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重思母親和24歲的我——你根本就不懂我

重思母親和24歲的我——你根本就不懂我

1 人贊了文章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的教育方式,走路、吃飯、睡覺,上班,幾乎是無意識地,每時每刻都在想。心情很陰鬱,想到母親不會讓我快樂,相反,與她關聯的都是一些不好的回憶,每一個都印刻著她從前對我的傷害,每一個都能讓我委屈地忍不住流眼淚。

此刻,我在想: 母親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即使我考上了大學,考上了研究生,一直很自立,還算孝順,那也是失敗的。我能有現在如此,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個優秀的乖小孩,善良、聰穎,如果沒有那些傷害,我會更優秀(這篇文章是幾個月之前寫的,那時候難過得要死,陷入了思維桎梏)。

昨天晚上,我坐在圖書館裡,一個人無聲無息地哭了很久。回去的時候,跟舍友開玩笑說自己看了一部小說,哭得眼睛都腫了……

前天晚上,一個人裹在被窩裡,睜著眼。寢室里熄了燈,室友手機屏幕的亮光在暗暗閃爍。眼淚,無聲無息地流……

再遠一點,回到小時候,哭的時候就更多了,但是沒有人知道。母親不知道,因為我不能讓她知道,父親也不會知道,因為他在遙遠的北京打工。每天夜裡熄了燈,就一個人躲在黑暗裡無聲無息地哭,有時候旁邊睡著母親,有時候我一個人睡。母親是見不得我哭的,如果我哭,她會狠狠地罵我「死了娘啊,哭!」 或者打我。我學東西總是很快,不消第二次,我就知道了以後不能哭。偏偏我又是個愛哭的孩子,能怎麼辦呢?心裡的委屈那麼大,只能夜裡偷偷排解一些。

此刻的我坐在圖書館裡,敲著鍵盤,回憶著這些事情。其實我是不想回憶的,這些事情讓我感到頭痛,是真的生理上的痛,可我又感到不得不好好地整理一下自己了。我已24歲, 這些創傷伴我走過了二十幾年的青蔥歲月,它們使我成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昨晚心裡難過,在知乎搜索「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跳出了很多其他網友的提問,包括「長大後得到的父母滿滿的愛能彌補小時候缺愛對性格造成的傷害嗎?」「不成熟的父母對你的童年的傷害有多大?」「感覺自己深受父母散發的負能量的影響,一方面痛恨父母對自己的傷害,另一方面又覺得他們也很可憐?」等等等等。會提問這些問題的應該都是幼年時期受過傷害的一些人,因此我看到了許多感同身受的答案,其中很多人選擇了匿名回答。網友A匿名說:「自己已經變成一個怪物了,回不去了。他們或多或少也認識到這一點,盡量彌補。但是對現在的我來說,這一切的一切顯得太過廉價了,意義不大」。

「怪物」二字使我為之一顫。我好像第一次知道了該用什麼詞來形容自己。我不交朋友,交了也無心去維繫,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美其名曰「自由」。其實哪裡是什麼「自由」,不過沒有朋友罷了。我嚮往「小櫻」和「知世」那樣的友情,認為朋友之間就應不求索取,不求回報。其實,人在塵世中漂浮,能有多大的幾率找到這樣的朋友呢?歸根究底還是不知道如何付出。

我總是時而癲狂,時而沉靜,掌握不好性格的分寸。高中時在教室里,我總是選擇盡量沉默不言,眼神冷漠,把自己幻想成小說中冷酷的男主,可卻忘了一件事情,這樣的男主通常都是形單影隻、沒有朋友的。而回到寢室,我卻像一隻脫籠的野獸,肆無忌憚,放飛自我。這種性格的反差讓我要多厭惡自己就有多厭惡自己。現在的我,雖然不再如以往那般冷漠,學會了隨時保持微笑,可還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肆意撒野而不自知,更不知道如何挽留朋友,面對向自己示好的人時總是刻意掩飾真實的自己,裝得大方、溫柔、體貼人意。但是最終,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獨來獨往……

網友茉沫說:「創傷已經造成。迴避依戀型人格。」我何嘗又不是一樣?記憶中,母親從來不笑。有一次我問她:「媽,你為什麼從來不笑?」她不耐煩地斜睨了我一眼:「我哪裡有不笑?有你們我哪能笑得出來!」 但是母親確實是不笑的,她有一肚子的怨氣。她埋怨要給我們做一日三餐,要給我們洗衣服,要去挑水澆菜園,要打掃家務,她覺得她是我們一家人的奴隸。她總是這樣說——奴隸。因為怨氣,她總是動不動拿腳踢我,重的、輕的,痛或不痛,只要我一句話或一個舉動沒有令她滿意。

過年了,爸爸從北京回到家裡。通常是回家第二天的早上,他們開始吵鬧、打架。以前我以為是因為他們不相愛,後來打得多了,知道了是因為母親嫌棄父親沒有賺夠多的錢。有一次早上父母吵過之後,母親下樓做早飯,期間,母親揣掇我上樓去數數父親睡覺的枕頭底下有多少錢——那是父親一年在北京打工的收入。我上樓了,去完成母親吩咐給我的事,一件我覺得自己在羞辱父親的事!

母親與我鮮有溫存。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挑著籮筐賣雜物的小販搖著撥浪鼓「咚咚咚、咚咚咚」地路過家門口。那兩個籮筐是多麼神奇啊,每次都裝著不一樣的新鮮玩意兒。我從不向母親乞求任何東西,因為她會生氣,因為「乞求」不是一個好小孩該做的事。但我還是有觀摩這些新鮮玩意兒的機會的,甚至還有玩一下小販的「巨型」撥浪鼓的機會——當我的童年小夥伴雀躍著歡呼著尖叫著一擁而上圍住小販的時候,那兩個籮筐就會輕悄悄落到地上。小販也會像魔術師打開魔盒一樣打開嵌在籮筐上的笨重的玻璃蓋子。

有一次,令我喜出望外地,母親竟然在搖著撥浪鼓的小販那給我買了一對心形發卡!那是第一次母親以溫柔的形象出現在我的眼前。傍晚的光很暗,母親站在玻璃窗前,輕輕地喚我過去。她給我別好發卡。好歡喜啊,母親給我別發卡!但是,我多麼蠢啊,為什麼任性的又要多提一個要求:「媽媽,你幫我把舊的發卡別在我後面的頭髮好不好?」母親粗暴的把我往旁邊一推,好似我有多麼惹人厭惡「滾,自己別去!」

對我,她的愛總是那麼吝嗇。而這種吝嗇在我的二十幾年的人生中,每一天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尤其是後來,弟弟出生後.......

一個人成長的環境實在太重要了,即使成年後我有努力地想擺脫母親對我造成的影響,但這種夢魘般纏繞不休的感覺,還是時不時就把自己困住。窒息、絕望、痛苦,然後陷入深深的沉思......有時候甚至會思考自己是不是抑鬱了,就像現在這樣,一遍流淚一遍敲著鍵盤,回憶著往事種種。

其實說來想去,使我成為今天這樣的,無非是「缺愛」二字。母親常說一句話:「我沒有給你吃還是沒有給你穿?」小時候,雖然聽到這句話心裡委屈,還是會被嗆得一聲不吭。長大了,母親再說這句話,我早已心生厭倦,於是裝得雲淡風輕地回她一句:「你也就給了我點吃的」。上次我這樣說的時候,母親嘴角忍不住勾起了笑意,我選擇了無視——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她對我造成的傷害有多深。

「你根本就不懂我」。有一天,我直接跟她說。

希望世間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寵愛。


推薦閱讀:

討債型缺愛者——早已麻木了別人的厭惡
姑娘,安全感這種東西到底誰給你?
這6個日子生的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缺錢不缺愛
一個人很沒有安全感的3個跡象
港產狐狸精郭羨妮與佘詩曼:狐妮姣佘都有段缺愛的童年

TAG:母親 | 缺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