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應該讀懂的20位現代大師
4 人贊了文章
沸騰的夏天被暑假作業的催促打斷,父母狂笑著把孩子扔進了學校;大學新生在興奮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千里迢迢,而大學畢業生在焦頭爛額的忙碌里迷茫著明天。
人生的第一次危機差不多會在20歲左右出現。告別了標準答案,簡單的問題開始變得比登天還難,下一個明天要怎麼辦?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大咖們在經歷了清苦歲月中,用自己的人生體悟為我們隱約找到了一條路。
本期,小編推薦20位現(當)代大師的作品,這些大師踏實、誠懇地寫作,寫一句,是一句。寫作如此,做人亦是。
《中國人的修養》
蔡元培 著
「我們所寄身的這個時代,正浸淫於一種整體性的墮落之中。」
墮落是時代的常態,個人能做的,就是用道德修養來對抗這種墮落。在蔡元培的構想中,道德修養是很能改良社會風氣的。就比如謙虛這一項,蔡元培認為自己一事無成……
生活在異常艱難的時代,多的是看不到出路的人用食物和娛樂麻醉自己,至於那些還在默默奮鬥的人,道德修養是一點點希望——在改變世界之前,我們需要靠道德修養來 「善其身」。
《白話文學史》
胡適 著
「打牌、打牌、打牌……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打牌、打牌……」
就是這樣一個「三省吾身」、打牌七天的人,卻在這裡寫文學史。不光寫了,一不小心還成了開創者,把文學史的內涵延展到經典作家之外的領域,進行著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還用新學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判斷古代文學,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成了里程碑。
《朝花夕拾》
魯迅 著
我們對魯迅的感情是複雜的,對他的恨始於背誦全文,對他的愛則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他的敢怒敢言。
當然,以上的標籤遠不能定義魯迅。走過了那個背誦全文的階段,再讀魯迅,便會發現魯迅近百年前描寫的世界從未過去,人血饅頭的戲碼到處上演,對祥林嫂的迫害從未中斷。
在這個不咋太平的世道,我們只能靠閱讀魯迅的憤怒活著。
《老舍專集:貓》
老舍 著
「一個人愛什麼,就死在什麼上。」
是的,作為養不起貓租不起房的某不知名階層,我們終將死在擼貓的幻想中。
老舍先生作為一個出彩的小說家,寫起散文來那也是教科書級別的。寫貓,便有貓,有感情,從感性到理性,處處透露出對生活的思考。在不說教的描寫里,能讀到感動,更能讓人放下書本想點兒什麼——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沈從文專集:邊城》
沈從文 著
「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翠翠的生活是簡單的,她的日常就是跟著爺爺擺渡,那個明亮的少年是她渡船的期盼。他們之間的故事,就像是小狐狸講的那樣,如果他下午四點出現,那麼她下午三點的時候就開始期盼,三點五十的時候手忙腳亂,三點五十九的幸福達到最高點。
然而,命運從來都不會放過善良的普通人。他們之間的愛情還沒說出口就離開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
《巴金專集:鳥的天堂》
巴金 著
「現在夢醒了,可是什麼也沒有,依舊是一顆空虛的心。」
當小說家開始寫散文,把幾十萬字的精華濃縮於幾千個字的時候,我們便越能體會到他們的才華。巴金先生大概是才華多到用不完,在小說之餘,創作了大量的散文。
在《鳥的天堂》這些作品中,我們讀到了真情,讀到了赤子之愛,更讀到了他的獨具藝術風格的散文創作之路。
《歐遊雜記》
朱自清 著
「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朱自清先生的每一個字,連同他的人,都讓人動容。他的每一句話都像哲理似,把它們記在小本本上,記在腦子裡,後來終於親身實踐,變成一聲嘆息、兩行熱淚。
當別人都在講買橘子的梗是,朱自清先生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春風沉醉的晚上》
郁達夫 著
「爛熟的春光,帶著了沉酣的和熱……這正是村人野老欲伸腰偷懶的時候,這也是青年男女為情捨命的時候。」
郁達夫的作品,一個「yu」就歸結了大半,讓人看的鬱鬱寡歡,卻又欲罷不能,只為那無法滿足的慾望和渴求無欲無求的高尚。他作品裡懦弱,糾結,掙扎,卑微和高傲的微妙轉化,纖細的文字憫人,憐人,感人,字字句句,像困頓生活中燃起一截滴蠟的短燭,淋著苦難的淚,肉身的沉重。
熱愛郁達夫的你,生活一定很苦吧?一定很怕沒有找到春風沉醉的那個晚上就過早老去吧?
《豐子愷專集:白鵝》
豐子愷 著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作為斜杠青年,豐子愷先生不光會,而且精通很多——能寫能畫,精通書法,又懂音樂,還會翻譯……放在任何一個CBD都是閃閃發光的C位。
豐子愷先生是教育家,他專註於教育,在散文隨筆中則是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
《蕭紅專集:呼蘭河傳》
蕭紅 著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當眾人都忙著大時代里的逃生和赴死時,蕭紅同樣被時代裹挾,但她又不甘於自己的命運。
她反抗命運,一生顛簸,對待愛情奮不顧身,在創作上更是用盡全力,短短八年,留下60多萬字。魯迅評價她時說:「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季羨林專集:懷念母親》
季羨林 著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確認過眼神,季羨林先生是個耿直boy無疑了,他的日記里除了那句著名的「想要多日幾個女人」之外,類似於上面的吐槽還有很多。但是,當季羨林先生寫起散文來,總是質樸真誠,滿是深情。當他懷念母親的時候,我們也會想起自己的母親。
《汪曾祺專集: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著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不光是梔子花這樣洒脫,在汪曾祺的筆下,生活是很好玩的。家人閑坐就很好,連燈火都是可親的。梨花的花瓣是月亮做的,既然世界先愛了我,我便不能不愛它。
當然,在汪曾祺的世界裡,更重要的是好吃的。端午的鴨蛋,是半夜讓人流著口水和眼淚睡不著的東西。
《淚與笑》
梁遇春 著
「我們的精神真該如火焰一般地飄忽莫定,只受裡面的熱力的指揮,衝倒習俗,成見,道德種種的藩籬,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飛舞,才會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
梁遇春就是一團火焰,他來到世上27年,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熱情燃燒。他的一生,在生命的狂潮里寫作,率真隨性,今天讀來依然悲劇感十足。
《最近社會秘密史》
陸士諤 著
社會往前走了百年,但秘密還是那些秘密。
陸士諤算得上是民國時期的網路作家了,左手手術刀右手寫小說,一不小心就創作了上百部通俗小說。在他的筆下,上海呈現出「奇觀化」特色——在沒有C位的小說里,他借路人甲乙丙丁說出人們的日常。
看完你就會發現,今天我們各種鄙視鏈齊全,但是上個世紀的上海一點兒也不遜色。
《致陸小曼》
徐志摩 著
「我有時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絕對的死的寂滅里去實現完全的愛,去到普遍的黑暗裡去尋求唯一的光明。」
愛情真叫人為難,一不小心就讓人變渣男/女。徐志摩寫給陸小曼的信里,沒什麼大事兒,總結起來差不多是:我想你了,快給我寫信;要早睡早起多喝熱水多曬太陽;我要把心給你掏出來了,你怎麼還不來看我……
從熱烈到冷淡,從風花雪月到柴米油鹽,是徐志摩一個人的表演。遺憾的是,這場愛情的表演,最終卻是在別人那裡落了幕。
《林海音專集:城南舊事》
林海音 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是關於成長的故事,在經歷了失去之後,快樂改名叫堅強,給人裝上了成年的翅膀。
最終,每個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城南,那些平凡的舊事變得格外珍貴。當我們終於不得不外出討生活時,城南舊事就成了那盞指引我們的明燈。
《葉聖陶專集:荷花》
葉聖陶 著
「一場痛哭勝於哀樂兩忘。」
一邊是同情,一邊是諷刺,葉聖陶先生算是看透了小市民。被車、房和娶妻生子等無數座大山壓著確實可憐,但他們也怯懦,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經常幻想暴富卻從不行動……
在葉聖陶先生的散文和小說里,他經常會拿針來刺一刺這樣的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吧,容嬤嬤都不一定能扎醒。當然,如果你自願醒來,跟著葉聖陶在世界的街頭走一走,還是會很有收穫的。
《許地山專集:落花生》
許地山 著
「他沒有派別,只希望能為那環境幽暗者作明燈,為那覺根害病者求方葯,為那心意煩悶者解苦惱。」
許地山的文字,亦僧亦俗,卓然不群。他這樣描寫女孩子苦等情郎:因為我約你,所以你不肯來,還是因為大雨,使你不能來呢?多年後,他的學生張愛玲也這樣寫: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在戰爭動蕩的年代,許地山總是以這樣空靈幽遠、充滿哲思的文字安慰讀者。
《沈石溪專集:斑羚飛渡》
沈石溪 著
小時候讀到這個故事,信以為真,長大了才明白這是個小說。
對於絕大多數遠離自然的人來說,平日里忙於應付生活瑣事,以為真善美應該是生活的常態,完全忘記了自然中的競爭是多麼的殘酷。
沈石溪讓我們重新看到原生態的生命,生命里同樣殘酷的美麗和醜陋。
《戴望舒精品選》
戴望舒 著
永遠都忘不了那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她總是那樣惆悵。
在戴望舒早期的作品裡,充滿了這樣的朦朧美,就是梅長蘇一樣,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但是到了後期,他的作品開始變得剛強又陽光,就像少年林殊一樣。
在這一出反轉的「琅琊榜」里,我們最終失去了丁香一樣的那個姑娘,卻迎來了一個更成熟的戴望舒。
《曼麗》
廬隱 著
在愛情這片苦海里,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
作為跟冰心、石評梅齊名的文壇才女,廬隱的作品中充滿了一貫的悲觀主義。廬隱的作品,深受中國古典言情小說和婉約派詩詞的影響,可以說是小說界李清照,女版郁達夫了。
雖然是100年前的悲觀,但是今天讀來依舊沒有過時,我們並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還把人生過成了「比做夢還要不可捉摸」的苦苦掙扎。我們為金錢、愛情和未來所困,實際上就是為悲哀所困。
《鄭振鐸散文選集》
鄭振鐸 著
鄭振鐸先生對中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做了很多貢獻。他一生都堅持革命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的現實作用。(要是他看到我們的日常手撕鬼子估計能氣哭……)
在文學研究上,他提倡要把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進行綜合比較,做了很多開拓性的工作。
本書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合集。
《曹文軒專集:孤獨之旅》
曹文軒 著
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孤獨的,對家道中落的人而言尤其如此。
杜小康不光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更失去了他的夥伴和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當他趕著鴨子離去的那一天,完全沒有意識到他開啟的是多麼艱難的一生。
面對苦難,我們最終都學會了堅強、成長和成熟。在人性與人情,尊嚴與理想面前,我們不得不做出「最好的」選擇。
推薦閱讀:
※文學作品60
※關於黨的領袖倡導讀點文學的啟示 2
※中國文學要有「中國芯」
※魯迅文學獎
※讀陶淵明集札記自序 - 文學編年 - 國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