影無忌 - 尼康D70測、曝光技巧的初步探討2
佳能200D和M50該如何選擇?

TAG:無反相機 | 數碼相機 | 尼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