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前只有埃及、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仍能保持獨立不被殖民?
衣索比亞人民曾經建立起的與羅馬、波斯和大漢並稱的阿克蘇姆帝國,古老獨特的文化綿延2000年。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非洲近代史上獨一無二兩度擊退西方殖民者的非洲人。今天,我局就來和大家講講非洲古國衣索比亞反抗殖民者的這段光輝事迹。
衣索比亞這個國家好像總是與貧窮和飢餓掛鉤:1984年的一場大饑荒使「衣索比亞饑民」這個印象深入人心(MJ一首經典的《we are the world》便是為募集賑災款而作),衣索比亞似乎也成了非洲這個黑暗大陸的典型代表。
曾經的悲慘境地
群狼齊聚的非洲之角
在列強殖民非洲時期,全非洲只有賴比瑞亞和衣索比亞兩個地方保持了難能可貴的獨立。
非洲人民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衣索比亞發出最後的吼聲
其中,賴比瑞亞作為美國建立起的一個被解放黑人的移居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外來者建立的國家:政府長期由非裔美國人把持,直至1980年才出現了首任土著人總統。可以說,賴比瑞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和美國關係匪淺才在列強瓜分非洲時期保持了獨立。
首任土著人總統是靠政變上台的
其下場則是被曾經的盟友政變推翻,慘死
但衣索比亞卻是實打實地,用自己的武力捍衛了自己的主權,成為了非洲大陸上當時唯一一個真正獨立的本土政權。
衣索比亞的不幸史,或者說,可歌可泣的民族抗爭史,同樣也是起源於英法兩大帝國在非洲的爭霸。
當時法國組織了一場「連橫」計劃,即把自己的非洲殖民地從大西洋連到印度洋,這計劃中尤其重要的一點地緣布局就是法國在東非的立足點——1894年劃歸其管轄的吉布地。
法國有連橫,英國亦有合縱
法國在紅海之濱的活動簡直是捏住了大英帝國的麻筋兒,只要在蘇伊士運河,這條不列顛人的命脈旁邊稍有動作,倫敦的紳士們就得菊花一緊。
由於這條路線通向
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
所以其間的每一個節點
都關係著英國紳士們的核心利益
正當英國人在為此事發愁時,可以當「戰略合作夥伴」的凱子來了:剛剛統一不久的義大利認為自己將要開啟一個新羅馬帝國,而帝國的發跡之地便是尚有殖民「真空」的非洲之角地區。
舊羅馬帝國
新羅馬帝國
「真有志氣」
十九世紀末開始,義大利人在索馬利亞一帶的影響力日益加劇。對於世界頂級的離岸平衡手玩家英國來說,這無疑是天賜良機。為了制衡法國,英國對義大利人的活動採取了綏靖政策。
有了「寬鬆」的國際環境,義大利開始得寸進尺。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年里,義大利以最初租借的一個港口——阿薩布(Assab)為據點,一步一步地蠶食了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的殖民地和部分衣索比亞的領土,現代厄利垂亞的大致國界由此形成。
義大利擴張至亞丁灣與厄利垂亞
1889年,在一系列和衣索比亞的衝突結束後,義大利和衣索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II)簽訂了一份所謂的《永久友好和平條約》。
在義大利文版文件中,寫著衣索比亞自願成為義大利的保護國,但阿姆哈拉文版卻似乎是另外一個條約:上面寫的是當衣索比亞在與外國交往時,可以自願選擇是否經由義大利做中介人。
該條約的第十七條
矛盾的種子由此而來:衣索比亞被流氓的義大利視為保護國,自己卻被蒙在鼓裡。
所羅門之子的野望
但這位孟尼利克二世可不是好糊弄的普通酋長。他是一位非洲不多見的雄主。
稱帝之前,衣索比亞處在「三國鼎立」的分裂狀態。孟尼利克二世作為南方紹阿(Shewa)地區的領袖,利用埃及軍隊入侵北方的機會削弱了對手,最終一統了江山。
他的帝號將自己和傳說中阿克蘇姆王國的建立者,衣索比亞延續了八百多年的所羅門王朝的祖先,猶大之王所羅門和示巴女王的私生子——孟尼利克相提並論。
視察衣索比亞鐵路的孟尼利克二世
當時孟尼利克二世的老家紹阿地區,即如今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一帶,還只是衣索比亞帝國的南方邊境。這也是埃塞歷史上的傳統勢力範圍。
就在英國和義大利如火如荼地從海岸線步步深入內地之時,這位孟尼利克二世以新定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個以「新花」為名的城市——為中心,向東南西三個方向擴張,先後征服了季馬、哈勒爾、戈巴等地區中心 ,十多年的時間就給自己的帝國擴充了一倍多的土地。
以紹阿為根據地
儘快積累自己的核心力量
為即將到來的外戰做好準備
這樣的雄才偉略之主,當然不可能長久地被語言的詭計所迷惑。更重要的是,他有決心和能力爭奪自己帝國的利益。
1893年,明白過來的孟尼利克二世向義大利政府表示,將從第二年起把《永久和平友好條約》視為一張廢紙。
起初義大利打算用大量軍火賄賂皇帝以換取他繼續承認條約,但遭到了拒絕。義大利轉而開始策動一些地方貴族起來造反,但也收效甚微。氣急敗壞的義大利人都忘了應該用自己最拿手的披薩和義大利面來征服埃塞,悍然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武力入侵。
君子動口不動手
1894年年底,意軍統帥Baratieri借鎮壓厄利垂亞抵抗勢力的機會,十分順利地出兵佔領了埃塞北部提格雷省的首府阿杜瓦(Adwa)。
考慮到當時的時局,孟尼利克二世原本計劃儘可能地避免和歐洲人的戰爭。但無人願意居中斡旋,戰爭看來不可避免,夢醒了的衣索比亞人終於明白了這次真的只能靠自己。
衣索比亞北部的阿杜瓦
反觀義大利軍,國際上的綏靖政策、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和首戰大捷使他們大大低估了此後戰爭的困難性。
此時的衣索比亞已不是列強剛來到非洲之角之時的一團各自為政的散沙,而是齊聚在皇帝陛下的麾下,面對著一個共同的入侵者,空前地團結了起來。
孟尼利克二世在此前的數年時間裡,巧妙地周旋於個殖民列強之間獲得了不少新式武器,也培養了一批近代化的軍隊。同時,沙皇俄國出於對西方天主教和新教列強的敵視,也給予了同為東方正教國家的衣索比亞一定的物資援助。
20萬埃塞軍隊整裝待發(當然大多數新兵的武器還是冷兵器),迎擊客場作戰的義大利人。
阿杜拉戰役
1895年意軍進一步深入了埃塞境內。12月7日,意軍與埃塞軍在安巴阿拉吉山地(Amba Alagi)展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
這個地方
意軍在人數上有巨大劣勢,寡不敵眾敗逃默克萊(Meqele),被後來「猶太之獅」海爾·塞拉西的父親馬康南公爵(Ras Makonnen)團團包圍。
隨後孟尼利克二世親率的大軍也加入了包圍圈。被圍困的意軍在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後便投降。孟尼利克二世出於不想擴大戰爭的原因,允許意軍攜武器和物資撤離。
阿杜瓦與安巴阿拉吉山地
夢想建立「新羅馬帝國」的領導們不能接受如此恥辱,撥款兩千萬里拉欲終止這個糟心的災難。1896年初,意軍部署了四個旅共17978人,火炮56門,準備於三月一日在阿杜瓦發動總攻。意軍的一位旅長在進攻前說:「義大利寧願犧牲個兩三千人,也不能接受一次恥辱的撤退。」
當時義大利繪製的阿杜瓦戰場地圖
這天午夜,意軍分三路出發,卻被過時的地圖和複雜的地形搞的暈頭轉向,隊形被打亂,互相之間也失去了聯繫。而埃塞軍則提前了解到了消息,將部隊部署在了有利的高地上。意軍的一支偏師被埃塞人全殲,剛才那位豪言壯語的旅長在趕赴救援途中也遭到伏擊陣亡。
此後埃塞軍一鼓作氣,以很小的代價不斷擊潰入侵者。時至中午,意軍大勢已去,紛紛敗逃。戰役以衣索比亞獲得全面勝利而結束。
阿杜瓦戰役中深陷困境的義大利軍
這次著名的阿杜瓦戰役在衣索比亞甚至整個非洲都成為了永遠的光輝記憶。戰役中意軍傷亡近一萬人,被俘三千人,戰損比成功打破了十九世紀歐洲戰爭的記錄,連在滑鐵盧的拿破崙都自嘆不如。直到二戰期間,氣急敗壞的意軍才使用芥子氣報了一箭之仇,造成了衣索比亞大量平民傷亡。
一戰義大利是反殖民
二戰義大利是反法西斯
義大利國內也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質疑殖民戰爭的意義,要求從非洲之角撤軍。德國宰相俾斯麥更是給義大利口頭補了刀,說他們「帶著極大的胃口,卻是滿嘴蛀牙地來到非洲」。
孟尼利克二世則迎來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那些曾經哼哼唧唧挖牆腳的地方貴族現在對孟尼利克二世不得不服。星散的各個民族也第一次在「衣索比亞人」的名義下團結了起來。
國家與義大利的不平等條約被廢除,其主權獨立性和戰前所擴張的領土也得到了包括義大利在內的西方列強的承認,現代衣索比亞的版圖由此誕生。埃塞,也因此成為了非洲大陸上為數不多的國家認同強於部落認同的准現代化國家。
衣索比亞算是抓住了歷史機遇
一個獨立的衣索比亞成了全非洲人民的精神寄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中,不少新興誕生的非洲國家都選用了衣索比亞國旗的紅黃綠三色作為自己國旗的顏色,以向她的獨立精神致敬。
埃塞的國旗比較特別
衣索比亞所羅門王朝的旗幟因此也由此成為了象徵非洲的顏色。
賴比瑞亞原為美國廢奴主義者和支持殖民主義者在非洲划了片地,把一些美國非裔黑人送到這裡殖民而建立起來的,後來賴比瑞亞的美國殖民協會無以為繼,於是賴比瑞亞就獨立出來了,但美國長期在此保有影響力,實質上是美國勢力範圍。埃及比較複雜,埃及一直名義上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實質上早已處於獨立狀態),而英國在19世紀便已長期軍事控制埃及,到了1914年穆罕穆德阿里王朝統治下的埃及正式脫離奧斯曼帝國,淪為了英國保護國,但一戰後英國無力維持在埃及的統治,便於1922年宣布埃及獨立,但此時成立的埃及王國(改頭銜為歐式的「國王」)實質上內政外交仍在英國控制下,英國在埃及設置高級專員(high commissioner),並駐有大量軍隊,埃及並沒有獲得完全的自主權,到了1936年法魯克一世時期簽訂的英埃條約(Anglo-Egyptian Treaty of 1936),英國才宣布撤離除蘇伊士運河區域外的英軍,埃及根據條約獲得了更大的實質上的獨立權利。但是很快二戰爆發,北非成為重要戰場,埃及又被置於英國軍事保護下,一直到二戰結束。衣索比亞倒是真的是之前一直保持獨立沒有被殖民(雖然嚴格上了說二戰前衣索比亞也被義大利征服了)。在西方19世紀末的殖民狂潮中,阿比西尼亞帝國雖然割讓了部分土地,但並沒有亡國。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衣索比亞多高原山脈,地勢易守難攻;其次,衣索比亞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傳統,很早就建立起了文明,宗教上為一性論的衣索比亞正教會,相對黑非洲的其他部分,具有較為完善的政府體系和自己較為發達的文化,而且很快便開始接受西方技術,開始裝備西式武器,建立近代軍隊;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衣索比亞真正有野心的國家,是歐洲列強中實力最弱的義大利,英國人也曾試圖殖民,但割了一塊地便打道回府了,而只有義大利人試圖徹底吞併衣索比亞,但無奈義大利能力實在不濟,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義大利在阿杜瓦戰役中慘敗,只得簽訂亞的斯亞貝巴條約(Treaty of Addis Ababa),不得不承認衣索比亞獨立,廢除之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還賠了一筆款贖回被俘的士兵,成為極為罕見的西方列強被落後國家打敗的案例,一直到1935年墨索里尼時期才勉勉強強雪了恥。P.S. 補充一下,二戰前還有一個非洲國家處在比較特殊的地位,那就是南非聯邦,基於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南非聯邦為新成立的英聯邦下的自治領之一,與英國以及其他自治領地位相等,享有極大的自治權力,實質上處於獨立地位。
推薦閱讀:
※迫不得已的地心說
※漸漸消失在歷史中的海南黃花梨大料
※美媒:奧巴馬可能要求安倍就歷史問題正式道歉|日本|釣魚島
※歷史奇人娶了李世民的愛女,公主在家亂搞他門口放哨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