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季預熱 | 文書這麼寫,更有機會俘獲美國頂尖名校的心哦!

申請季預熱 | 文書這麼寫,更有機會俘獲美國頂尖名校的心哦!

1 人贊了文章

對於美國名校,尤其是TOP30的頂尖院校,申請的學生們在高分,在課外活動,在才藝技能上,都難分上下。大家都很優秀,又如何才能讓自己具有獨特性,從而不可替代呢?

身份認同,則成為學生與他人區分開來,讓招生官看到自己,實現脫穎而出的關鍵。

一個人的社會身份,通常源自成長地方、家族傳承、信仰信念,和社群團體,找到自己的身份歸屬後,學生可通過申請文書展示自己的身份認同。更多關於美國大學為何重視身份認同的內容,可點擊上方的文章合集回看。

在大學申請需要提交的材料中,如成績單,文書,推薦信,個人簡歷等,文書是學生唯一能100%把控的一項。提前就能知道文書的題目,得以有充分的時間準備。

通過文書直接對話招生官,呈現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價值觀,展現內在獨特的個人品質。

今天選了2篇文書,分別來自兩位不同的學生,一位文筆細膩,一位典型理工思維,但我相信大家看了這兩篇文書,也都會被文章後的他們所吸引,這也正是我想說的獨特身份認同的魅力所在。

案例1:身份認同-成長地方

學生背景

學校:廣州某國際學校

SAT:2200

TOEFL:108

專業:人類學

申請院校:范德堡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

入讀院校:范德堡大學

文書選段

「你覺得自己屬於哪個城市?是重慶還是廣州?」每年無論在哪邊過年,團圓飯上我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每到這時候,我就低頭瘋狂往嘴裡塞食物,既避免沉默的尷尬,也企圖矇混過關。可當我塞完,抬頭擦擦嘴角,卻發現七大姑八大姨還盯著我,等著我的回答。「我...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訕訕地答道。

我並沒有說謊。我在重慶出生,在那待了6年。然後來了廣州,在這待了11年。兩種方言我都會講,也習慣了這兩個城市的氣息。

我的家庭很特別,來自重慶的母親,典型火爆脾氣,無辣不歡。來自廣州的繼父,生性溫和,啥都吃,但唯獨不好辣。還在重慶時,我嘗遍了當地火爆熱辣的火鍋。後來隨繼父到廣州後,我又在鮮美濃郁的粵式火鍋中獲得莫大的滿足。

這兩個城市的記憶,在腦海中交織,我無從分辨自己屬於哪邊。可對我的父母而言,情況就簡單得多: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賦予了他們獨特的口音,獨特的食物品味,甚至是獨特的脾性。

後來有天,我在沃爾瑪偶然看到一口「鴛鴦鍋」,鍋的中間有銅片隔開,就像「陰陽」標誌。我把那口鍋買回了家,左邊煮重慶菜,右邊煮廣州菜。兩種風味在鍋里共存,一邊熱辣重口,一邊溫和清淡。突然覺得我家就像這鍋,重慶媽媽和廣州爸爸既和睦相處,又保留著各自對生活的獨特態度。

我爸媽都喜歡上了用這口鍋,而當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邊時,我也能兩種都吃到。吃著吃著,我突然發現自己有了問題的答案。其實,我就像中間的銅片,同時吸收著兩邊截然不同的香味。我希望帶著這段特殊的成長經歷,讓兩邊的獨特風味都能保持下去,讓自己兼容二者。

「我屬於中間。」後來再被問起,我都這麼回答。七大姑八大姨聽後都聳聳肩,顯然不滿意我這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可我自己卻很喜歡成為這個「銅片」。為什麼我就不能嘗試連接兩個世界,同時體驗兩種不同的文化呢?

同樣的,我也想成為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的「銅片」,同時體驗東方與西方。藉由我過往在中美不同體系下的教育經歷,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促進同學間的跨文化交流,並與他人一同創建學校更好的未來。

導師評語

這位女生對人文科學非常感興趣,這興趣源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美食&旅行。在這篇文書中,她運用獨特的「鴛鴦鍋」比喻自己身上的跨文化背景,強調了自己希望兼容不同文化特性的理念。作為文化的連接,她從最初的困惑,到最後理解爸媽之間差異性的同時,堅持自己的獨特性。

這段特殊的成長經歷,特殊的文化背景,讓她渴望成為一名人類學家,專註於研究世界的不同文化。我想,當招生官讀到無數篇空談自己對某某專業感興趣,未來願意努力學習的文書,感到審美疲勞之際,這樣有趣的故事自然會讓人眼前一亮吧!

案例2:身份認同-家族傳承

學生背景

學校:廣州某國際學校

SAT:2000

TOEFL:100

專業:環境科學

申請院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入讀院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

文書選段

廚房裡飄出粵菜的獨特香味。接著爺爺端著各式佳肴走出廚房,我家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也就開始了。

「我以前,還修過收音機...」我的爺爺,一位退休的小工廠老闆,又開始吹噓自己年輕時的事迹了。他總愛提當年的風光史:從一個窮工人變成小工廠老闆。我爺爺會修的東西其實很多,小到玩具大到椅子。然而,他最自豪的還是年輕時修過的那台收音機。

在上世紀60年代,收音機還算是全新的高科技產品。「我們家可是當時最早擁有收音機的,」他回憶道,「那時大家都是來我家一起聽電台節目的」。後來收音機壞了,但修理費用不菲,爺爺決定自己動手,整整摸索了一夜後,收音機還真被他給修好了!

「我18歲的時候,都會修電梯了呢!」我爸直接打岔,搶先爺爺說道。我爸當年輟學後就進了電梯廠幹活,每天爬上電梯的桿軸,檢查各種機器的精密部件。「我現在還能修電腦!」他繼續自誇道。

當年我爸看到科技行業的潛力後,還創辦了自己的IT公司。但回到了家裡,他依然是修理工,他負責修葺陽台的洗手台,還有雨後被水淹的花園。他好像很堅持「男人就應該會修理東西」的概念,每回修東西,他都把叫我一旁看著,或直接讓我上手試試。他就像個嚴格的老師,一直向我強調:「要麼別做,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而我好像真的繼承了他倆的「修理」基因,也喜歡修東西。只是,我跟他倆有些不同,我想修好的東西,並不是收音機,也不是電梯,而是我家鄉鎮上那條被污染的河流。

在我出生前,那兒的工廠就已經開始把廢水偷偷排到河裡。還記得上小學時,每天經過那兒,都得捂住鼻子加快步伐。後來我媽告訴我,20年前它曾是條無比乾淨的河流,孩子們還經常下去抓魚玩耍。如今,看著這條可怕的河流,我多想清除它表面的黑油,河床上的垃圾,恢復它原有的清澈。

佛山,這座工業之城,我見證了工業帶來的經濟發展,卻也目睹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這種工業發展不可避免地破壞著生物系統。我想,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不應建立在無止境的環境破壞和污染上。相反,人類必須在自然與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所以這次,我想變成幫助達成這種平衡的修理工。

導師評語

這位學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理工男,課外活動也不多。我記得他只做過四川熊貓基地的義工,和在廣州的支教。同眾多中國的理工科學生非常相似,亮點並不多。但在文書中,他融入了家庭真實的故事,還原了爺爺和爸爸帶給自己的影響。

從小根植在自己內心的「修理」基因,在最後升華到修理家鄉佛山受污染河流的夢想,引出環境污染與人類發展的議題。這種敘事手段,既修飾了學生偏弱的課外活動背景,還能讓招生官感受到家庭為孩子注入的那種使命感,擺脫了情感漠然的刻板理工男形象。

由此看出,當學生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並將其融入到文書時,就彷彿賦予了文書靈魂,讓招生官感覺到學生是一個活生生、有溫度善思考,且獨一無二的人,在一眾勢均力敵的競爭者中瞬間就凸顯出來了。

考慮到文章篇幅,今天只講了「成長地方」和「家族傳承」這兩大類,下周會再繼續用真實案例,讓大家感受如何在文書中體現自己「信念信仰」和「社群團體」帶來的身份認同。


推薦閱讀:

EA、ED、RD、RA完全解讀
美國賺錢最多的大學原來是他
英國留學到底要花多少錢?
孩子的留學夢一定要無條件支持嗎?
GPA低,依然可以申請到優質美國大學!

TAG:留學文書 | 留學美國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