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使用成人的暴力對付兒童的暴力?

是由最近的全民聲討熊孩子的風潮引起的思考

熊孩子的熊行為是兒童的暴力,那麼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用以暴制暴「讓社會代替家長教育熊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合理的么?

熊與淘氣頑皮的界限應該如何劃分呢?

相關問題,四川遂寧公交車事件下的回答中,高贊回答基本認為打的合理甚至打的好。

我認為像為了看流產,就故意推孕婦這種已經幾近於「惡」孩子的案例是不在這個問題討論範圍內的。

如何看待四川遂寧一男子公交車上毆打小孩??

www.zhihu.com圖標

表明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不合理。只是這樣的風潮讓我覺得挺可怕的。


這種風潮挺可怕的,因為它以小孩子的暴力和成人的暴力等同為前提。但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在很多事情上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不光是生理年齡小,主要是心智不成熟,也不是沒有是非觀念,而是你覺得重要的,他不覺得,因為他也沒做過成人。比如一些概念「累」、「煩」,在一些小小孩子心裡,不存在的~

父母應承擔起監護孩子的義務,在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時,不要讓他單獨行動。監護人的義務,不是說你覺得99%是安全的你就可以不管了,而是要確保那1%的時候你就在他身邊。(你可能會問,難道現在家長管的還不夠多嗎?不夠多,因為現在很多家長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反倒要管。)

在過去,街坊鄰居,甚至陌生的好心人,都能臨時主動幫一把。而現在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家家戶戶都成了孤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現狀,社會對孩子並不是很友好,我們小時候的自由和家長几乎為零的焦慮,是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的,如今他們就只能在夾縫中尋找自由。


當然不行。讓孩子停止頑皮的辦法不是揍他一頓而是讓他覺得在繼續下去就會有很可怕的事情會發生。這種可怕的事情未必是被揍。

所以在家長不在場無法制止孩子的情況下,有很多辦法給予熊孩子心理上的威壓,讓其停止頑皮行為。

不否認有些小孩常規心理威懾很難奏效,或者情況緊急無法完成心理威懾需要的鋪墊。即便如此揍一頓也是完全不可取的,可以考慮把他按住制服,但因為一旦動手很難控制分寸,無論是從孩子的身心安全形度還是從實施者面臨的法律風險來說,都需謹慎謹慎再謹慎。


當然不合理。

這句話我在知乎上說過不知道多少遍了,再說一遍「孩子的腦子還沒發育好」。

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本身就是錯誤的。

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家長才是正確的。

說白了,其實這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泄憤。

作為成年人了,不是小孩子了,老實承認自己就是泄憤很難么?


當然不可以。

我覺得這種思想基本上來源於威權家長制的負面影響,其實這種威權家長制更深層來源於我國政治生活的形態。

很多人(包括父母),都會有這麼一個說法,「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這種想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大人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相處對象」。

在成人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和朋友、同事、合作夥伴、陌生人產生衝突,但此時大多數人一定不是一言不合就選擇暴力對待,更多的是選擇溝通和協商。

而為什麼面對孩子就有一言不合訴諸暴力的傾向呢?有的人說「跟他說道理沒用啊」,我認為這一點很好笑,你比他多了那麼多人生閱歷和知識,如果連他也無法說服,豈不是說明你真的白活了?其實,大多數時候,只要我們耐心,完全可以解決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但問題在於,很多人沒有把孩子當成平等的溝通對象,所以缺乏這份耐心。

對孩子有這樣的態度,不光體現在家庭教育,個體相處中,這種威權模式影響了我國的社會治理。

你想想,是不是在成人的世界裡,ZF也經常把公民當成無法溝通的熊孩子,一不聽話,就以粗暴的方式對待,而缺乏溝通的耐心?而現在的孩子就是明天的社會管理者,今天對待孩子的方式,明天必然映射到成人社會。

所以說,為了整個社會,為了你我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個體來對待,從而長遠改善我們的社會政治生態。

對大家都好。


最近知乎流行的教育熊孩子爽文最大的問題在於,教育熊孩子的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是利益相關者,是判決者,還是執法者。熊孩子熊不熊,有多熊,該不該揍,怎麼揍,全都是由當事成年人說了算的。

而這個說了算是建立在二者體力智力的不平等之上的,比如公交車上抱摔熊孩子的那位,要是碰到公交車上大聲喧嘩的兩個大漢,別說是打架,恐怕連勸一句都不會。退一步講,他就算碰到個跟他同樣身材的熊成年人,大概率也不會起身就干,其實只是拿孩子出出氣罷了。

另外「誰弱誰有理」「他還是個孩子」這種話雖然已經被理中客的知乎er們罵了一萬遍,但是孩子真的就是孩子,你們站在道德高地上用成年人的行為標準約束孩子之前,建議你們先回家問問父母自己小時候是個什麼嗶樣。


當然不能使用成人暴力對付兒童暴力。中國法律對兒童年齡範圍的定義為0—14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都還不成熟,對善惡的辨別能力都比較差,更是不懂暴力為何物。他們大多個子還小小的,力氣也小小的,會惹事但是沒有實施真正傷害的力氣和能力。他們無論是從力氣,還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屬於弱勢地位,如果成人真的要用成人的暴力去對付兒童的暴力,將會深深地傷害到他們。

這裡的成人可以分為兒童的家長和非兒童家長兩類。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教育里向來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就是一個暴力教育,成功的孩子也是有的,但大部分得了對父母的恐懼,有的變得畏畏縮縮,有的恃強凌弱,這不能說是成功的教育。非兒童家長對待兒童的暴力那就顯得更為粗暴,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不會那麼心疼,4月27日四川遂寧公交車上的男子過肩摔小男孩的事件刺痛人心,當我們把矛頭指向小男孩父母不到位的禮貌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男子過激的暴力行為。雖然孩子踢了他,但從視頻上看,力氣用的不大,他一開始默默忍受也沒有說話制止和告誡,後來就直接上手。這裡,他的過錯更大,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更甚。

暴力也分為行為暴力和語言暴力。四川遂寧公交上的過肩摔給孩子造成了直接的身體傷害,那麼語言暴力呢?我們常常在父母口中的別人家孩子那裡低下頭去,我們常常因為說錯一句話被大聲呵責。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由考試低分或者高考落榜,被望子成龍的父母罵「你還不如去死!」於是,就真的有人從十幾層的高樓一躍而下,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高中時候隔壁班同學真實的例子。

所以,在你面對兒童暴力的時候,請你耐心一點,跟他講道理,孩子是一個未成形的模子,你往哪方面塑造,他就變成什麼樣。當然也不乏兒童暴力造成的傷害很大,例如網癮少年持刀傷人事件,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向特殊機構求助了!

本文由智聯校園 學生薑柳燕 執筆

智聯校園——最懂你的大學生職業發展平台,有才,有趣,有料。歡迎關注~


反正呢,看知乎精英對這件事的回答,我感覺和知乎精英的差距,除了年薪百萬起步外,還有很多價值觀念都遠遠追不上,可能精英們大多都是未婚不婚,即使婚了也是丁克的人吧。

我的經驗是,老婆和生孩子都是改變價值觀的人。所以有沒有妻兒家庭這件事,讓人在某些事情上看法差距大,這倒是可以理解的。


熊孩子都是熊父母教出來的,請打熊孩子身邊的父母。


看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其實挺有意思的,其實把問題換個說法:

「我(小孩)可以熊,你(大人)不能打」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然後把

「我(女性)可以騷,你(男性)不能擾」的相關辯論套上來,是共通的。

有趣的是兩個問題的主流傾向是完全相反的。

我在這裡不偏向誰對誰錯,只把兩個話題的一些常見觀點做個對比。

1、「小孩的心智,不能用大人的自己的心智去衡量」。換到另一個話題下,就是「年輕女性對美和自由的追求,不能用中年女性或全年齡男性的社會期望角色去衡量」。

2、「 『我可以騷你不能擾』這句話,你說給那些精蟲上腦的強姦犯聽有什麼用,他能控制住自己就不會去強姦了」。換到這個話題下,就是 「你們這些答主在這裡高談闊論,你說給那些被熊孩子搞得崩潰的人的聽有什麼用,他能控制得住他也不會打小孩了。」

當然我們對上面的觀點都可以進行反駁,但是反駁的邏輯還是可以直接套到另一個話題上。

在此不做結論,只是提出這樣一個角度供思考。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政治不正確,但是效果好」的事情。

比如在有大量平民的城市上扔原子彈,比如當街痛打小偷並遊街,比如用極端的暴力對待熊孩子。

說效果好,不只是因為解決了當下的問題,更是因為這個事情起到了很強的示範效應,讓其他人不敢做類似的事。

兩顆原子彈,不只在戰術上達到了削弱敵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促使日本投降,以及通過「核威懾」減少了許多大國間的大規模武裝衝突。

同樣的,這個熊孩子被狠狠的打了一頓,也相當於在很多熊孩子的父母腦子裡扔了一顆原子彈,讓他們知道如果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可能產生多嚴重的後果。

難道廣島和長崎的平民就都該死嗎?當然不,但不可否認他們的傷亡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這個公交車上的熊孩子就該被打的這麼慘嗎?當然不,但他被痛揍一頓也很好的教育了相當多欠教育的家長

扯遠一點,敢利用政治不正確的事情、手段,來達到政治正確達到不了的目標,也是極大的政治智慧。


對,違反了
不過依照現行的我國法律來說,除非家長把孩子打成重傷,或許打死,不然一般情況下,只能以勸導為主
主張孩子能夠和家長的爸爸媽媽(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自己的教師,或許家裡其他親朋溝通,由他們來和你爸爸媽媽溝通,作用會好一些。別的,也能夠盡量和爸爸媽媽多做溝通
不過,說實話,我小時分也由於狡猾和偷偷跑遊戲廳玩遊戲被家長打過很屢次,不過,現在想起來,家長也是氣急了,也是為了孩子能成才才不得己,期望孩子也能夠了解。或許現在不能夠,可是當你成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時分,總有一天你會了解的
別的,假如在一些發達國家,爸爸媽媽假如暴力毆傷兒童,甚至會坐牢和失去孩子監護權,或許有必要和孩子堅持間隔,一起,撫養費用還有必要付出。
我國的傳統和國外不同,而且人的思維也有差異,請孩子們諒解爸爸媽媽的苦心,當然,爸爸媽媽也應當盡量不要運用暴力手法,有時分暴力不是僅有的,也不是最好的手法!能夠申述啊


冷暴力本質是一種精力暴力,在家庭暴力「冷暴力」居中國家庭暴力之首
  何為冷暴力?專家認為,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發作對立時,不經過溝通等方式活躍處理解決,而是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對方。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漠然置之,言語溝通降到最低極限。或使用諷刺譏諷、侮辱性言語來宣洩自己的心情、損傷對方的自尊心。
  有關專家表明,每個家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家庭冷暴力,如果嚴峻了,對家庭的調和日子有很大損害。榜首、家庭冷暴力簡單導致夫妻兩邊心思上的歪曲,一旦嚴峻了,簡單發作極點做法,在身體上可能會損傷自己,損傷對方,甚至傷及孩子。第二、夫妻兩邊的冷暴力,也簡單使老公或許妻子發作外遇,致使家庭對立進一步加深。第三、關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簡單使孩子發作孤僻的性格,致使孩子不能健康成長。萬曉雲也表明,家庭冷暴力不僅僅會導致夫妻兩邊感情上的決裂,在這種歪曲的環境下,對孩子的性格、人生都會發作晦氣的影響。楊曉純說:冷暴力對夫妻兩邊的作業、日子、身體及心思都是十分晦氣的。
  「冷暴力」是一種精力暴力,它是與身體暴力、性暴力並存的家庭暴力形式。儘管身體暴力、性暴力也包括精力暴力的成分,但他們是經過損傷對方軀體進而損傷對方精力的,而「冷暴力」多是一開始就指向精力。

  有資料顯現,正是這種常被人忽視的精力暴力形式,其發作率卻為三種家庭暴力之首。這主要是關於後天的教育所造成的,後天的教育對孩子很重要,幼年是好奇心最大的時期,所以環境對孩子更重要,孩子的思維決定於3-6歲曾經的教育,為了孩子今後的考慮,請大人們有什麼不愉快請不要在孩子面前發作,即使面對了,也有必要跟孩子闡明那是不對的,這樣在他心裡打下預防針。長大懂過後這是不會發作的。


對,違反了
不過依照現行的我國法令來說,除非家長把孩子打成重傷,或許打死,否則一般情況下,只能以勸導為主
建議孩子可以和家長的爸爸媽媽(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自己的老師,或許家裡其他親朋溝通,由他們來和你爸爸媽媽溝通,作用會好一些。別的,也可以盡量和爸爸媽媽多做溝通
不過,說實話,我小時分也由於狡猾和偷偷跑遊戲廳玩遊戲被家長打過很屢次,不過,現在想起來,家長也是氣急了,也是為了孩子能成才才不得己,期望孩子也可以了解。或許現在不可以,可是當你成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時分,總有一天你會了解的
別的,如果在一些發達國家,爸爸媽媽如果暴力毆傷兒童,甚至會坐牢和失掉孩子監護權,或許有必要和孩子堅持間隔,一起,撫養費用還有必要付出。
我國的傳統和國外不同,並且人的思維也有差異,請孩子們諒解爸爸媽媽的苦心,當然,爸爸媽媽也應當盡量不要使用暴力手法,有時分暴力不是僅有的,也不是最好的手法!可以申述啊


校園暴力

這個詞有多恐怖呢,連我這個90後的叔叔都覺得不寒而慄


除了遭遇來自小孩持械的暴力威脅等極少數情況,我不認為有任何使用暴力的必要。

兒童和成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不對等的,身體素質不如成人,心理發育未成熟,以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是不合理的。小孩很多時候是沒有形成是非善惡觀的,他的行為目的比起成人更加純粹,許多成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在他心中只是好玩,所以需要來自成人特別是家長的引導。我不知道有誰從小到大沒犯過錯,是否有人一犯錯就被毒打,長大了還對自己被毒打還沾沾自喜的。如果有人是這樣的思想,那麼父母打小孩,老師打學生,城管打小販,都應該是合理的吧,這還是現代社會嗎?

況且暴力的教育作用極其有限。我讀初中時,從一個經常打人的班主任換了一個從不打人的班主任,班級紀律反而大幅好轉。遭受暴力要麼屈從暴力,以後膽小懦弱,要麼認同暴力,以後遇事訴諸暴力,這都不是健全的人格。經常鬧事,所謂混社會乃至犯罪的人往往都都是從小打大的。

大部分熊孩子的熊行為大多危害有限,很多時候不過是仗著雙方不對等才敢對他使用暴力,要不然就應該對他父母使用暴力,畢竟養不教父之過。警察使用暴力還要先警告,有什麼理由對付孩子可以不先講理、警告再制服,非要直接付諸暴力呢。


這要看如何定義對付。如果用暴力行為報復暴力行為,無論成人對小孩、小孩對成人、成人對成人還是小孩對小孩,都是錯誤且違法的的;如果用暴力行為制止暴力行為,也就是正當防衛,那是沒錯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