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桌子越亂的人越牛,而是牛人的桌子才「亂」

並不是桌子越亂的人越牛,而是牛人的桌子才「亂」

在一個相當偶然的時間,又相當偶然地發現了一篇舊聞,說是德國一個科學究小組通過研究發現,「使用凌亂的辦公桌反而能夠讓人們考慮問題更加仔細和清楚,因為面對著周圍的混亂,他們會努力簡化手頭的任務。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蒙圈,其實用一句話就能解釋,如圖:

於是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辦公桌……

不要震驚,圖片來自網路,並不是本人辦公桌的實拍。但作為一個長期伏案工作的普通上班族,辦公桌大概是個什麼樣子,大家請自行腦補吧。

但這個話題還是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隨意查找了一下。結果是不查不知道,居然真就發現相當多的大牛人們是「桌面散亂愛好者」。

比如大作家馬克·吐溫……

再比如鬼才馬克·扎克伯格……

不要以為這只是他們叫「馬克」的專利,除了他們外,還有一位重量級大牛明確要求不允許收拾桌面,一定要維持現狀的……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那怎麼可能。既然是牛人,就絕不會只提要求不作解釋,他們一定會讓你「知其所以然」的。故而,愛因斯坦他老人家是這麼說的:「要是亂糟糟的桌面意味著雜亂無章的頭腦,那空桌面意味著什麼呢?

這還不算完,更有直接的,甚至上升到「著書立說」的層面了……

當然,其實這種所謂的混亂是有著科學的解釋的。德國的研究小組人員就解釋稱,「視覺和心理上的雜亂會對人們產生一種強化作用,迫使他們更加集中精力認真思考」。

而另一個美國研究團隊也得出了「雜亂無章的環境具有啟迪性,使人掙脫傳統的桎梏,生髮出全新的見解」的相似結論。

看到這,是不是有一點震驚呢?是不是有一點意外呢?是不是還有一點小激動呢?是不是警覺原來自己和大牛們之間,只差了一張散亂的辦公桌和一個雜亂的環境啊!

但是,請先清醒一下。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兩個問題,然後才能判斷你和大牛們究竟是不是真的只差了一張桌子。

一、亂

首先要區分清楚「亂」的種類,一種是散亂,一種是髒亂。

很明顯,上述的大牛們的「亂」都屬於前者。而這種「亂」恰是創造力的由來。

環境對大腦創造能力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散亂的桌面則會帶來更多驚喜。桌面在亂糟糟的同時,其內容卻會最大程度的豐富起來。並且當這些內容都被一一鋪平,讓人能一目了然的時候,兩個甚至更多的本來毫無關聯的東西就具備了恰巧「混搭」在一起契機,進而為新想法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而另一種「亂」,卻不是創造力的由來,而是創造力的墳場。

我想這一點不必過分解釋吧。腦補一下,當你身處一個垃圾滿目、贓物亂堆的環境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會產生的只能是趕緊離開這個「要命」的地方。而對於這種環境,其實我國早在古代就已經給出了非常精闢的指導辦法,叫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所以,首先得擺脫「髒亂」,才能晉級到「散亂」。

二、誰亂

如果說「亂」屬於客觀條件,那麼「誰亂」則是「主觀事實」了。

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發現,「擁有凌亂桌面的人更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而桌面井井有條的人比較守規矩,也不太冒險嘗試新鮮事物」,這便是「主觀事實」。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工作室,「知識就是力量」便出自他之口

首先,那些不喜歡保持「整潔」的人,他們具有在散布桌面的書籍、隨意展開的筆記和「星羅棋布」的便簽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超強的組織,又能輕鬆調和多而雜的資料和思維,並將其再次排列組合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做得到「形亂意不亂」。

其次,他們主觀上是接受並享受這種環境的。他們覺得這樣的環境令其感到舒適,反而能讓自己更專註。換言之,在這樣的氛圍里,他們才能「羽化而登仙」。

所以,說到底,還是要首先弄清楚自己究竟更適合哪種環境。否則盲目地追求形似,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麼——邯鄲學步,要麼——東施效顰。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句,如果你的公司有明確的」辦公6S「要求,那記得一定要按照公司的要求來做啊!

在你還不是大牛的時候,得到該得的工資才是硬道理呀!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繫)

了解更多過,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核桃課。


推薦閱讀:

職場「夢境」,你在第幾層?
職場:人際關係中令人叫絕的三個心理學「效應」
信貸員在職場中必知的9大黃金定律!
【職場】為何越努力反而越焦躁?
職場人際學:熟人關係中的四個層次

TAG:教育 | 教育培訓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