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終結最後一門(技術作圖)
來自專欄建築設計1 人贊了文章
對於任何人而言,最後一門的順利通過都像滅霸收集最後一顆原石那樣艱辛而美麗。
本人二戰通過,雖剛剛過線,但感觸頗深,沒過的科目是自己的薄弱環節才會沒過,補齊補強這部分的知識點是必須的,增加考試技巧,有的放矢,能拿分是更重要的。
新考生從這看,分割線
---------------------------------------------------------------------------------------------
1.基本概況,共4道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0~18:00,共6小時;
2.除了畫圖還要答題卡上作答ABCD。閱卷先機讀答題卡,達到一定分數(據說不是60,達到40就可以了,貌似哈,不確定)後再進行人工閱卷,所以畫的再好沒填圖答題卡的就呵呵了。
3.考完要把所有卷子裝進去,4張硫酸紙是畫好了的圖,還有一張是白紙的題目,這張也不能忘記,都要裝訂進去,都要裝訂進去,我差點忘了,真的。
老考生從這看,分割線
---------------------------------------------------------------------------------------------
一道道題過一下,第一題,剖面圖;關鍵詞:盡量少扣分
題目難度一般,大學學過畫法幾何,前後遮擋這點事難不倒。工作中又畫了無數剖面,方案的施工圖的都畫過,挑高空間結構樑柱都對的巴巴適適的。但還要考,你是不是覺得出題組撒,這麼基本的都考,不是送分嗎。如果真是送分題的話,以這道題的分值30分(近1/3),其他三道題隨便答一點豈不是順利通過了就,EZ啊。這門課通過率挺低的,跟大設計有一拼,不是最低也差不多了。簡單講就是得分難扣分容易,整個空間的關係都對了,但是沒有標註,或者漏畫了一根看線(一般是漏畫看線,漏畫剖線的很少),都會造成失分,扣個幾處,也就20分左右了,想拿高分很難,必須要其他題目上也拿分才行。最後問一句,那種拉通的尺寸線和標高都標註了嗎?去年就是那麼耿直,跟著買的教材和真題就那麼畫了,什麼豎直方向兩道尺寸再加標高都忘的一乾二淨了。
這個也有缺陷,要豎直方向兩道尺寸,還差一道總尺寸,這是製圖基本規範的問題,與考試考你的空間和剖切關係無關,但和考試得分有關。
第二題,構造;關鍵詞:盡量多拿分
這道題有點意思,說多了都是眼淚,本來就是跟建築專業完全相關的,理應是看家本領才對。但是就是最難得分,每次考完,甚至考試中就已經一片哀嚎了。構造大樣成千上萬,圖集上的還不一定是考試要的,哎呀,好難啊,咋辦呢。
兩方面切入吧,第一,得有系統的概念,通常來講看到屋頂就想到防水,ok沒毛病。但是這只是窺一斑,重要的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其實整個建築都要防水,按照立方體來看的話,6個面都得防水,屋面是頂面,四個面是立面,底板、底面都要防水。就像帶蓋的杯子防止漏水,首先杯體不漏水,其次杯蓋不漏水,最後杯蓋和杯子連接處不漏水,通過擠緊橡膠圈來實現。這個連接的地方頗像這道考題,考材料運用和構造原理。立面無非牆體和玻璃,牆體有面磚和外牆塗料來防水,玻璃本身防水,需要解決的就是玻璃和牆體連接的地方也要防水。所以窗檯向外找坡,窗口上部滴水這些措施就相應而來了。整個建築都要保溫,屋頂要保溫,其餘四個面也要保溫。牆體保溫要加保溫材料,內保溫或外保溫,玻璃保溫要加厚,變成雙層加空氣間層。剩下的就是玻璃和牆體連接處的保溫,材料上選擇保溫材料和密封膠,構造上避免通縫,防止空氣直接貫通這些措施也就相應而來了。
第二,國標圖集是標準做法的集合,由標準可以生特殊,考試有考標準的也有不完全是標準的,重在原理。舉個栗子,拿今年的考題來說,這個大樣我是在考試前看到圖集上的,當時就停下來思考了,為什麼會這麼做。這也是複習圖集的方法之一,看到圖集上的大樣,一般會有好幾種做法,那麼問題來了,問問自己為什麼會不一樣,標準圖集如果用一個大樣能說清楚的絕對不會再畫第二個來給你參考。
就是這個隔聲樓板的大樣,看點有三。
圖1.在面層做法一樣的時候為什麼一個是6層一個是7層,這一層多在哪,又是為什麼?下面分析一下,材料選擇不一樣,一個是5厚的橡膠,一個是20厚玻璃棉隔聲墊+PE膜。橡膠自身防水啊,一層就夠了,玻璃棉要吸水,需要一層塑料布(PE膜就是塑料布吧,還高韌性,無非就是拉伸性好,熱脹冷縮不會破裂,保證防水效果,這和卷材需要好的延展性一個意思)蓋住防水,位置在玻璃棉上部,因為這是樓面構造,水會從樓面上滲下來。考題有好多材料供你選擇,所以選了5厚橡膠還要加PE膜的是不是多此一舉了呢。
圖2.經常看圖集會對數字產生默認的感覺,什麼20厚找平層啊,60厚回填層啊之類的,這個40厚細石混凝土是什麼鬼,引起了我的好奇。都知道隔聲有隔空氣聲和隔固體聲,樓板主要是隔絕固體聲。構件質量越小越易振動,質量越大,越不易振動,標準地磚面層的樓面做法不需要這麼厚的一層,所以40厚這麼厚的細石混凝土層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切入的,用厚度和重量減小振動,減小聲音傳遞。配筋的目的是防止這麼厚的細石混凝土開裂,布置位置在中間不是為了硬要發揮鋼筋的抗拉,非要在拉力區布置鋼筋,就是防開裂。
圖3.考試題目這個地方是空的,言下之意就是各層不能撞過來,不然題目就不會留空了,也是出題人給的一個小暗示吧,要懂哦。隔聲材料到底放在細石混凝土上面還是下面有爭議,但是圖集給出的解釋是徹底隔絕結構層和面層。使振動不傳給其他剛性結構,形成浮築式樓面。最後沿牆翻上來是防止產生聲橋,和保溫沿著梁再包一些防止冷熱橋是一個道理,聲音和低溫不能有橋樑一樣的地方通過來,要全面隔絕,末尾密封膠收頭。又回到系統概念上了,要整體都做到保溫隔聲。
介紹一本書《建築構造原理與設計》樊振和編著,這本書我看了,但我是在時間比較充裕情況下看的,考試前時間緊張的話建議三思,時間花在這本書上固然沒錯,但是如果還沒有練習真題或者對圖集上的大樣沒有自己比對的時候,建議先選擇後者。
第三題,結構;第四題,設備;關鍵詞:都是常規知識,一定要拿分
沒啥好說的,練習真題,有個鮮活的例子是有一年真題是布置剪力牆的題,有人拿給設計院的結構老總做,老總推推眼鏡,咔咔咔的就指出了毛病並且給出了相當「完美」的答案,結果呢,不得分,哈哈,就是這麼喜劇。試問自己,結構的東西懂的再多能有設計院結構老總懂的多?設備知識再強,能有設計院機電老總強?這兩道題第一是考基本原理,不要想多麼深造自己的知識體系,用不上。第二個要根據出題人的旨意來作答,根據出題人的旨意來作答,根據出題人的旨意來作答。重要的話說三遍,這句話雖然簡單卻要琢磨。
為什麼這科有選擇題,因為選擇題告訴了你答案,如果不用選擇題的答案來卡住唯一解,我相信不管是構造大樣還是設備布置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能滿足使用要求。但這是考試,有唯一解,這個解啊就在選擇題里…
推薦閱讀:
※未來中國建築設計將出現更多像蘇州新式庭院這樣的建築
※閃電排車庫
※中國建築落後日本50年
※建築加固的使用年限你怎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