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丨90後工作3年半買房,而我快交不起租了
本文來源於上流UpFlow(ID:heyupflow)
▼
「90後工作3.43年就買房」
「近六成年輕人沒存款」
猛然看到這樣的微博熱搜
作為同樣沒存款的90後,
我停下了搬磚的手……
我就想問問你們這些
天天哭窮的傢伙
沒存款,房子是怎麼來的??
我這剛跟房東掰扯完漲租的事兒
瞬間感覺自己
拖了全體90後的後腿
▼
/90後買房全靠60後/
2017年春節後
羅陽眼看著一套比較滿意的房子
只用兩周
就
從840萬漲到880萬,再漲到960萬
迅速決定,趕緊在北京買房
92年的李華如今在北京從事
兒童付費教育
2016年的時候他在成都買了房子
當時成都房價還不像現在這麼
誇張
每平米4700元,首付需要交17萬
父母幫忙
出了14萬
同樣在北京工作的劉洋,去年則在武漢買了房
因為剛工作1年,他的工資和手裡的積蓄都不太多
父母除了幫忙支付
75萬元的首付
之外每個月7400元的房貸,也承擔了
其中的6400元
94年的趙立
在深圳工作1年後決定定居在這裡
為了買房,父母
106萬賣掉了老家的房子
幫他
支付首付、分擔房貸
其他國家的年輕人
買房時間越來越晚、也有人選擇一輩子租房
但中國90後
沒有這份安全感
大家依然希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至少不會
被中介瞎漲租金
房子也不會
突然被房東賣掉
/在買房這件事上,北京首次購房者年齡
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或地區/
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二線城市
30歲以下
的購房者購買數量
佔到了成交數量的
七成以上
然而,這些年輕人的購房首付
甚至
全款全部來自父母和長輩的支持
在買房的「90後」中
平均下來父母要為他們
負擔61%的首付
一次買房,掏空「四個錢包」
/上海90後買房平均擔負了192萬貸款
月供9626元/
「工資4000塊一個月
交完五險一金、房租水電、吃飯零食
省點花能留不到2000
三年多差不多攢了7萬
再加上父母給的50萬左右
終於成功付了首付」
基本上成了90後們
真實的寫照
/靠自己能買上房嗎?/
▼
/工作3.4年,到底能買上哪裡的房?/
8月初,有位杭州媽媽寫的一封信
在網上引起熱議——
26歲的兒子看著房價上漲的趨勢
和父母商量著想在蕭山城區買套房
但是
被拒絕了
媽媽認為26歲的他需要
獨自承擔
應該
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房
/杭州媽媽寫給兒子的信/
假如90後真的想在工作3.4年後靠自己買房
他們的存款,能買到哪裡的房子?
文字君以90后里面
年紀最大、工作時間最久
的「90年」
這一撥人為例做了個計算
1990年出生的人
大部分都是2012年大學本科畢業
按照統計標準,他們買房時間
也就是在
2015年到2016年之間
這個時候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
牢牢把控著
一線城市的地位
超然其他城市之外
還沒有其他城市能夠威脅到他們
如今正搶手的杭州、成都則還屈居二線
不久前剛因為
房價漲幅較大
而被約談過的揚州處於
三線地位
同一時期,人們的年平均工資為:
/2013—2016年北京、杭州、揚州年平均工資/
根據2013年實施的住房貸款的
最新政策
如果運用公積金貸款買房
購買家庭首套住房的家庭
最低首付款比例為
20%
不再對購房面積做出區分
2015年8月
北京的房價是40168元/㎡
杭州是16416元/㎡
揚州是10412㎡
想要在這三個地方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首付分別是
81萬、33萬、21萬
不吃不喝
,把自己的工資全部都攢下來
北京的話,能夠攢到23萬元
勉勉強強只到了
首付的1/4
杭州的話,能夠攢到15萬,揚州則是17萬
雖然這兩座城市想
只靠工資買房
也都基本沒戲
但是如果你當時在揚州
努努力管父母或者朋友
借一些錢
也許還有可能
如果2015年沒能買上房子
那就很不幸地要迎來
2016年房價
暴漲
的一年
2016年8月,北京每平方米房價為47135元
杭州是每平方米18644元
揚州則是每平方13078元
這次的首付分別要花95萬、38萬、26萬
多攢了一年錢,能夠離首付更近一些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2006—2016年北京房價收入比/
在北京的話
這一年你的積蓄比上一年多了9萬元
但首付比上一年要多付14萬
在杭州的話,加上2016年的工資
你的積蓄會達到21萬,可首付需要38萬
揚州的積蓄是24萬,首付26萬,2萬的差距
儘管還是
買不起
,但至少榮幸成為三座城市裡離買房夢最近的
從2016年到現在的2018年
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
在房價持續走高的背景下
收入增長越來越落後於房價漲幅
想靠自己買房
成了越來越
遙不可及
的一件事
▼
/父母們的第一套房是怎麼來的?/
鑒於上一輩人基本都是
買房結婚生孩子
一條龍服務
也就是說,他們擁有第一套房子的時間
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
父母們都是通過
哪些途徑
得到第一套房子他們也會像現在我們一樣,這麼艱難嗎?
第一種最幸福
那就是
「躺得一套房」
的福利分房制度
在計劃經濟的時期,中國一直實行的是
「國家建房、組織分房、單位給房」的方式
一般在結婚的時候
會根據雙方
工齡的長短、職位的高低
等等來排分房的時間、分房的面積
/筒子樓也叫福利房,是當時國有
或企事業單位為解決職工住宿問題建的/
雖然這個房子
沒辦法轉賣
在轉租上也有諸多限制
但是至少讓很多人解決了住的問題
只是,依然會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
分不到房子
第二種是
集資建房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正好是我國集資建房的一個小高潮
這種模式是由
政府、企業和個人
三者共同承擔房屋的建設費用
等房屋建成後也歸職工所有,
不對外出售
產權也可以歸單位和職工共有
持續一段時間後過渡為職工個人所有
雖然要花一部分錢
但是並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
而且可以解決有些人分不到房子的問題
/2001年上海地產交易展示會上
某地產商推銷自己的房子,標價每平米898元/
第三種就是
購買商品房
1990年商品房交易剛剛開始不久
因為很多人都通過「福利分房」
或者「單位集資建房」的方式解決了住房問題
所以這一時期的房價還算比較平穩
很長時間都保持在
平均每平方米1000元
儘管如此,相對於當時
全國職工平均每年2150元的工資收入來說
依然是望塵莫及
▼
其實在中國
不管是父母這一輩人,還是如今的90後們
買房都是生活中一個
過不去的坎兒
幾乎
很難單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對於每一個普通家庭來說
買房更像是一場
接力賽
每一代人都貢獻一點
最終才有可能到達「終點」
只是,對於如今的90後們來說
光是還完自己身上背負的房貸
就已經
筋疲力盡
又該
如何面對自己的下一代?
求問:
如何才能讓我爸媽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
說不定激起我
老爸的奮鬥欲
再努努力,我也能成為一個有房的90後!
▼
出門遇到色狼如何逃出一劫
天天說的普通話其實都是方言
寫個簡歷都這麼皮你們是魔鬼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