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努力就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1 人贊了文章

-01-

在網上看到一個紀錄片《出路》,導演鄭瓊跟蹤拍攝了農村女孩、小鎮青年、一線城市的少女三個不同階級近7年的變化。看完令人心唏噓不已!

紀錄片從2009年開始拍攝。

馬百娟,來自甘肅的農村孩子,12歲才上小學二年級。她上學的地方只有2個老師,5個學生。雖然家裡窮,學校條件也不好,但是她特別喜歡讀書,她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大學,也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

徐佳,來自城鎮農民工的孩子,他是一位復讀生,為了考上大學他已經復讀了3年。在家人看來,農民工的孩子只有讀書這一條路,所以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學再辛苦幾年也無所謂了。後來他終於不負眾望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

袁晗寒,一位來自北京的女孩,父母都是北京人,從小就上最好的幼兒園、初中,也讀了最好的美院附中,17歲選擇從美院附中退學。輟學後她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打發的時間。她說:我從來不會關心我處在哪一個階層,不會餓死就行。

3年後,導演再次跟蹤3個人,此時3個人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農村女孩馬百娟在體型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此時的她已經輟學。有時她會坐在橋上一個人發獃、搖頭,她有很多憧憬,也有很嘗試,但是因為太多的限制,導致她根本沒有機會去做。接下來等待她的就是找個人結婚、生子。

因為在偏遠的農村,女孩沒有太多的選擇,就像她父親說的: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書多少念一點,夠用就好。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一群人都在給女孩灌輸這種思想。沒有人告訴過她們女孩子還有其他的選擇或許她們也沒有其他選擇。

此時的徐佳已經大四,馬上面臨找工作的問題,因為學校並不是211院校,所以找工作時並不太順利。後來經過不段的投簡歷、面試,最終他進入了一家保險公司做推銷員。其實此時的他根本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更多的是肩負著一家人的希望。

而那個北京的女孩徐佳已經去了德國,她最大的敵人是如何對付無聊的時間,所以有時她會接一些小活,也會回國看看國內的與藝術相關的工作。

跟拍到2015年時,3人的命運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孩子馬百娟已經結婚,嫁給了她表哥。導演給她打電話時已經不願意接了。此時的她已經放棄原來的夢想,選擇對這個世界妥協,或許在她看來這是她唯一的出路。

城鎮青年徐佳在找到工作後,選擇與自己的女友結婚。他是三個人中,唯一一個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的人。脫離了小城鎮,在城市裡定居,過上了比上一代更好的生活。

北京女孩袁晗寒從德國回來,依舊無憂無慮。2018年她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成為了一名ceo。

三個年齡相似的孩子,因為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背景、經濟背景,幾年以後,每個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這原本就不是一個公平的世界,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終點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02-

還記得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說的一段話: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縱觀今年的各省狀元,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的終點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以653分榮摘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卓汐聰,父母優秀,家風良好,愛好籃球。此外,他還在實外藝術節中擔任主持,並自導自演《趙氏孤兒》舞台劇。

安徽高考文科第一名,是來自合肥一中的鄭辰筱,父親是警察,母親經商,從初中開始她就已經跑遍了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全球十多個國家,12歲時還一個人去美國研學旅行。

河北省文科狀元是一位來自石家莊精英中學的郭家萌同學,她說受爺爺影響較大,從小爺爺就一字一句的教她背誦詩詞。

好的家風與良好的教育以及優質的資源,這些所有的因素相加,最終導致結果不同。社會的階層讓更多寒門學子在這場競爭中落敗。

-03-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努力就可以考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麼做?

一個叫Umika Chan的清華學生回答了這個問題,看完很扎心。

他說剛入清華的時候,第一節課老師讓他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

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親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他說老師每年都會在清華做這個問卷調查,每到一個大學講課也會讓那裡的同學做一份。得到的調查結果大同小異。

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上清華的學生,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的教育理念,以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與視野,你能夠接觸到的資源與機會。

那個老師對他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04-

在北京工作時,聽過一場小升初的講座。聽講座的都是70、80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都在上小學。講座的老師說:從3年級就要開始為孩子準備大學的事情。因為小升初要看最近3年的成績,上一個好的初中才有機會進入一所好的高中,上一所好的高中才能讀一所好的大學。

大多數北京的孩子,從3年級開始就開始參加各種數學競賽,作文競賽。而參加這些比賽需要報各種輔導班,輔導班要花好幾萬,但是為了能讓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未來,父母也會為了孩子拚命的努力。

在北京已經佔據著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的他們,還在這麼拚命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努力。其他地方的孩子,甚至的十八線的農村孩子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因為貧窮地方的孩子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暑假放假不會報班,更沒有機會培養各種業餘愛好。農村孩子從小玩的是泥巴與玻璃球,而城裡的孩子卻在上各種興趣班。

你要說農村的父母不努力嗎?錯了,他們很努力,他們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了,能做的都儘力做了,也知道一個好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未來有多重要,但是由於自身條件限制,他們只能做到這些。

就像前面的紀錄片中,導演給徐佳看到了袁晗寒的生活。徐佳說,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的下一代會達到袁晗寒的生活。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考就是唯一的捷徑。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本身就不公平,也接受這種不公平,所以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現在努力一點,給下一代一個更高的起點。

個人簡介:

西渡橋:畢業後成了一名北漂,理科生偏有有個文學夢。


推薦閱讀:

清華大學的校花等
觀點· 聲音|清華大學劉震:《平凡的世界》與精神傳承
清華大學 米花喬
哪種「學渣」可能上清華?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階級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