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明皇帝,潞王朱常淓有「賢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從政治上來說,潞王當然算不上「賢」。潞王被捲入南明皇位爭端,他的賢王名號有部分原因是擁護潞王登基的大臣的宣揚,這一點顧誠先生在《南明史》中已經寫得清清楚楚了,就不多說了。

但從另一方面,也就是明代人對「藩王」的評價標準來看,潞王賢王的名號貨真價實。

我們知道,明代的藩王政策自永樂之後就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整個明帝國歷史中,藩王政策越來越嚴格。藩王本身就不是被培養成一位重要領導人,沒有政治才能,甚至沒有政治野心反而是他們能夠生存下去的一項基本要求。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沒有政治抱負,南明隆武帝唐王不就是一個有著政治抱負的人嗎?然而我們也看到,唐王在崇禎年間,就因為迫不及待想在政治舞台上露臉,結果被關入高牆。

張岱就有句話「明自靖難之後,待宗室其制愈嚴愈刻。在諸王之中樂善好學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飲醇酒,近婦人,便稱賢王,遂加獎勵矣。」這段話對明代藩王總結的已經很清楚了。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明人眼中的「賢王」的標準有多麼的低了。

再來說說潞王的一些生平,潞王的文化水平、藝術素養都很高。他工書畫、善音律。

在書法方面,他撰寫過《述古書法纂要》一書,他在為該書撰寫的序言中說: 「《述古書法纂要》,乃余學書之暇,隨筆集錄者也。 皆雜出,語次不倫,聊以適志,非敢日學古有得雲。」(乾隆《汲縣誌·藝文志》)同時進行真草隸篆諸體臨摹, 「日臨數幅」,大約在崇禎九年(1636)前後,致力於書法創作,並讓石工將他的手跡刻在碑石上,建館保存。 而今存之於世者有三百餘方。今人主編出版過《明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

明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內容提要】本書為明代璐王朱常淓草書唐詩碑帖,該碑藏於新鄉潞王陵博物館,該碑帖三百餘塊,部分殘毀,璐王為明代藩王,精書法尤其是草書線條優美,結體靈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他所寫唐詩三百首,是書法與詩詞的完美結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學習欣賞,其與著名書法家王鐸交往甚密。

清人彭蘊燦所撰《畫史匯傳》有朱常淓傳,說他「善竹、石」。也有說他善於畫蘭。據《臨安旬制紀》里所述杭州汪氏家中曾有收藏。而今衛輝文化館收藏的一塊書畫石刻,高146厘米,寬68厘米,上半部為詩文,下半部為月外蘭畫一幅。 此畫中間是一個大圓月亮,月亮四周為密茂叢生的蘭草。 依據他碑中注錄,系崇禎九年的作品。

《琴史續》的作者說他「善音律」。經過認真的實踐與研究,崇禎七年(1634),完成了《古音正宗》一書的撰寫與刊印。 該書卷首有「大明崇禎甲戊歲夏月潞國敬一道人撰」。 第一冊敘琴之形象、手勢、指勢、指法與古琴論等。 第二至第六冊,依五音分冊,一調一冊。 第七冊為外調曲,雜纂各家,輯錄琴曲四十九曲。是書前有自序,後有跋文,內有中和甫圓白方印、潞國之寶雙鈞方印和積善堂寶朱文大方印章。這部著作,記錄了他的音樂思想和對琴學的研究成果,是明代音樂史上一部值得注意的音樂文獻。

潞王還曾造琴「故明潞藩敬一主人,風尚高雅,嘗造琴三千張。予猶見長安市上售其一,有隸書『中和」二字」——《池北偶談》

除此之外,潞王還主編過《古今宗藩懿行考》、棋譜《潞藩輯纂萬匯仙機棋譜》,並為《仙機武庫弈譜》做過序。

這只是對潞王的簡單介紹,從此也可以窺見到。潞王文化修養極高。按照明人眼中的「藩王觀」以及「賢王」的標準,潞王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所以潞王有「賢王」之稱並不奇怪。如果不是碰上了明代滅亡這個歷史變局,很大可能,潞王死後會獲得「賢王」稱號,會有人為他做一篇佳傳,甚至被朝廷旌表,被後代推崇。只可惜,他被推到了他本不擁有這一才能的政治舞台上,這就註定了他的悲劇。

註:潞王生平多引自《中原文化大典 人物典 人物傳 朱常淓》


謝......不,我總覺得邀請我來是為了逼我講段子的。

這兩天,這是第5個吐槽無能的提問了。

照例在答之前,糾正題主錯誤。

第一:

南明皇帝,潞王朱常淓

所以為什麼提到南明的皇帝,不稱年號,而是寫的作為藩王時的封號?

很簡單,這貨本就不是南明皇帝。

南明那十八年,史書有記載只有四位稱帝

而弘光帝朱由崧被清軍俘之後,有兩人分別監國:潞王朱常淓,魯王朱以海。

1645年,即弘光元年五月下旬,弘光帝被俘傳至杭州;六月初七,恪貞仁壽皇太后命朱常淓監國,懿旨曰:

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

六月初八,稱監國於杭州;

六月初九,派陳洪範作為監國潞王的代表與清軍和談;

六月十四日,降清城失:

《南明史》列傳第四,諸王三 記載:

楚王朱華壁聞訊勸說潞王:「國祚憫凶,至於此極。撫膺北睇,何以為生?以殿下之賢,遠近所聞,天下絕智殊力,方將憑附以起。周之孫子,能無眷然,宋人半壁,亦嘗有年。況閩、粵、滇、蜀,延袤萬里,猶吾故物。失今不為,時事一去,萬事不復。他日求尺寸地為死所,豈可得哉?」朱常淓對曰:「公休矣!吾非其才。此百姓之心已不可挽任,吾誰與為之?」朱華壁作色曰:「殿下何悖!朱家子孫謝勿力,彼何望而不跂向他氏?果提三尺劍,誓與國共存亡,則孱弱可起,況乎皆衣食吾祖者耶!」朱常淓又推脫說「營兵恐不任用,錢穀必不給。吾為此,不失為知幾」。朱華堞泣而告曰:「今國安並數萬屯西郊,方請命,而鴻達潰卒尚可集,發布政司存金,益以鹽運司所貯,無煩征比。此五營額兵,出東義皆健,又招募良人,當一日至,線索在手控縱間耳。」朱常淓終不聽,朱華壁拂袖而起,裂冠帶擲地而去。

弘光二年,即清順治三年,四月初九:

京師紛傳故明諸王私匿印信謀為不軌。及行查,果獲魯(潞)王、荊王、衡王世子金玉銀印,魯(潞)王等十一人伏誅。

罪曰:「謀不軌」。

據 《明季南略》記載:

清順治二年(乙酉)五月,豫王既定南都,分兵入浙;大帥,貝勒博洛也。時潞藩避杭州;六月,杭人擁戴之。貝勒以書招王,王度力不能拒,又不忍殘民,遂身詣營,請勿殺害人民;貝勒許之,遂按兵入杭,市不易肆。後潞王北行,與弘光、王之明俱凶問。

因此,朱常淓別說是稱帝,就是監國的實際權利也沒幾天。

相比之下,魯王朱以海比他好多了。

弘光二年,即1646年,魯王朱以海宣布監國,為監國魯元年。而後唐王稱帝,魯王拒不奉隆武年號:

《明史·卷二五三》記:

方逢年,遂安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福王時,復原官,不召。魯王三召之,用其議,定稱魯監國。

黃宗羲《海外慟哭記》曰:

時遠近章奏,武臣則自稱將軍、都督,文臣自稱都御史、侍郎,三品以下不計。而江湖游手之徒,假造符璽,販鬻官爵,偃卧丘園而雲聯師齊楚,保守妻子而雲聚兵千萬。

1651年,舟山陷落,朱以海移居金門;

1653年3月,因鄭成功與朱以海之間衝突,朱以海便自去監國稱號。因請示昭宗不允,此次去監國並未成功;

1662年,此人病故於金門。

第二:

我上邊提到,潞王朱常淓其實是主動投降了,並且在監國開始之時就已經動了與清軍和談的打算了。因此,站在明朝的角度來講,這貨類似汪精衛。站在極端民族主義者的角度,我覺得漢人可以直接叫他漢奸的。

好,現在答題:

潞王朱常淓有「賢名」?

這個人其實有點像宋徽宗,是一個非常有才情才華的人。因此,賢名,此人算是有。

朱常淓工書畫、好古玩,在繪畫、音律、書法方面的造詣都不錯。制琴三千餘張,製作的琴稱為「潞琴」,同時還著有古琴譜《古音正宗》。又仿《宣和博古圖》造銅器數千,埋於土中。兼通佛典,號「潞佛子」。指甲長六七寸,以竹筒護。

因此,此人賢名,主要表現在:

  1. 製作潞琴三千餘張;
  2. 著有《古音正宗》一書,收有琴曲五十首;
  3. 善圍棋,編有《潞藩輯纂萬匯仙機棋譜》十卷,記載古代棋譜、流行棋式和變化,各種殘局和死活棋形等;
  4. 仿《宣和博古圖》造銅器數千;
  5. 精通佛典;
  6. 幼時常手抄古人詩文字跡,擅長書法。

此人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當然,除了文藝,這貨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表現...........呵呵..........


賢不賢還不是你們這幫無恥文人士大夫說了算?

甲申國難,魏藻德,陳演倒戈李自成,連劉宗敏都看不下去了:「崇禎哪裡對不起你們這些讀書人?」

清兵南下,賢的錢謙益水太涼,孫之獬剃髮易服。反賊流寇李定國,海寇朱成功力挽狂瀾?

論血統,論位置,崇禎子嗣身陷北京時,朱由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繼承人,東林黨推出一個不知所謂的潞王無非是怕朱由崧記起幾十年前爭國本案。那次長達二十年的鬥爭中,朱由崧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落敗,東林黨扶持的朱常洛勝出,僅此而已。


一句話:都是同行襯托的好。

在南京建立政權之後,商議擁戴新君。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掌右都御史事南京吏部尚書張慎言、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掌翰林院事詹事府詹事姜曰廣以及前禮部侍郎錢謙益、河南道御史祁彪佳、禮部郎中周鑣、武德道兵備僉事雷縯祚等主張立潞王。而以兵部右侍郎總督廬州鳳陽等處軍務馬士英、守備南京魏國公徐宏基、提督操江誠意伯劉孔昭、南京守備掌司禮監務太監韓贊周以及吏科都事中李沾等卻堅持以福王乃明神宗親孫,而潞王為神宗侄,親疏不同為由議立福王。

福王就是後來的弘光帝。

你看這老哥的作風:

「甲申秋,南教坊不足充下陳,私征之遠境。阮大鋮、楊文驄、馮可宗輩各購進。大內嘗演《麒麟閣》傳奇劇,未終,妓人首戴金鳳者三。蓋宮例承幸戴金鳳以自別也。上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若干質弱葳蕤,委於塵露。則馬士英望風導欲,大鋮輩從之而靡耳……上初立,都人忻忻,謂中興可待。不數月,大失望,有蘇台麋鹿之懼。」

「弘光深居禁中,唯漁幼女,飲火酒,雜伶宦,演戲為樂。」

「弘光中朝,天宮道士袁本盈進春方:用人蔘飼羊,羊飼犬,細切狗犬拌入草中餵驢,候驢交峻作時,割其勢以啖至尊,御宮人,多以洪巨創死。後躋道士太常少卿,用黃蓋雙棍。乙酉正月初六日,上傳天財庫召內監五十三人進宮演戲飲酒。上醉後淫死童女二人,抬出北安門,嗣後屢有之,曲中少女幾盡。」

「馬士英聽阮大鋮日將童男女誘上。正月十二丙申,傳旨天財庫,召內監五十三人進宮演戲飲酒,上醉後淫死童女二人,乃舊院雛妓馬、阮選進者,抬出北安門,付鴇兒葬之。嗣後屢有此事。由是曲中少女幾盡,久亦不復抬出,而馬、阮搜覓六院亦無遺矣。二十日甲辰,復召內監進宮演戲。」

「正月丁酉(十三日),命天財庫內監五十三人入宮演劇。上好狎飲,聲樂不輟。」

「五月壬午朔,或書於長安門曰:『弘主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諂;羽公凱歌以休,且聽阮中曲變。』羽公,鴻逵字也。丙戌端陽節,福王在宮演劇。內旨:召乞兒多捕蝦蟆,為房中藥。士英平日好鬥蟋蟀,故時人又稱蝦蟆天子,以對蟋蟀相公。」

「辛卯,內傳選中三淑女,放還母家。召馬士英入見,士英無語,唯書一『避』字於幾而退。午刻,集梨園演劇,福王與諸內官雜坐酣飲。」

「馬士英在弘光朝,為人極似賈秋壑,其聲色貨利無一不同,羽書倉皇,猶以鬥蟋蟀為戲,一時目為『蟋蟀相公』。迨大清兵已臨江,而宮中猶需房中藥,命乞子捕蝦蟆以供,而燈籠大書曰『奉旨捕蟾』。嗟乎,君為蝦蟆天子,臣為蟋蟀相公,欲不亡得乎!」

這是《明記南略》的記載,下面是《明史》中的:

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襲封,帝親擇宮中寶玉帶賜之。明年三月,京師失守,

由崧與潞王常淓俱避賊至淮安。四月,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由崧入南京。五月

庚寅,稱監國。以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及士英俱為大學士,士英仍

督鳳陽軍務。壬寅自立於南京,偽號弘光。史可法督師江北。召士英入,分淮、

揚、鳳、廬為四鎮,以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領之。

由崧性暗弱,湛於酒色聲伎,委任士英及士英黨阮大鋮,擢至兵部尚書,巡

閱江防。二人日以鬻官爵、報私憾為事。事詳諸臣傳中。未幾,有王之明者,詐

稱庄烈帝太子,下之獄。又有婦童氏,自稱由崧妃,亦下獄。於是中外嘩然。明

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舉兵武昌,以救太子誅士英為名,順流東下。阮大鋮、黃

得功等帥師御之。而我大清兵以是年五月己丑渡江。辛卯夜,由崧走太平,蓋趨

得功軍也。壬辰,士英挾由崧母妃奔杭州。癸巳,由崧至蕪湖。丙申,大兵至南

京城北,文武官出降。丙午,執由崧至南京。九月甲寅,以歸京師。

所以,問題結束。



初,上(指弘光皇帝朱由崧)既失國,咸恨不立潞王。時太常少卿張希夏奉敕獎王,獨語大理寺丞李清曰:「中人耳。未見彼善於此。」……大理寺少卿沈胤培嘗曰:「使王立而錢謙益相,其敗壞與馬士英何異!」

(潞王) "廣求古玩」,「指甲長六七寸,以竹管護之」。

—— 李清《南渡錄》


那幫東林黨人不想讓朱由崧繼位,就選了個朱常淓,同時扣個賢的帽子。朱常淓精通音律、古玩、繪畫、佛法,閑倒是真的很閑


弘光是鄭貴妃之孫,就是東林玩命死磕的那個萬曆寵妃,潞王是當初南明兩個帝位候選人之一,所以讀書人玩命抹黑弘光,誇讚潞王想以此動搖弘光的合法性來避免自己被其反攻倒算。


賢不賢誰說了算啊....


推薦閱讀:

天天幽默:大爺,去清朝怎麼走啊
清朝科舉考試製度
清朝狀元,陝西第一名臣,韓城王傑38歲時所書楷書千字文!
中國有塊地方, 清朝管不到, 英國不願管, 清亡八十年後才重歸中國
如果朱元璋知道200年後自己的子孫是這樣一副德行,他會作何感想?

TAG:明朝 | 歷史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