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邏輯思維升級指南」的金字塔原理,有哪些撓不到的癢處?

被稱為「邏輯思維升級指南」的金字塔原理,有哪些撓不到的癢處?

來自專欄消費者洞察

【水伯】《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創始人;

移動網路時代唯一壁壘就是認知,周二有約給思想洗澡讓認知破壁!

金字塔原理

被稱為「邏輯思維升級指南」的「金字塔原理」,有哪些撓不到的癢處?

引語:千古難題被來福解決了

一天,閑來無事,來福和女友在家裡起膩。

女友突然問道:「如果我和你媽一起掉進河裡,你會先救哪個?」

來福一聽,左右為難;急中生智,回答到:「你愛我嗎?」

女友:「愛!」

來福高興的說:「愛我就不要問我這個問題。」

女友沒好臉的回了一句:「好,那我不愛你了。」

來福反問到:「那我又幹嘛還要救你呢?」

------。

如何提供一套靠譜的人類思考、解決和表達問題的思想框架,這個過程裡面最大的難點是「想明白」。如何「想明白」,主要依靠是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準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實際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都沒有複雜到需要特殊的專業知識才可以解決的;那麼按照常識判斷,大多數人在信息收集正確且使用正確的情況下,思考過程和結論基本上一致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收集信息和使用是至關重要的。怎麼樣才能將信息收集且使用正確呢?我們必須尊重我們人類腦子的結構,讓信息更利於我們處理信息;處理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記憶和取捨,而記憶又是取捨的基礎。因此我們看到,金字塔原理教給我們的更多是如何分類,排序和表現。這些其實就是記憶的過程,或者更容易讓我們大腦提取信息的過程,記憶大師幾乎等同於最強大腦,這是一個基本確定的事實。我們大腦最神奇的部分就是只能記住7個同類的東西,鏈接越多越生動,提取速度越快。至此我們看到金字塔原理實際上就是分類,關聯的過程。

一、金字塔原理,「邏輯思維升級指南」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規範動作;其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訓練表達者要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需求點、利益點、關注點和興趣點,想清楚說什麼 (內容),怎麼說(思路、結構),掌握溝通的標準結構和規範動作。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是觀點鮮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與人溝通時,都希望能說到點子上,正面回答受眾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講清觀點,讓你的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呢?

這就要求我們在思考、溝通交流、管理下屬和解決問題時「邏輯清晰」。金字塔原理從「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表達的邏輯」三個方面擬定通用的「邏輯思維升級指南」,並搭建自身個性化的邏輯金字塔結構:

1、思考的邏輯: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將問題的邏輯理清。對此,我們需要三個步驟:

1)界定問題: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這個問題是否成立?即問題是否為偽命題?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思考環節。例如當下創業的共享之風越吹越盛,甚至出現了「共享睡眠倉」,但「共享睡眠艙」其本質並非共享經濟,更應算是一種分時租賃,所謂的「共享睡眠艙」,也是膠囊公寓+互聯網的一種方式。如果平台沒有房間,而是用戶將自己空閑的房間租賃出去,這才是真正的共享。其次,問題出在哪?就像電腦一樣,假使它出問題了,我們需要找出問題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所以界定問題時我們可以使用連續分析法來解決,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就可以了:

(1)發生了什麼事情(此為背景)。

(2)出現了什麼我們不喜歡的結果(非期望結果)。

(3)我們想要什麼結果(期望結果)。

2)分析問題:即弄清楚問題為什麼存在?

我們要將可能會致使問題產生的假設原因按照「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方法分類列出,然後逐項展開分析,最後逐個篩選出擁有最大可能的幾項原因。

3)最後解決問題:最後,對應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2、解決問題的邏輯: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解決問題,僅僅依靠上述三個步驟是不夠的。人類很早之前便意識到,大腦會自動將發現的所有事物以某種秩序組織起來。例如:古希臘人眺望星空時,看到的是由星星組成的某種圖案。我們現在所說的「星座」,也是古時候人類把三五成群的恆星與他們神話中的人物或器具聯繫起來,從而歸納總結出我們現在的十二個星座。大腦會將其認為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組織在一起。我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也會從一些零星的片段描述中,將說話者的思想組織起來,形成我們理解的「語境」。如果說總結是我們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的話,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訓練大腦總結的歸類分組能力,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因為只有金字塔結構才能滿足大腦的兩個需求:

1)一次記憶不超過7個思想、概念或項目。2)找出邏輯關係。

最後,按以下按邏輯順序排列的問題中尋找解決方案:

1.有沒有/可不可能有問題(或機會)?

2.它在哪裡?

3.為什麼存在?

4.我們能做什麼?

5.我們應該做什麼?

3、表達的邏輯: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我們處於較高層次上的思想總是能夠提示其下面一個層次的思想,因為更容易記住。當我們接觸一個新問題的時候,得到的信息往往一下子看上去是紛雜無序、無從下手的,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利用金字塔原理的表達邏輯——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這樣有助於我們快速理清思路,切中問題的要害。

二、被稱為「邏輯思維升級指南」的金字塔原理,還有哪些撓不到的癢處?

《金字塔原理》是哈佛商學院第一批女學員之一,麥肯錫顧問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芭芭拉·明托寫的關於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演示邏輯的書,全套書分為兩本,第一本主要講金字塔原理本身,第二本是實用訓練手冊。《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其實叫做「邏輯思維升級指南」更合適,《金字塔原理》對建立一個金字塔,給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但卻對這些要求如何實現卻語焉不詳。

1、兩種實現金字塔原理的路徑

一種是自上而下法,要求大家首先確定「要論述的主題」,然後「設想讀者的疑問,給出答案,檢查背景和衝突是否引發疑問。」這很好理解,但問題在於,如何設想出讀者的疑問?如何保證設想出的疑問是合理和有效性的?另一種是自下而上法,要求大家首先「列出所有想表達的要點,「然後」找出各要點間的關係,得出結論,倒推出序言」。這也好理解,但問題在於,如何找出各要點間的關係?怎樣保證找出的關係是正確的?

2、歸類分組要求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金字塔的歸類分組要求「每一組的思想都必須屬於同一邏輯範疇」,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怎樣做到這個要求?之後又怎樣驗證呢?MECE(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這個保證金字塔成立幾乎最重要的條件,實現方法也仍然是缺失的。如何保證MECE中所要求的金字塔每個類別和全塔是完全窮盡的?從何種角度思考,能夠完全指導主題在金字塔中的歸類?《金字塔原理》提到的時間(因果)、結構(組織/地點)、重要程度、功能等類別,僅僅是明托給的例子,如果僅從這個四個角度思考,並不能完全覆蓋和指導金字塔中同一層級的歸類。

例如,如果主題是汽車,當討論汽車的顏色、年代、價格、質保、市場定位、關稅、消費群體、生產方式等等的時候,怎樣歸類到上面四項中呢?沒有給出答案。沒有實現的方法和框架,這些仍然都只是要求,一個對理想方向的指南。實現這些要求,仍然還是依賴於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結果依然是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而如果做不到以上這些要求,那麼你構建的金字塔就仍然是混亂的、無序的、經不起推敲的。很多人構建的金字塔,其實是並沒有做到MECE的「偽金字塔」。

3、回答受眾疑問:「結論先行」

就算是結論先行,仍然面臨著:怎麼找到你要提供的前提?找到前提之後,怎麼保證和驗證你所提供的演繹也好,歸納也罷的前提對你的結論是有支撐性的?如果不能找到前提或者保證前提對結論的支撐性,那麼先行的結論就成了脆弱的自說自話了。《金字塔原理》講的邏輯樹也是一樣的問題,「從現狀到目標的解決方案一層層的遞進」這肯定是對的,毋庸置疑的。問題在於用什麼樣的方法和分析診斷工具找到解決方案?也就是邏輯樹上的「果實」怎麼結出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求全責備,畢竟《金字塔原理》我們應該更多將它看作一個指南,它不是體系性的方法和框架。

三、如何構建簡單有效的金字塔結構

在金字塔結構中,各種思想之間只有非常少的幾種邏輯關係(向上、向下或橫向聯繫),這種簡單性使我們有可能找到這些邏輯關係的通用規則。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說、寫、做,如何讓自己發揮出最大影響力?總結這些技巧,一定能有所收穫。

1、依照以下流程將頭腦中的正確觀點理出來,構建你的金字塔結構

1)畫出主題方框:也就是金字塔最頂部的方框,在框中寫出要討論的主題;

2)確定主要問題:確定文章的讀者,也就是針對的什麼對象?希望能夠回答讀者頭腦中關於該主題的什麼問題?

3)寫出對該問題的回答:如果尚不清楚,請註明你有能力回答該問題;

4)說明「情景」:將要討論的主題同「情景」結合起來,作出關於該主題的第一個不會引起爭議的表述;

5)指出「衝突」:想像一下,當讀者表示同意,點著頭說:「對,我知道這個情況,有什麼問題嗎?」的時候,你就應當考慮「情境」中發生了什麼能夠引起讀者疑問的衝突;

6)檢查主要問題和回答:對「情境」中「衝突」的表述應當能夠直接導致主要問題的提出。有時可能「情境」中的「衝突」同主要問題不相符,這就需要重新進行構思。

2、判斷問題的存在並解決問題

判定問題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經過一定努力得到的結果和希望得到的結果之間是否有差距。序列分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技巧:

1)有沒有/可不可能有問題(或機會)?

2)它在哪裡?為什麼存在?

3)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

4)問題的答案則是金字塔的思想。

問題說明已有的和想要的之間存在差距,而差距則來自某一情境。界定問題的框架就是從情境開始展開要素。其最大的好處是很容易把問題界定轉換成序言。找出困擾事件。某些事件的發生困擾了結構或流程的正常運行,並因此引發了非期望結果。展開問題的各個部分,目的是搭建一個粗略但清晰的框架,以幫助找出你在理解問題上的差距,並圍繞這些差距寫序言。問題展開後,下一步就是尋找讀者的疑問。

3、結構性分析

收集信息——描述發現——得出結論——提出方案,是分析問題的標準程序。而為了最有效地找出結論和行動方案,分析人員必須有意識、有條理的去收集事實,從中得出邏輯上一致的發現。即使有了完整的數據,要組織好自己的想法並在最終報告里清楚地表達觀點還需要大量的努力。最原始的方法是把事實按運營、營銷、增長預測和主要問題等標準進行分組。為了準備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你必須認真研究問題所在領域的結構,即界定問題框架中的序幕和切入點。為了深入進去,你需要採用合適的診斷框架。總而言之,結構性分析方法只有三種:劃分結構、尋找因果關係和分類。為了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來建立診斷框架。

四、金字塔原理:讓100的智商的你搞定160智商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如果你在30秒鐘的時間裡,無法表達清楚,就很有可能喪失了自己繼續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面試。工作不僅要乾的好,也要說的好。年終報告寫不好,彙報工作說的不清楚,怎麼可以升職加薪賺大錢?為什麼有的人說老半天都說不清楚自己的觀點,而有的人三兩句話就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說這裡有兩個故事:

版本A:除夕夜,一個白髮老人把兩張紅紙貼在門上,點燃了蠟燭和爆竹。於是怪獸就被嚇跑了,哦,這個怪獸頭長尖角,長年深居海底,對了,這個怪獸就叫「年」,就是因為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老人才那樣做的。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戶戶燭火通明,燃放爆竹…對了因為每到除夕,年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版本B: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這個怪獸頭長尖角,異常兇猛,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子裡的人應該怎麼辦?這年除夕,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幫助村民解決了這個問題:白髮老人把這兩張紅紙貼在門上,點燃了蠟燭和爆竹;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看到這種情況,就被嚇跑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戶戶燭火通明,燃放爆竹。

你看,同樣一個故事,但是版本A看起來邏輯混亂,版本B卻清晰明了。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異?毫無疑問,是邏輯!表達的邏輯讓100的智商的你搞定160智商的事情!

首先第一個原則是引出疑問。在版本B的故事中,首先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然後講出了故事中的衝突點:這個怪獸頭長尖角,異常兇猛,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通過故事的背景和衝突點引出了讀者的疑問:村子裡的人應該怎麼辦?

第二個原則要結論先行。引出了讀者的疑問之後,立刻給出結論。比如這個故事的結果是: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幫助村民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三個原則是歸納分類。在具體的敘述故事內容的過程中,不要一股腦兒把所有事情拋出來,你要按照順序把內容進行歸納。

第四個原則是邏輯排列。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把故事具體的排列出來,並表達出來。

1、引出疑問

1)為什麼要引出疑問呢?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經驗,自己的視角和自己的興趣點,所以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所以我們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要先用引出疑問的方式讓對方的注意力關注到自己將要提出的問題上。

2)怎麼引出疑問呢?

講故事是一個傳統的套路。即用一個故事的方式把對方的注意力帶入到某個背景之中,所謂背景,也就是觀眾必須要知道的故事發生的場景或者情景。然後在這個背景之下製造出某些關鍵矛盾,也就是衝突,從而引發觀眾的好奇。基於這些衝突點,提出關鍵的問題就是引出疑問。最後,立刻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2、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可能是邏輯化表達中最重要的一個技巧。也是所有人可能最難以改變的表達技巧。因為人人都是用演繹推理來思考的,這是人人固有的思維方式。比如一個常見的情景:一個實習生向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嗨,經理啊,老王說他今天下午的會議來不了了。小李的秘書說,小李明天晚上才能從國外趕過來。張姐說她不介意晚一點開會,她覺得明天開也行,但是明天中午之前她沒時間。還有會議室明天被佔用了,但是後天還沒有被佔用。我覺得會議要不改到周四吧?你覺得呢?經理這時會怎麼想?哇,你講了半天才講到要「建議把會議改到周四」,而且陳述了一堆事實,毫無邏輯可言。其實 實習生的表達過程就是演繹推理。基於一系列的證據和事實等,然後說出自己的結論。實習生把自己頭腦里思考的過程簡單的說出來。應該怎麼改正自己的表達順序呢?使用歸納推理的方式來表達。

比如實習生要這樣說:經理,我建議把今天的會議改到後天;

因為:老王和小李今天來不了了,所以今天不行了;

會議室明天被佔用,所以明天不行;

而後天大家都能到場而且有會議室。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清晰明了了?在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大家都挺忙的。所以如果有人問什麼是提高溝通效率的最好辦法?那一定是結論先行。把結論放在前面。所以,我們都是用演繹推理來思考的,要用歸納推理來表達。

3、歸納分類

如果我給你一串毫無邏輯的事物讓你去記憶:報紙,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蘋果,橘子,鹹鴨蛋,胡蘿蔔。那麼很大情況下,你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它們記住!為什麼呢?因為人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所以當我們的大腦需要處理很多的項目的時候,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項目分類歸納到不同的邏輯範疇中,便於大腦記憶。

例如把這9種食物按照食物的屬性進行分類歸納:

1)水果類:葡萄,蘋果,橘子。

2)蔬菜類:土豆 ,胡蘿蔔。

3)蛋奶類:牛奶,酸奶,雞蛋,鹹鴨蛋。

這樣就變得容易記憶了吧。

4、邏輯排列

關於邏輯排列有且僅有四個情況:

-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程度順序。

1)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例如人是會死的,亞里士多德是人,所以,亞里士多德是會死的人。

2)時間順序(因果順序)也是最常見的排列順序。

比如當你需要採取多種行動(如解決問題的3個步驟),以取得該結果時,這些行動就構成了一個過程,流程或者一個系統,就是共同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的集合。

3)結構順序,常見的結構順序就是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了。

在企業管理中,一般是根據職能來劃分組織。一家公司也就根據這個原理來進行組織架構的。比如一家互聯網公司會劃分成產品部,運營部,技術部,市場部等等。

4)程度順序也就是問題的重要性程度。

從重要性的高到低,即從重要到次重要的順序排列,這就是程度順序。

總結以上,在我們表達自己觀點時,首先將觀眾的注意力置於一個特定的情景之中,然後製造其中關鍵的衝突點,即通過背景和衝突的鋪墊,引出疑問。引出觀眾的疑問之後,立刻拋出你將要論述的結論。將自己將要的論述的相關事物進行分類,拆分成一個個點,最後按照邏輯的順序進行排列,表達出來。這就是《金字塔原理》提倡的邏輯化表達。3歲小孩都能懂,80老翁做不到。這4個原則學起來很簡單,能夠做到卻有些難。必須要在每一次表達自己觀點時反覆練習,像賣油翁一樣長期反覆的去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下次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信手拈來…

彩蛋:當女人抱怨時;公眾號:SFA-0002

女的抱怨時,男的千萬別給她的抱怨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順著她的話附和幾句就對了。

例如:「堵車真煩人!」你為什麼不走另外一條路?錯

我就說「應該早點出門!」大錯!「下次還是我開車吧。」特錯!

「是啊,真煩」對!「是啊,真煩,我們一會兒去吃好吃的吧!」大對!

「是啊,真煩,我們一會去吃好吃的,再給你買幾件漂亮衣服吧。」太對!

金字塔原理教導我們「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感性切入,理性回歸。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針對任何事任何人的講話一定準備的4個問題:

1、說什麼:信息、觀點、主張。

2、怎麼說:思路、順序、結構。

3、目的。

4、好處。

-End-


推薦閱讀:

書單|提升邏輯思維,從這10本書開始
筆記運用邏輯思維記錄,條理更清晰
如何克服當眾說話緊張無邏輯?看文這篇文章,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怎樣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TAG:思維能力 | 邏輯思維 | 金字塔原理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