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對攝影的態度
5 人贊了文章
也是我最近在攝影方面的一些思考吧……我只是業餘愛好者,觀點如有不專業之處,還望大家指出!
最近我在學校,和一些一起拍照的小夥伴交流時,我發現有些同學的照片幾乎全是旅行時拍攝的,如果叫他拿出在北京本地拍攝的照片,他也許拿不出多少。還有的同學存圖量少得可憐,專門為了拍照而出門這一行為,可以說並沒有實踐過。
以我的看法,這兩種攝影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假如你足夠熱愛攝影,說明書、攝影教程什麼的材料已經啃得滾瓜爛熟,有動力拿起相機出門拍照並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說熱情是多麼重要。即便攝影的很多種流派——人像、紀實、靜物、風光等等相去甚遠,專攻一個流派而在其他一些流派中沒有建樹的攝影人我也見過,不過出門拍攝,永遠是所有流派的共通之處。
有了動力,那具體的拍攝地點呢?
想必大家不難發現,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定居地北京拍攝的。其一是因為真的沒有時間和金錢旅行,其二是在攝影上,我秉承「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原則。
具體怎講,待我道來。
長了眼睛是用來感知事物的。假如你對於你看過千百遍的景物都沒有拍攝下來的想法,對於你生活了十餘年的地方都沒有熱情,那麼對於你只去過幾次的旅行目的地,對於你只逗留數天的他鄉,即便能拍攝出絕佳的風光或者人文,那攝影也只不過充當一個「視覺機器」,而非融入了攝影師的感情。從古至今,藝術都是先顧及自己身邊,再推己及人在更大範圍產生影響的。還沒聽說過何方神聖不夠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別人;不夠懂得自己的文化,就能懂得國外的文化。
我之前參加過幾次攝影分享會,主講人都是小有名氣的各大攝影平台簽約攝影師,說白了就是大pro。當他們分享了自己週遊世界,拍攝出風光、新聞等領域的獲獎作品後,掌聲雷動,進入提問環節。一些法師提問技術問題後,我提了一個問題。
「請問您除了這些行攝作品,有沒有拍過自己的家鄉呢?或者,對於沒有時間金錢條件而只能在居住地附近拍攝的攝影愛好者,您有什麼建議?」
……
場面一度尷尬。在座的攝影愛好者大都是大我一輩甚至兩輩的人,我都覺得他們在以看愣頭青的目光來看我。但我的這個觀點沒有人可以撼動,大pro語塞便是證據。
當然,行攝很耗費體力,作為職業干攝影的,可能平時也不會有精力拍攝常駐城市。可是,連自己的家鄉拍攝甚少的人,讓他去拍攝國外,拍出來的照片,是不是會有一種「吃裡扒外」的感覺?
或者,咱們說得接地氣一點,親戚長輩了解你玩攝影,那說,你看你拍了那麼多別人,也給我們多拍點照片唄。結果你不。人家該咋想啊。
所以,(可能跟我出身普通家庭的價值觀有關係)我永遠相信不夠了解自己家鄉的人不配出門旅行。「多走走看看」、「行萬里路」雖然不可或缺,但請在認清自己的「根」後,再邁出步伐。否則只會像被風攔腰吹斷的莖葉一般沒有歸屬。
最後,攝影遠不止按快門這麼簡單。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祝大家在玩攝影的過程中,鍛煉審美、提升眼力。出片永遠不是終點,有所收穫才是。
推薦閱讀:
※CRC張掖站航拍飛機墜機 攝影師於永鋼不幸遇難
※45張彩色老照片!日本攝影師帶你回到1980年代的童年
※Kevin 創意攝影 | poboo 創意視覺
※裝了137個攝影App後,我發現通常我只用4個(附推薦)|一點觀點
※用好測光表,布光更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