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09-06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推薦閱讀:
4 人贊了文章《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發的急性腦炎,發病後死亡率幾乎達100%。
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數為貓)咬傷或抓傷而引起。
狂犬病,潛伏期從5天至2-3個月,極少超過1年,最長案例為6年。攝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生肉或其他組織不是人類感染源。
目前尚無可靠的檢測手段可在出現臨床癥狀前診斷人是否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
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其報告死亡數一直位居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前列,給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為指導基層疾控機構做好狂犬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暴露後的預防處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我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組織國內狂犬病流行病學、病毒學、臨床醫學、生物製品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參考國際權威技術指南和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制定了《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於2016年1月29日正式印發全國。 本指南從2015年5月啟動編製工作,於2016年1月最終定稿,歷時近8個月。指南邀請了中國疾控中心、海軍總醫院、中檢院、朝陽疾控中心、地壇醫院、北大人民醫院、軍科院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狂犬病領域的青年骨幹和資深專家分別組成編寫組和審核組,經歷4輪反覆的文獻查閱、撰稿和審稿環節,期間還舉辦了3次專題研討會,就狂犬病預防控制實踐中諸多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本指南系統回顧了狂犬病的病原學、臨床學、實驗室診斷、流行病學、疫苗和被動免疫製劑的種類、機理、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應監測與處置,以及暴露預防處置方法等內容的科學證據,
在此基礎上對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後預防處置的傷口處置、疫苗接種和被動免疫製劑使用等技術提出了推薦建議,以期給從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級各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醫療機構感染科和急診科等專業人員提供科學指導。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
十日觀察法
來自狗、貓的狂犬病發病機制研究的資料表明,這些動物一律在狂犬病毒從中樞神經系統傳播至唾液腺的10日內(通常是5-7日)發病並死亡。因此,咬傷人的健康家犬、家貓被管制起來並觀察10日。
若動物表現出任何疾病徵象,應由獸醫進行評估並上報當地疾控中心。
如果動物在整整10日內一直保持健康,則在暴露時其唾液內不含有狂犬病毒。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最新指南,理性認識狂犬病及其防疫工作。這個世界的改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人做了一點點。推薦閱讀:
※再說「假疫苗」
※疫苗疫在德疫,最多不過人心
※致死率100%的狂犬病,這幾件事你必須知道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還要防雞、鴨、牛、羊
※關於疫苗,某大V的7個答案我並不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