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飾品科普----花鈿
3 人贊了文章
在我國古代,化妝便是一種流行時尚,更是一門藝術。在諸多化妝品中,花鈿有著悠久歷史,又最為古代女子所喜愛。
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
花鈿的來源
相傳三國時期,吳太子孫和酒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傷了寵姬鄧夫人的臉頰,太醫用白獺髓調和琥珀給鄧夫人治傷,傷愈之後臉上留下斑斑紅點,孫和反而覺得鄧夫人這樣更為嬌媚,很快宮廷、民間就興起了丹脂點頰,而且流傳到後世。
還有一種說法是: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這種新的妝容一誕生,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
貼花鈿的方式
貼花鈿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媚子,施於眉心,形狀多樣。它並非用顏料畫出,而是將其剪成花樣貼在額間、鬢角、兩頰、嘴角。用來剪花鈿的材料,記載中有金箔、紙、魚鰓骨、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可收藏在狀奩內。
粘貼花鈿的膠是一種很方便的呵膠,此物一經呵氣便發粘,相傳是用魚瞟製成的,粘合力很強,可用來粘箭羽。
婦女用之粘貼花鈿,只要對之呵氣,並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貼。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現在用的不幹膠,但卻比不幹膠的粘貼強度高
花鈿的歷史
花鈿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但 花鈿在晚唐時期發展到了鼎盛, 「春陰撲翠鈿」、「眉間翠鈿深」、「鵝黃剪出小花鈿」等詩句都是對唐代婦女貼花鈿的描寫。唐代花鈿的顏色主要有紅、黃、綠三種,紅色是最常見的。花鈿的形狀種類繁多,有桃形、梅花形、寶相花形、月形、圓形、三角形、錐形、石榴花形、三葉形以及各式花鳥蟲魚等30多種。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艷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近來反映唐宮生活的電視劇不少,無論是高陽公主、太平公主、武則天還是楊貴妃,在前額上都有一個紅色或金色的小飾物,有的就像用顏色點了個花點,那就是所謂花鈿了。
花鈿的分類
花鈿的質地形狀千差萬別。最簡單的花鈿僅是一個小小的圓點。複雜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材料剪製成的各種花朵形狀,其中以梅花最為多見。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其顏色取決於花鈿的質料,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魚腮骨為白色,潔凈如玉。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更是爭奇鬥妍,絢麗多采。最為奇特的是一種「翠鈿」,它由各種翠鳥羽毛製成,整體花鈿呈青綠色,晶點閃閃,清新別緻。
花鈿有許多複雜多變的圖案,如牛角形、扇面狀、桃子樣等,而更多地是描繪成各類抽象圖案,疏密相間,勻稱得當。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艷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
好啦,今天的古裝小課堂就到此為止~大家要記筆記哦。
推薦閱讀:
※古次2017: 老公還是本命?20位舔屏古裝男神!
※技術控解讀為什麼馬天宇萬茜董潔的《三國機密》這麼火!
※古裝片(舊)
※古裝劇中的神奇仙丹我給你做出來了,還帶了三種口味!【安卡西廚】
※昔日低調古裝銀幕男神 歷經千帆後成毛主席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