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必備之物

古代女子出嫁必備之物

來自專欄文游網

女為悅己者容,

也應為己容。

在古代女子的閨閣中,

總會有一款精緻優雅的鏡台。

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

都會在鏡台前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台旁,

輕輕地梳理頭髮,看著鏡子中的容顏,

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

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

這種充滿女性特質的傢具,

因「春閨怨慢」而被賦予詩意色彩,

也因其「匠心巧思」引發我們

對古代生活的無限嚮往。

鏡台,古代女子的梳妝台,

鏡台的下方還備有小抽屜,

用以放置胭脂、妝粉、眉筆等化妝工具,

外形大方而實用。

鏡台也是女子出嫁的必備嫁妝,

如同「妝奩」。

關於鏡台,還有一個典故:

東晉名臣溫嶠(qiáo)中年喪妻,

他的堂姑劉氏有一個女兒,

美麗聰慧,

卻因戰亂而過了婚嫁的年齡。

堂姑托溫嶠給女兒尋門親事,

但溫嶠私下已有自己娶她的意思,

可是又怕人家嫌自己沒羞沒臊,

所以不便明講,事後沒幾天,

溫嶠告訴堂姑:「已經找到人家了,

門第還算可以,

女婿的名聲職位都不比我差。」

隨即送了一個玉鏡台作為聘禮。

到了婚禮那天,

新娘撥開了擋在臉前的紗扇,

一看是溫嶠,不由笑罵道:

「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意思是:我就知道是你這老奴,果然)

後來,「玉鏡台」就成了

描寫婚配詩詞里的常用典故。

這個故事取材於

《世說新語》里「溫嶠騙婚」的故事,

主角溫嶠《晉書》里也寫了他「喪婦再娶,

皇帝為他立左右夫人」的事迹。

鏡台流行於秦漢時期,

在很多文學和繪畫作品中都曾出現。

東晉顧愷之著名的《女史箴圖》中

就有女子對鏡梳妝的畫面。

但在當時,

它並不是人人能用之物,

只有達官顯貴們才可以使用,

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南宋 靚妝仕女圖團扇

後來,

隨著坐具、桌具的普遍使用,

鏡台也發展出放置於檯面的經典樣式,

逐漸走向民間,

在宋明時期,鏡台得到廣泛使用。

明 仇英《仿宋人畫冊》局部

到明清時期就有了專門的梳妝匣,

正面對開兩門,門內裝抽屜數個,

面上四面裝圍欄,前方留出豁口,

後側欄板內豎三扇至五扇小屏風,

邊扇前攏,正中擺放銅鏡。

不用時,可將銅鏡收起,

小屏風也可以隨時拆下放倒。

明晚期 黃花梨木雕摺疊式鏡台

明末清初黃花梨透雕花鳥圖鏡台

明/清十七世紀 黃花犁雕二龍爭珠荷蓮紋鏡台櫃

明/清十七世紀 黃花犁雕二龍爭珠荷蓮紋鏡台櫃

清早期黃花梨雕鳳穿牡丹三屏風式鏡台

明萬曆 黃花梨五屏式鏡台

明 黃花梨寶座式鏤雕龍紋鏡台

明 黃花梨七屏風鏡台

明 黃花梨寶座式鏡台

鏡台在清代後期已很常見,

低鏡台形體較小,

一般放在桌案上使用。

鏡檯面下設小抽屜數個,面上裝圍子。

清 紫檀鏡台

還有在檯面後部裝一組小屏風的,

屏前有活動支架,

用以掛鏡,又名「鏡支」。

也有的不裝屏風和圍子,

而是在檯面之上安一箱蓋。

打開蓋子,支起鏡架,即可使用。

清早期 黃花梨鏡台

清早期 黃花梨雕「鳳穿牡丹」三屏風式鏡台

清中期 黃花梨折迭式鏡台

清乾隆 黃花梨木浮雕西洋卷草鏤雕「拐子龍」紋摺疊式鏡台櫃

清 紫檀折迭式小鏡台

清 黃花梨鏡台

清 紅木嵌黃楊木鏡台

鏡台,

它不僅是古代女子的梳妝台,

出嫁時的嫁妝,

能提升卧室的情調,

也可給女人帶來一份清閑、

一份快樂、一份浪漫。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千古奇談,堂堂北齊皇太后和皇后,竟然淪為北周青樓女子
身為中國人,你了解漢字的歷史嗎?
古代真好玩,歷史知識背後的故事!(系列二)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珍妃,絕對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死的不冤
試論龍文化的歷史職能、精神底蘊和重要使命

TAG:人文 | 歷史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