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如何變成速凍牛排?

牛如何變成速凍牛排?

來自專欄回形針PaperClip46 人贊了文章

如何製作 10 塊錢一塊的速凍牛排?

不同價位的牛排有什麼差別?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1013227873935360

以下為視頻文字稿:

今天,你可以在電商網站上輕易買到切成厚片、全程冷鏈保鮮的速凍牛排,便宜的一片不過十元,貴的每斤則高達 800 元以上。

這些速凍牛排是如何生產的?不同價位的牛排有什麼差別?

一頭牛可以分為 66 個食用部位。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牛排主要就來自西冷、眼肉、上腦、菲力、T 骨、腹肉、胸肉、肋排、霖肉這九處。

從活牛到牛排需要經歷一系列屠宰與分割。

首先,通過彈擊腦門使牛昏迷,這可以確保牛在屠宰過程中不會因為感到疼痛而用力掙扎,從而減少肌肉中乳酸的生成,提高肉質。

接著,要將牛割喉放血、割頭去蹄、剝皮、開胸、移除內臟、劈半形成胴體,再經修整、沖洗後推入 0-4℃ 的冷庫中放置 48-72小時。

在此期間,牛肉中的肌肉蛋白質會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讓肉質更細膩柔嫩,也就是常說的排酸。排酸之後,胴體就可以初步分割成各個部位通過冷鏈運輸送往加工廠。

按加工方式不同,速凍牛排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

前者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從部位肉等重切片,包裝後冷凍保存,屬於生鮮肉。

後者則加入了鹽、醬油等輔料調味,並通過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六偏磷酸鈉等食品添加劑將碎肉粘連重組,冷凍後再切片,屬於調理肉製品。

如何分辨這兩種牛排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產品標籤,「原切牛排」的原料通常只有牛肉,「重組牛排」則包含許多輔料和食品添加劑。

近年有媒體報導「重組牛排」是用劣質牛肉經「膠水」拼接而成。但事實上,「重組牛排」的原料只是屠宰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並非劣質肉。只要符合相關國家標準,「重組牛排」都可放心購買。

而肉的重組技術更是世界各國都在應用,我們平時吃的雞塊、香腸、魚豆腐都屬於重組肉。

不過要注意,由於加工過程中,碎肉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大,以及有預先腌制,導致「重組牛排」內部易滋生細菌,必須烹飪至全熟才能食用。

無疑,「重組牛排」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惠的選擇,價格集中在每片 10-15 元,相比之下,「原切牛排」的價格區間則跨越巨大。這是為什麼呢?

牛肉的等級與價格直接掛鉤,而牛種培育以及飼養方式決定了出產的牛肉等級。

以日本的標準為例,牛肉會首先根據精肉值,也就是可食用部分與總重量的比例劃分出 A、B、C 三等。

再確定肉質等級,分別從大理石花紋、脂肪的色澤與質感、瘦肉的色澤、肉質的緊實度與紋理這四個標準打分,從 1 到 5,分數最低的一項決定了肉質等級。

結合精肉值和肉質等級就可最終劃分出 C1 到 A5 一共 15 個級別,級別越高,價格越貴。

當然,最直觀還是肉質等級中的大理石花紋標準,以脂肪的含量和形態分成 12 等,最高等的脂肪比例可高達50%。

在這類俗稱的「雪花牛排」中,最好的選擇是日本和牛,每斤價格可高達 1600 元,但由於日本是瘋牛病疫區,中國從 2001 年起就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

所以,今天你能在國內合法買到最高檔的速凍牛排是澳洲和牛,但每斤還是要 800 元左右,依然十分昂貴。

不過,對於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來說,吃上「雪花牛排」也並非遙不可及,通過在牛肉中注射脂肪,現代食品工業早已生產出價格低廉的「人造雪花牛排」了。

-

推薦閱讀:

如何在網上買到脂肪少的牛排?
在牛排店點單人套餐是種什麼體驗?
看到切開那一刻我就忍不住了,顏色好好看!
你嘗嘗,這「牛排」幾成熟

TAG:西餐 | 牛排 | 西餐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