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然地向別人尋求幫助/提出要求?

樓主表示自己有一種特別害怕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態,但同時又是一個對別人的要求總是儘力而為的人,並且似乎並沒有因為一些人經常向我提出要求而介意。有什麼說好聽了是「不計較」,說直白了就是「包子」。

比方說,樓主是一個在米國讀書的女生,每年暑假打包行李寄存搬宿舍等等都是重活兒,如果有姑娘打電話過來要我幫忙搬箱子、借吸塵器(送過去)之類,只要脫得開身我都會欣然前往;但是相反,我自己的東西很多時就會儘力咬牙自己解決,如果必須要跟別人借點什麼,我幾乎在開口前就有一種「我給別人添麻煩了」的感覺,所以語氣上也會自然帶上歉意。

樓主很羨慕那種向別人開口求助時語氣理所當然的人。有時明明知道有些人擁有一些事半功倍的資源,但是自覺沒有熟到一定程度上,又自覺短期內沒有什麼可以回報,特別不想有所虧欠,所以開不了口索取;但與此同時,處境類似的人卻相當自然地提出要求,並常常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樓主性格挺好人緣也挺好,上述苦惱在進入一個新環境(大學)時尤為明顯,請指教!


首先贊同樓主的說法,幫助別人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適當的歉意很正常。

但是你總是不好意思跟跟人求助,或許反映了一些問題。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我覺得你潛意識裡或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不明顯: 別人請您幫忙,如果你不幫,別人會怪你; 你請別人幫忙,別人不幫,你也會小小的責怪別人。因為你不在乎什麼,你一般會認為別人也不在乎; 而你以為別人在乎,通常可能是你自己在乎的反映。

其實幫不幫別人是你自己的事兒,別人幫不幫你是別人的事兒。你要區分清楚哪些是你自己的事兒,並且做好自己的那份就行了,其他的多想絕對弊大於利。正確的區分並且做好自己,這是一種智慧。

一般來說你以為別人是什麼樣兒的人,別人就會表現出什麼樣兒。如果你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你會以為人人都好相處,事實上你也的確會感覺到大多數人都很好相處; 當你以為自己請人幫忙給別人帶來了麻煩,那麼你就會真的感覺到別人在介意。

你的問題不在於別人,在於你自己的心理上存在小小的「障礙「。

所以你先要讓自己相信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很願意幫助別人,因為樂於助人才能有好的人際關係,好的人際關係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這樣的道理小學生都懂。然後大大方方(記住多想無益)去請求幫助,你就會發現原來別人一點兒也不介意麻煩; 再然後....再然後你的心理「障礙」就已經被實際行動打破了。以後也就不會覺得尷尬了,而且我覺得破除了這個也會讓你更加Open,跟人交流更加暢快,不用總是瞻前顧後。

說到底就是:痛痛快快的幫別人,大大方方的請別人幫忙。


上面回答已經講了怎麼克服心理障礙。我認為題主現在讀書時要把「提要求」這個技巧練熟,因為會不會提要求在職場上面直接關係到升職加薪和個人發展。講兩個小故事吧。

  • 故事一

公司小L一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有個同事小X滿不在乎,經常出錯,但是經常跟上司報告情況,總結問題,討論解決方案,臨近結項,還提出要獎金。而小L默默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所有困難自己克服,覺得上司一定是公平的,誰更認真努力老天一定會看在眼裡。結果:小X被評為優秀員工,加獎金,而小L依舊默默無聞。

這跟在北美職場上,烙印總是秒殺老中是同一個故事。老中做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遇到問題自己整,不出天大的簍子不會麻煩領導,而烙印不同,他們向老大早彙報晚請示,天天提醒上司幹了點啥,天天瞄準機會向老大要人要資源要機會,升職的時候,誰會想到從不發聲的老中?會提要求的烙印自然上位。

  • 故事二

外教的大學生助教,50個助教同時上崗,大家都每天跟著外教上課,沒什麼特殊情況就萬事大吉。但有一個助教經常跟主管老師交流,今天說老太太想要去圖書館借本參考書,明天提老太太對學生課堂缺乏互動十分不滿意,隔三差五就出現在老師辦公室,結果被評為優秀助教。

  • 這兩個故事,蘇三想說的是,「提要求」是變強大的前提。
    那怎麼提要求,還提的理直氣壯呢?
    把面子裝進兜里,不要害怕拒絕,被拒絕是成功的墊腳石。
    提要求有幾種方式,
  • 比如想要老闆加工資:
  • 老闆,可不可以加點工資啊?
  • 老闆,能不能給加點工資啊?
  • 老闆,給加點工資吧?
  • 老闆,加工資唄!
  • 嘿嘿,老闆,該加工資咯!
    想要理直氣壯,就要避免疑問句,不要問「可不可以,能不能」,直接用陳述句祈使句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其實可以做到尋求幫助還心安理得 只要你懂得尋求幫助的奧妙 希望下面這篇文字能給你打開尋求幫助大門

沈浪以前是一個正規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每天白天在他們城市的廣場上扮演人體銅像(賣藝)來獲得收入 她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呢? 首先她會把自己塗白,站在一個檯子上,腳邊放個花籃或者罐子裡面放幾個硬幣或小鈔。看見路人過來就給他一個眼神交流,再遞給陌生人一件小禮物,眼神里充滿了渴望和殷切的樣子,如果有人視而不見她會表現的很傷心。但也很多很美好的時刻,比如他在跟路人(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好久沒給人接觸的路過者(比如it宅),)進行眼神交流的時候,能感到人與人之間最深層次的接觸(我的眼神在說」hi,我看見到你了,我注意到你了。她的眼神則會回答『謝謝你,讓我感覺有人這麼的在意我』」),這種時刻讓兩個人都能感覺到一個美好的瞬間,甚至可以說不亞於戀愛的感覺。

有時候也會遇到些好管閑事不靠譜的人,沖著沈浪大叫「「找份正經工作去,別在這乞討」,這會讓沈浪感覺很委屈和難過,讓她覺得做這個是不正經的事。但她依然會在這裡繼續她的行為藝術,而且有一點讓她很欣慰的是她的收入還蠻穩定的。每周一能掙300多,周六500多同時在晚上,她還在本地酒吧?夜店進行演出,她們樂隊既能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還能自己進行歌曲創作。

他們的收入越來越多,到後來她已經不需要靠做人體銅像去賺錢了,但她依然想要那種與人直接交流的感覺,因為這種感覺讓人感覺很美好。所以每次他們表演完後還會在現場和歌迷一起進行交流互動。會給歌迷簽名,互相擁抱,互相給小禮物等等,她非常享受這種給予幫助,雙方彼此融入的感覺。她還會請當地的一些朋友來做他們的表演嘉賓,讓他們來當人體雕塑之類的,總之就是變著法的來進行「乞討」

後來,網路微博的出現讓事情變得的更加的神奇。比如沈浪想要談古董鋼琴,只要他在微博或者朋友圈發送這樣的消息,一小時後她就出現在她歌迷的家裡彈古董鋼琴了;他想吃麥芽為的烤片,立刻就會有熱情的朋友給她送過來;在微博上說句想要表演用的木箱和帽子就會有人送過來;想來一場即興演出,立刻就會有商場,學校或是其他任何場所對她們發出邀請。

沈浪喜歡這樣的經歷,因為這種喜歡他還常去歌迷家做沙發客。有次他們去非常貧窮的地方做商演,完了到一個歌迷家裡做沙發客。那家子挺簡陋的,屋主人兩母女擠在一起讓我們睡他們的床自己睡地板上。第二天早上歌迷的媽媽為他們做了美味的早餐。沈浪覺得挺愧疚的,畢竟這位歌迷家裡不富裕還這樣住人家的吃人家的。但當歌迷母親用帶著口音味極濃的普通話跟沈浪說謝謝你們能來我們家住,你的音樂對我女兒的幫助很大,她一下子就覺得釋然了。後來她還在上海一個人做過沙發客,也是在微博發文,然後收到一位金融業人士的邀請,到了歌迷家甚至主人給她倒紅酒,做豐盛的晚餐等等。

沈浪除了做沙發客就是喜歡人群衝浪,她非常喜歡這種信任他人的感覺。其他樂隊可能永遠不會做把帽子伸到人群中去籌錢這樣的事,有成員跟他說這樣做太像乞討了,他們沒法做出這樣丟份的事。沈浪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蔚然一笑,他們不懂得這些事情的奧妙。

再後來沈浪樂隊的事業越來越順利,以至於有公司找他們簽約出唱片,給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活動為他們的新歌曲造勢。唱片發行之後再網上的下載量到達了20萬次,但是音樂公司卻不太滿意,認為這是一次不成功的專輯,銷量沒有之前預估的高,隨後音樂公司和他們解約了。這讓她有些受打擊,讓她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調節。一次在演出結束後,一個歌迷面帶笑容的走上前來給了她50元,然後我看新聞說你們音樂公司和你們解約了,我喜歡你們的音樂我喜歡你們可以繼續走下去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而且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於是沈浪又重新拿出那個帽子在演出現場接受觀眾的額外小費。

那之後她決定抓住一切可能可能的機會在網上分享她的音樂,當更多音樂人說要在網上收版權費的時候,她則是唱反調讓盡量讓自己的作品免費出現在各個平台,但同時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這種方式在線下行得通在網上肯定也行得通。後來她乾脆進行網路眾籌來為她們的樂隊準備新專輯,她希望可以募集到5萬來打造她們的新專輯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後他們居然募集到了120萬,讓他們感到更驚奇的是她們發現募捐人數是20萬,這是讓人驚喜的成功。有媒體問「你是怎麼做到讓這麼多人為你募捐的」 沈浪回答;因為我請求他們,通過請求他們幫助我和他們建立了連繫,有了感情之後,人們就願意幫助你。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似乎不符合邏輯,他們也不願意請求幫助,覺得很難為情。開口向人求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求人幫忙,這樣讓人看起來很沒用。在我的集資項目發展壯大後,網上有不少人批評,說我這是在網上乞討。尤其是一些同行,他們會說你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繼續在網上募資。這些沈浪都一笑置之,他們沒有體驗過那種感覺,那種在幫助與幫助之間產生的電流感覺。

很多人沒有標準定價這個概念,他們認為請求他人或在網上做眾籌是一件不可預料的冒險行為,然而沈浪的所做的事情確是在街頭和網上募款,這些事情不是不可知的風險,他們是信任經濟。現在網路的出現讓這種交流變得更加簡單和自然,讓人在網上請求幫助而不感到羞愧。沈浪在做事業的過程中一直希望能在做人體雕塑那段時間一樣,與不同的人相遇。所以在沈浪的博客上不僅有他們的巡演日程,還會有新的音樂錄音帶,還有他們的作品,他們的藝術,他們的恐懼,宿醉和錯誤,這樣彼此就能真正感受彼此的存在。當建立這種聯繫的時候,彼此就會互相幫助,為你慷慨解蘘!


為17歲兒子尋求大夫,


我的朋友有難了


推薦閱讀:

失范的分工 ——讀《社會分工論》之失范的分工
李煒光:中國的平等與社會公正問題———愛思想: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和剩女聊天后 終於明白為啥社會上剩女這麼多了
誰在操縱網路黑社會
男女命八字十神所代表的六親及社會關係

TAG:生活 | 人際交往 | 社會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