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彩色面紗》讀後感
09-06
毛姆《彩色面紗》讀後感
4 人贊了文章
「彩色面紗」指人們只能看到別人的表面,而無法洞察別人的真實面孔。
小說寫了女主人公凱蒂——原本一個輕浮的少女,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細菌學家沃爾特,並跟隨他來中國雲南疫區幫助治療嚴重的瘧疾。在途經香港時她完全陷入了與有婦之夫湯森的愛情而被其玩弄,轉而直面生死來到疫病高發地區想以死擺脫。但在看到了當地修女和自己丈夫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後,轉而開始發生內心的變化,並幫助修女看管孤兒。在得知自己懷孕但同時丈夫突然死亡之後,回到香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與湯森再次發生關係,進而深深地厭惡自己,逃出香港回到倫敦,轉而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女性。
- 凱蒂。這個角色的內心轉變是這篇小說的核心。從男人的視角來看,女性天生就是感性的動物,愛虛榮。主角正是從這樣一個角色出發,在經歷的重大變故之後,成為了一位堅強的女性。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有內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作用。內因就是:凱蒂深愛的湯森不願意離婚並同她結婚,而感到萬念俱灰。她感覺生命不再重要,因此同意丈夫要她陪同前往疫病死亡區,想一死了之。 外因:在疫病死亡區, 看到了修女們忘我的工作以及崇高的獻身精神,同時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名科學家勇敢的奉獻自己。在這些行為的對照下,感覺自己愛的失去根本不值一提。文中有這樣一句:重要的不是別人愛你,而是你愛別人。凱蒂的第一個轉變是情夫湯森拒絕和她結婚後,把自己的生命看輕,轉而同意和丈夫前往疫病死亡區;第二個轉變是向修女院長提出幫助看管孤兒;在第二個轉變之後,凱蒂的內心其實已經堅強起來,她深深地鄙視以前的自己;但這時如果說凱蒂已經成為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還為時尚早。第三個轉變是在回到香港之後,半推半就之間再次與情夫發生關係後自己的反思,並確信自己要離開情夫開始個人的獨立生活。這個轉變是個人情操的再次升華。如同哲學上所說的在否定之後的再次否定才能確立一個主旨。凱蒂的第三次轉變無異於否定之否定。
- 沃爾特。可能是本篇的男主角。作者對他的著墨不多,給人的形象就是害羞的男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對自身的使命有清晰認識的男人。如同凡夫俗子一樣,他愛上了浮誇愛慕虛榮的凱蒂,同時他作為一名科學家對自身又有清醒的認識——他不指望得到凱蒂的愛。他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不會調情但卻對周遭的所有事物洞悉分毫。他也有人性惡的一面,當他得知自己老婆與人偷情時,他內心的惡非常隱忍地爆發出來。他沒有大聲斥責自己的老婆,也沒有要求離婚。他知道老婆的情夫不會離婚後再娶她,而正好在中國的雲南出現了疫情。他想到了一個惡毒的報復,給了老婆二個選擇,要不離婚但馬上和情夫結婚,要不和他自己一起前往疫病區。結果正如其所料,他老婆別無選擇,只能隨他前往疫病區。作者最後是通過沃爾特與妻子的對話來說明,在前往疫區的路上,他其實就原諒了自己的老婆。但是從小說的情節發展來看,我看不到這一點。作者本身是醫生,也可以說是半個理工男,但對於小說中男主人公內心的轉變描寫不夠到位。
- 其它。小說中有關於修女獻身精神的描寫,當然也正是這種獻身精神促使了女主角內心的轉變。在這裡,修女無異於是宗教的代表,而宗教帶給人以寧靜。然而我想說這種寧靜與其說是宗教帶來的,不如說是人自身所帶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沃爾特,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的內心也是寧靜的,他也有獻身精神。他不是受到神的感召才前往疫區的。他是帶著對真理的嚮往,前往疫區的。也就是說,對與普通人來說,宗教更容易使人發現其內心的這種寧靜進而願意為其它生命奉獻自己。但對於學識豐富的科學家來說,多年的科學素養同樣可以讓其發現這種寧靜並願意為之獻身。因此,對於大眾來說,無需崇拜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
推薦閱讀:
※《大道之行》的讀書筆記(1)
※《梁寧-產品思維30講》學習筆記 1- 做自己的產品經理
※[轉載]《五行針灸指南》讀書筆記(七)
※小小小小的火
※關鍵對話讀書筆記
TAG:讀書筆記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