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藥最容易犯的七個錯誤,你知道幾個?

寶寶用藥最容易犯的七個錯誤,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多數用藥問題並不是藥物本身質量不過關,而是由於選擇或者使用藥物不當造成的。

寶寶生病吃藥後,有時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寶媽開始擔心這是不是藥用得不對或者寶寶的病情加重了。

其實,這很有可能是我們對藥物的使用不夠科學造成的。茸馬醫生根據臨床經驗,整理出來了七個寶寶常見的用藥誤區,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搞混藥名,看錯包裝

《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計顯示,有近1/4的用藥錯誤是因搞混藥名所致。例如,用於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於兒童感冒癥狀的泰諾。對於兒童高燒不退,多數醫生會建議使用泰諾林,這時如果搞混藥名選擇了泰諾,則可能燒沒退下來,反倒給寶寶帶來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藥品包裝相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的不同藥品。所以,如果家裡備了同一藥廠不同藥品的家長要小心區分,給寶寶用藥前切記仔細核對,以免拿錯葯,用錯葯。

弄錯劑量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家長們要仔細識別。

美國曾曝出這樣一條新聞:一種抗過敏的滴劑,兩歲以下兒童每次用的劑量是0.25毫升(相當於2.5毫克),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出於自身習慣寫成了2.5毫克,家長沒有發現這其中的差別,把2.5毫克錯看成2.5毫升,導致寶寶藥物中毒。

所以在用藥劑量上,家長們一定要謹慎再謹慎,防止意外的發生。

幾種葯同時吃,中西藥混吃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以為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於是中藥加西藥,多種葯一起服。

事實上,無論中藥還是西藥,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泄清除。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盡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以免造成肝腎損傷。

如果病情需要多葯同服,需要注意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複用藥,加重不良反應。

替換高清大圖

中藥純天然,服中藥更安全

西藥由於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的,所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里註明。中藥由於是祖國醫學文化的傳承,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里的不良反應通常註明「尚不明確」。

「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不代表安全。所以茸馬醫生提醒家長不要隨意給寶寶吃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

保健品當糖吃

有些家長擔心寶寶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為了能夠吸引寶寶,保健品通常被做得外觀可愛並且可口,以至於不少寶寶把保健品當糖吃。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吃多了也會中毒,家長們要提醒寶寶這不是糖,並且存放在寶寶碰不到的地方。

替換高清大圖

濫用抗生素

寶寶感冒發燒,家長們首先擔心的是發展成肺炎,於是給他們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

但實際上,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細菌性肺炎,但不能預防肺炎,預防肺炎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葯的概率,導致寶寶一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常見的誤區:

◆ 病好了就立刻停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沒有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葯。

◆ 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並不是吃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

◆ 抗生素越新越好。但事實上,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

洋貨一定好過國貨

許多家長更願意相信進口藥物,因此選擇海淘藥品(即通過互聯網進行境外購物),但這裡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

◆ 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了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

◆ 由於對網路商家缺乏監管,所以很難保證海淘藥品的質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

給寶寶用藥,茸馬醫生建議家長一定要謹遵醫囑,用藥前要仔細確認好藥品的選擇和劑量是否正確,不要擅自給寶寶使用其他藥品和保健品。


推薦閱讀:

家庭防蚊秘籍:盤式蚊香影響健康 蚊帳高效安全
流言揭秘:長期服用益生菌會產生依賴性嗎?
【長壽秘訣】百歲老人健康長壽的8個四字箴言!
夏季容易上火?吃點西洋參降降火

TAG:用藥 | 藥物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