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國留學生面臨的心理挑戰丨心理諮詢師話你知
來自專欄微光諮詢
SC特邀作者Double V
閱讀時間:5分鐘
作者簡介:Double V目前在紐約社區心理門診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提供各個年齡階段的個人諮詢和家庭諮詢。主要針對因環境壓力,父母教育,人際關係問題和家族精神病遺傳因素所導致的各類心理疾病進行治療,並且提供個案管理和危機干預。
Part 1:留學海外的背後
留學生顧名思義即為留洋接受各類教育的學生,他們因為求學分布在不同的國家。
隨著中國留學生人口不斷增長,困擾著留學生的問題也開始逐漸變得繁多並且複雜化。其中包括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期間的環境適應,語言障礙,文化衝擊,學習壓力,社交關係,等等。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導致了中國留學生身處異鄉的孤獨和無助感,從而進一步的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想像一下除了我們每日都得應對的生活中的煩惱之外,還有面對一些額外的社會環境和文化上的挑戰並缺乏社會支持的情況下,留學生還是要拖拽著疲乏的身軀完成課業要求。在需要支持和幫助的時候,他們面對的是始終都做不完的學習任務,想到的是家人寄予他們的厚望,感受到的是一種看不到光明的絕望。
(圖片來源:網路)
正因如此留學生家長和從事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開始更加關注留學生群體的各方面健康,同時也提倡開展更多心理服務資源讓中國留學生更容易取得他們所需要的專業幫助, 讓他們在海外留學的經歷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壓力。
Part 2:誰是留學生?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生活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這一個具有多樣性的群體。正如紐約市這個大熔爐里的共存著的來自於各個種族和文化背景的移民,中國留學生也不例外的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文化和背景。
大家對中國留學生的刻板印象也許是他們都來自富裕溫馨的家庭,同時忽略了那些來自於普通家庭到美國求學,想要闖出一番天地的貧困留學生。在此我們還要考慮的是學習頂尖的留學精英,也有一些是出生在經濟貧困且缺乏父母關愛的家庭,和那些出生在經濟富裕的家庭的留學生,他們在父母離異或者家人備受心理和精神疾病折磨的環境中成長。每一個中國留學生的背後都有一段豐富的個人和家庭歷史。
(圖片來源:網路)
在我個人的臨床工作經歷中發現,來尋求幫助的留學生多數是沒有太大經濟壓力的。一開始他們覺得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不太大,只是在親密關係中一直找不到自我或無法控制某些情緒以及行為,於是兜兜轉轉總不能得到一段穩定的關係。
經過詳細的家庭和個人心理社會評估,令人驚訝的是那些隨之被揭露的家族嚴重精神病史以及自殺的傾向。看似已經是過往童年模糊的記憶,卻無時不刻地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的質疑和維持一段健康親密關係的能力。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會時不時的察覺到他們不斷的想要持有主控權,無止境的要求肯定的答案使其安心, 和對於生活中的突發性改變所表現出來的無助和恐慌。令我欣慰的是他們最終慢慢的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背後的需要,並且意識到失控本身就是活著的一部分,我們都一樣。
Part 3:剪不斷成長的影子
當我在思考和整理我的個人臨床心理諮詢經驗的期間,我的思緒降落在一個充滿希望的視角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留學生身上具有的堅韌和反彈性。
即便他們成長在功能失調甚至導致創傷心理的家庭中,他們以自己頑強的求生意志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也許他們的心理防禦機制長期下來影響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態,但在這個問題上值得關注的是如何治癒這些心理障礙。
(圖片來源:網路)
眾所周知,除了顯著的家庭遺傳基因之外,多數心理問題是由負面成長經歷與不良家庭環境導致。所以我們有必要去探討一下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的養成。我會聽到一些:飽受心理疾病折磨的病人談及自己和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不容小覷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形成了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深藏在性格中的負面情緒以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成為過去,記憶卻猝不及防的被某個熟悉的瞬間觸發,這類情況並不罕見。
在我與病人的治療過程中,這些實例無一能完全脫離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留學生對心理諮詢師是有一些明確的要求的,這說明他們願意為自己的需求發出聲音。
和病人的心理治療的關係是會隨著治療的階段而改變。當然,這關係有時候會是非常愛恨交加。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病人,因為有自殺傾向被送往醫院,入院兩個禮拜後被轉介到我的工作機構接續接受心理治療,她要求換一個心理諮詢師,我的團隊通過討論後決定讓我接手這個案例。
在這個病人的身上我看到了父母本身的焦慮和對孩子的過高要求,所造成孩子對自我的努力成果得不到滿足,並且對於負面情緒的難以容忍,從而使用不健康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自殘或者暗自哭泣。
留學的經歷進一步加劇了心理問題,孩子從父母身上也會了如何的對自我價值進行貶低,對於朋友的離去無法適應,長此以往失去了對生活的樂趣和活下去的動力。
我記得她曾經說過「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物品,他們讓我怎樣我就怎樣。我甚至覺得我們是以互相憎恨的方式存在的,總之我做什麼都不對。」不禁讓我感嘆家庭系統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之深刻。
長期的心理問題造成對自我和人際關係的扭曲的認知模式,繼而遠離人群,在孤立的生活環境中又進一步的影響了心理健康,以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然而由於社會上對心理健康方面的認識有限,甚至對接受心理治療貼上的污名,讓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害怕和羞恥感而不願意尋求專業幫助。
一些常見的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適應性障礙,抑鬱症,焦慮症,躁鬱症(也稱雙相情感障礙),社交恐懼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
在我的個人臨床心理咨工作中,中國留學生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學習壓力,社交孤立,依戀障礙,家庭精神疾病遺傳,童年成長的心理創傷,身份問題,經濟困難,來自於父母的壓力,以及就業方面的競爭壓力。
Part 4:抑鬱症≠缺乏意志力
曾經有這麼一個病人決心通過自己的意志力來克服抑鬱症,於是拒絕心理治療。經過幾個月的痛苦掙扎,直到社交關係和每日功能都有明顯下降,才不得已來求醫。
(圖片來源:網路)
這位孤身一人在紐約奮鬥的留學生比較自我封閉。因為家裡有著抑鬱症的遺傳基因,不想讓自己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選擇了對自己比較殘忍的方式去面對。忍受著每天日夜顛倒的生活規律,以自殘來告誡自己曾經痛過。一面承受著經濟困難和就業的壓力,另一面忍受著父母望女成鳳厚望,只能瞞著父母自己的病情忍著痛繼續努力前行。她對我說「我感覺每天都很累很累,累到連說句話都很費力,可是躺下了又睡不著。」這樣一個堅強又隱忍的姑娘著實讓人心疼。
Part 5:壓力山大怎麼辦?
以下是國際留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
1)第二語言上的焦慮:日常生活,包括購買生活必需品以及銀行事務處理;與教授和同學之間的溝通;生活狀況方面的協調;解決糾紛;尋求幫助。
2)學習方面的壓力:適應美國教育系統;處理與教學員之間的關係;課堂參與;考試焦慮;渴望成功的壓力。
3)社會文化方面的壓力:人際之間的關係;來自於同輩的壓力;鄉愁與文化衝擊;經濟問題;源自於家庭的危機;歧視。
這些壓力來源嚴重影響到留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也有研究表明留學生的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和鍛煉習慣都與焦慮和抑鬱癥狀的報告指數相關,並且建議擴展留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增強留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意識和對心理諮詢服務的使用。
在美國大學的校園中,國際留學生是一個日見增多並富有多樣性的群體,而伴隨著這個群體的獨特的問題卻往往被忽視。無論如何,考慮到在文化方面適應的需求讓國際留學生與一般學生相比更具風險患有各種心理上的問題。
心理問題已然成為了留學生群體中一個普遍的挑戰,因此建立起充分並且容易獲得的在文化上更具敏感性的心理健康服務至關重要。
微光諮詢(Skylight Consulting)--北美專業的心理諮詢平台。
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們:skylightconsulting@hotmail.com
http://weixin.qq.com/r/ey6stIfE7NqTrcPX93tp (二維碼自動識別)
Reference
Chen, C. P. (1999). Common Stressors am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and Counseling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2(1), 49-65.
Han, X., Han, X., Luo, Q., Jacobs, S. & Jean-Baptiste, M. (2013). Report of a mental health survey am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Yale University.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61(1), 1-8.
Mori, S. C. (2000). Addressing the Mental Health Concern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8(2), 137-1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