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不花: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羅輯思維CEO的江湖法則
點擊
藍字關注
MBA智庫商學院,鏈接全球優質商學院資源
作者 | 東穎
來源 | 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脫不花這名字原是梁羽生《萍蹤俠影錄》里一個配角,前後出場三次。羅輯思維的脫不花原名叫李天田,取這個名字是覺得這姑娘雖然結局不好,但跟自己很自洽,一輩子過得倍兒痛快。
現實生活里的脫不花也活得倍兒痛快,有段時間,她的簽名是
「時時可死,步步求生,縱橫四海,心無掛礙。」
一股子江湖氣,快意恩仇,爽直坦蕩。雖然現在提到脫不花總是離不開羅輯思維,但早在多年前,脫不花就已經少年得志,人生履歷堪稱傳奇。17歲高中肄業,18歲給企業家講課,19歲當董事長、虎嗅網專欄作者……網路一搜,一堆閃閃發光的履歷與頭銜。
縱觀脫不花的人生經歷,你會發現她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在別人十幾歲每天埋頭苦讀準備高考的時候,她已經認識了很多行業里的頂尖人士,這給她的未來發展埋下了良好的伏筆。不過,如果換一個人去經歷與脫不花相同的遭遇,卻不一定會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運氣是一種能力,選擇是更大的能力,有人管這個就叫「命運」。
其實是一種長期被忽略的能力:關鍵時刻快速做出最優選擇的能力。如何區分對待那些充滿誘惑的機會,才是真正決定你今後人生關鍵所在。
我總結了三條有關脫不花的江湖法則,希望對你有用。
1
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找到你的快樂與痛苦所在
1996年,脫不花17歲。那年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到中國來招生,脫不花被相中。7月份她在同學羨慕的目光中,到北京補習英語,為出國做準備。從三線小城到北京的脫不花,受到了巨大衝擊。一方面覺得知識面和見識都太窄,連怎麼坐地鐵怎麼坐複雜路線的公交車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去美國,豈不是顯得更傻?另一方面,她覺得花父母的血汗錢這事不夠酷,她想自己賺錢。
就是這兩個原因,讓她在北京三里屯找了份辦公室小妹的工作,一個月380塊。每天的工作是買盒飯、送材料。
這個選擇放在現在來看,都會覺得特別傻,甚至有些目光短淺。一個月380塊雖然是自己賺的,但比起去美國讀書為自己履歷添磚加瓦,實在太微不足道了。而且做的事沒有任何價值,買盒飯和送材料放哪兒不能做呢。
李叫獸說:「任何商業成功的關鍵,都是要有持續性地創造並提供差異化價值的能力,但絕大多數年輕人,他都一直在想如何變得更優秀,同樣的考試我如何考得比別人高,同樣的崗位和工作我如何比別人超一分。但是這就像跟那些超市比誰價格低一樣,這樣做本質上你是沒有辦法創造超額利潤的。」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在做辦公室小妹期間,脫不花做了一件事。當時她所在的公司是做廣告代理的,跟現在做互聯網的差不多,野蠻生長,人人都有機會,脫不花每到周末晚上就會去中華民族園西門的一家酒吧聽免費講座。某個周末,她聽到了時任北京奧美總經理的湛祥國先生授課,當時講的是如何做提案。對當時的脫不花來說「提案」是個非常高大上的詞,因為那時很多廣告公司都不做PPT,都用DOS系統打字,膠片投影機都還是個非常新鮮的事物。在湛國祥講課結束後,脫不花渾水摸魚取得了一張他的名片。
一個多月後,脫不花所在的公司接到一家當時已經明顯處於上升期的企業客戶的邀請,這對他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遇,所以全公司都動員起來。脫不花也跟著興奮得團團轉,但只是在外圍看著幫不上具體的忙,但看著看著,她內心不安分的那個小惡魔就蹦了出來,她發現公司講的那套東西跟湛祥國老師講的不太一樣。於是脫不花就提出了這個疑惑,然後大家就問:「你說咋搞?」
脫不花平時就送送材料,買買盒飯,對廣告一竅不通,但是她沒有放棄,而是找出湛國祥的名片,咬著牙忍著緊張,給他撥了一個電話。沒想到湛國祥願意和她出來見面聊聊,看了脫不花帶來的材料,他立即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後來脫不花被公司老闆一起帶去見了客戶,並負責講後半部分。雖然那次提案沒有通過,但是和這家公司建立了其他合作,而且脫不花也因此開始做公司的其他業務,成為項目的負責人和培訓師。她所負責的第一個客戶、組建的第一個團隊、合作的第一個媒體、寫的第一篇文章、培訓的第一個學員、賺的第一筆獎金、買的第一部手機,都來源於此。
這個經歷看似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多少人能做到在自己作為一個外行人的身份時,敢於提出不同意見?並且打電話請教一個對方都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更多的是這些事都讓脫不花覺得興奮,躍躍欲試,而這個就是梁寧在講產品時候提到的「底層操作系統。」
梁寧在講產品時,先講情緒,她認為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其實我們後天學習的東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驅動一個人的,其實是他的內在感受、他的情緒,那是他的底層操作系統。
比如,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持續投入一萬個小時,成為天才,是因為愉悅感的支撐;
一個人兢兢業業,一切以這件事為核心,徹底忘我,很多時候他是因為恐懼;
而一個年輕人,如果他在他的工作中,既沒有愉悅,也沒有恐懼,你基本可以判斷,他在這件事上,不會有什麼成就。」
1997年後一直到2000年,脫不花本來應該去上大學,但是她沒有去,連高中也沒有讀完。從底層操作系統來看,留在北京更能使脫不花感到快樂,在北京經歷的一切都令她興奮。雖然那個時候,脫不花還不清楚自己具體想要什麼,完全憑著好奇和感覺才慢慢走了出來,但人的發展其實遵循一個馬太效應,你上升到的層級越高,就會發現機會越多,那麼也會越來越好。
而且人生不是單一劇本,讀名牌大學、出國留學、拿大公司offer,都只能決定你幾年內混得好像還不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選擇不同賽道的同齡人與自身的差距才會真正看出來。
所以,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很難說哪個選擇就一定更好,但是選擇你所熱愛的,至少在那個賽道上不會跑得太難受。
2
了解領域內和事物背後的本質
行業頂級的人、三教九流,
皆是學習對象
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是可以促使他不斷學習的。
縱觀脫不花的學習對象,不僅有奧美的總經理湛國祥、惠普的CKO高建華、出版人方希,還有牛根生、劉永好這樣的知名企業家,也有明海大和尚這樣的出家人,甚至也能從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中汲取知識和經驗。
有天,脫不花經過一個酒店的會議室,看到裡面正在開一場培訓會,講的是《戰略管理》,她就溜進去聽了會兒。講課的老師是曾先後擔任中國惠普公司助理總裁、首席知識官等職務的高建華。脫不花覺得這課不錯,就去問老師在哪裡還能聽到,老師說這是外企的內訓,不對外公開講。脫不花想社會上聽不到的課,那豈不是更加珍貴,於是就和老師商量,給她所在的公司做內訓。那個時候脫不花也不知道怎麼做培訓,她就慢慢摸索,還真被她搞定了,也因為這件事脫不花進入了培訓業。高建華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最出名的特點是「絕不應酬」。雖然講課的時候侃侃而談,但在飯桌上非常沉默。這為脫不花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她認識到在職業生涯中要專註。從而脫不花在培訓業深耕,而後進入管理諮詢業。
如果說湛國祥給教給了脫不花專業的職業技能,那麼高建華教給脫不花的則是職業道德原則。
在脫不花快到30歲的時候,她迎來了一個恐慌期。她把這個恐慌,告訴了她的出版人朋友方希。後來在方希的指導下,脫不花開始寫作。她將自己十幾年來對商業的觀察和職業活動,都融入到了寫作中,後來成為《財經天下》和虎嗅網的專欄作者。因為寫作,脫不花受邀到電台做一檔商業觀察節目,這個節目播出後,讓她收穫了大範圍業內人士的認可。
所謂的「圈層的力量」,指的是你的收入是你最親近的六個朋友收入的平均數。如果你想提升某方面的能力,你就要結交這方面能力最強的人,這些高手會幫你邁過最初的學習障礙到達拐點。
青山資本的創始人李倩說從小家裡人給了她一個思維慣性,那就是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面,都要先知道這個行業里最好的是什麼樣。
「比如說我是一個日料愛好者,我就喜歡吃壽司,我往往會去想我要吃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壽司,然後我就可以給剩下的這些壽司日料打分。如果進入天使投資圈,乾的一件事情是去見頂級早期創業者,見過頂級的早期創業者之後,才能判斷接下來出現在你面前的這個人大概是多少分。不然的話誰過來跟你聊你都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大部分人現在是覺得邏輯上對這個事情就是對的,但是邏輯對不是核心條件,因為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邏輯都沒太大問題,所以我要見頂級的人。」
就像很多人辦了健身房的卡,但幾乎去幾次就放棄了。但如果你請一個私教,他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制定健身計劃,指導你做最正確的訓練,並糾正你的動作,讓你在幾次後變化就非常明顯。
很多時候,在生活里悟出的道理也常常有用。
之前,脫不花講過一個案例,「用泡妞的經驗做APP推廣,用打遊戲的經驗管理團隊」。聽上去好像八竿子打不著,其實不然。商業無非人性,而人在玩的時候最認真。
2015年生了孩子的脫不花,也從孩子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自家保姆帶孩子特別著急,總念叨著「三翻六坐」,愛和小區其他孩子比。但脫不花說,你不用那麼著急,她一個孩子,未來可能還有100年要走,你讓她跟別的孩子爭那幾十天有啥意義?然後把這個道理放到羅輯思維,也能想明白很多事。
「有時候你會覺得,羅輯思維是個有名的品牌,外界都盯著你看,這就讓你有些著急。但從另一個角度講,羅輯思維這個企業怎麼也要做個十年二十年,急那麼一會兒,也沒用。不能為了趕路而急到忘了方向。」
其實這些都是深度思考的結果。很多人一看到深度思考,就犯愁。到底什麼是深度思考?其實深度思考就是「可以通過一個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或者模式」,然後把這個模式套用到其他事情上。
3
成為自己的菩薩
時時歸零,拿得起放得下
越成功的人越容易產生「認知障」,這個認知障指的是長久以來你所指導生活工作的那套模式。
一個人長期鍛煉一個部位,那麼這個部位的肌肉紋理肯定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經常使用一個思維模式,大腦里的神經系統也會產生相應反應,形成生理上的「肌肉紋理」,進而陷入自己認知里的舒適區。
有段時間,脫不花進入了一個非常舒適的區域。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她,既沒有物質上的焦慮,也沒有能力上的焦慮。她自己有家諮詢公司,最牛的客戶雖然做不到,但手裡的客戶都做得很好,所以好像沒什麼可值得焦慮的了,但她又隱隱覺得不對。於是在2013年到2014年期間,脫不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花很多時間參加各種圈子的活動,了解別人在幹什麼。而當時的脫不花聽到有人在說快速迭代,她連迭代兩個字怎麼寫都要問旁人。就是在頻繁參加活動中,脫不花認識了羅振宇,然後和羅輯思維搭上了關係。
但在羅振宇邀請脫不花加入的時候,要撇開做了多年的諮詢公司轉型去互聯網公司,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後來脫不花什麼都不要了,公司和客戶賬上的錢都不要了,直接就去了羅輯思維。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你會發現脫不花這人很爽直乾脆,當年說不去讀大學就不去了,說放棄經營多年的公司就立馬放棄了。
一個人如果只能「拿得起」,而無法做到「放得下」,那麼很容易陷入自己已有的思維和生活牢籠里。時時清零,是一種「破局」能力。
脫不花曾為自己寫過一個非常謙虛的墓志銘:
「這裡橫躺著的,是一個因為好運氣而橫行了一輩子的人。」
在38歲的時候,脫不花說她給自己「人到中年」的第一個任務,是在得到app上學習了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三十講,一共三遍。一遍聽、一遍對著文稿做筆記,一遍輸出自己的想法。
「這門課程很神奇的不斷喚起我對於自己至今走過的人生歷程的回顧和反思,特別是對於那些屢試不爽的定律的總結。」
有段時期,脫不花讀宗薩蔣楊欽哲仁波切的書,其中一段話令她茅塞頓開:
「學佛之人,與其拜菩薩,不妨就直接觀想自己就是菩薩,觀想菩薩在這種環境中會怎麼做,這是修行的一種方便法門。」
大多數人忙著往外張望,卻忽視了向內審視。情緒、思維、願景等等,只有找到你真正想要的那個東西,才算是活得稍微明白了。
4
尾 聲
有個經典的問題問:有一個鐵軌上有五個孩子,另一個廢舊的鐵軌上有一個孩子。這時有一輛火車要經過有五個孩子的鐵軌,旁邊有個扳道工,他可以改變鐵軌的走向。此時,這個扳道工要如何選擇?
有個答案是:不用改變,讓火車沖向那五個孩子,他們要為自己的錯誤做法付出代價。
其實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怎樣選擇都沒有最佳答案。而時時清零,做出選擇,承擔結果,才是人生的常相。而所謂的對,也不過是暫時和片面的。
參考資料:
脫不花《傳燈記》、
小馬宋《朋友圈的尖子生》。
註:MBA智庫商學苑經微信公眾號「
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授權轉載。
您的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讚賞!!
其他人還愛看: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這65條工作和成長建議,你將受用終生!
985名校院長演講火了: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斯坦福心理教授:壓力面前,除了逃避和死扛,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今年最犀利的演講刷屏: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強烈推薦)
知乎高贊:七種應刻意訓練的思維方式,讓生活慢慢變好
(點擊
藍字
可直接查看,記得分享出去哦~)
▼
▼
MBA智庫聯繫方式:
投稿及內容合作|writer@mbalib.com
廣告及商務合作|bd@mbalib.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