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在絕望之中向死而生

《大象席地而坐》:在絕望之中向死而生

來自專欄夢裡詩書1 人贊了文章

文/夢裡詩書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導演胡波付出了生命以捍衛其完整性的作品,更是一部尤為難得的華語長篇之作。在長達230分鐘的時長里,電影雖存在著一定的青澀之筆,但其用多線敘事手法在長鏡頭中所醞釀的絕望,既展露以現實的灰暗,也戳中著生活的苦痛。

在近年來的華語電影中,鮮有一部電影敢挑戰於近4小時的超長篇幅,這其中有著自身的問題,更有著資本的桎梏。在這種境況下,導演胡波用如此長的時間去拍一部關於現實之絕望的電影,其所面臨的壓力困難可想而知,但從成片來看,如果這部電影被壓縮至兩小時內的正常電影篇幅,那麼其觀感必會大打折扣,因為這部電影正是用緩慢有力的節奏,撐起了電影所預的表達。

電影的時間其實僅發生在一天一夜之內,故事以四位主角的線索為展開,他們分別是睡了朋友老婆看著朋友因此跳樓的男人,為了替好友擺脫校園霸凌卻失手殺人的高中少年,陷入師生戀緋聞和母親關係也非常惡劣的高中少女,以及行將被子女送入養老院的老人,四個本不相干的人卻都因生活的困境想去一窺位於滿州里席地而坐的大象,從而被關聯在了一起。

四人所身負的命運,所歷經的苦痛成為了電影藉此著墨現實絕望的契機,而胡波對長鏡頭的善用更為電影營造了一股異常凝重且極具風格化的氛圍渲染,胡波將自我絕望迷茫的思緒帶入了電影,並用多線並行的手法借四個不同年齡的邊緣人,他們所身負的苦難將對現實的絕望呼之欲出,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對世界荒誕,人生痛苦的存在主義思考,《大象席地而坐》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自然作為一部導演的處女座長片,《大象席地而坐》仍舊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在一些素材選擇上確可以更加精鍊,不少台詞也帶有著文藝片所常見的詬病,包括電影所塑造的人物也並沒有多麼的鮮活。這些問題都使電影很難被稱作一部經典佳作,但瑕不掩瑜的說《大象席地而坐》不僅有著獨出機杼的藝術性,胡波過人的導演天賦也在這部電影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露。

絕大多數電影會選擇放大生活的美好,但也有一部分電影會選擇放大生活的苦難,選擇在絕望之中向死而生的胡波,終讓世人看到了其所預的藝術表達,然而遺憾的是斯人已去,再難聞那一聲洞徹心靈的象鳴。

個人評分:8

推薦閱讀:

TAG:影視 | 電影 |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