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惠耳國際中心NO.14】聽力篩查未通過,儘快做聽力診斷
為什麼要做聽力診斷?
孩子有正常的聽力是學習語言的前提,特別是3周歲以前,這段時間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如果存在聽力損失,即使是輕度聽力損失,也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障礙,重者可導致聾啞,造成其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以及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對於存在聽力損失的孩子,最好儘早進行聽力診斷,如果能在出生6個月內明確診斷,及時進行干預治療,絕大數孩子可以回到有聲世界,進入普通的學校就讀,和其它孩子無障礙地交流。
哪些兒童需要做聽力診斷?
每一個新出生的寶寶,在出生後48~72小時之間,都會有聽力篩查技術人員到產科,對其聽力進行快速的初步測試,稱為聽力初篩,初次測試的結果用「通過」和「未通過」來表示。「通過」聽力初篩的新生兒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未通過篩查的寶寶需在出生後42天內復篩;復篩「通過」的新生兒也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而復篩仍未通過的寶寶,需3個月時到聽力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判斷是否真正存在聽力損傷,以及聽力損傷的程度和性質,從而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聽力診斷包括哪些檢查?
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幹反應,以上三項是必做的基本檢查,如果都屬正常範圍,可認為通過檢查。如果未通過,那就要看具體結果,必要時要加做些檢查,比如多頻穩態誘發電位、CT和MRI,以了解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輕、中、重、極重度)、性質(傳導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有時還需要做些聽力以外的醫學評估等。當然,不同的醫院檢查報告可能略有差異,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患兒的配合程度,檢查設備的誤差,檢查人員的主觀判斷差異性等,必要時可以再次複查確認。嬰幼兒助聽器驗配三大因素
由於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巨大成功,許多聽力障礙的小兒在出生不久,便能診斷出,並開始在6個月前,使用助聽器。所以,小兒助聽器驗配非常重要。由於出生不久的嬰兒不能配合檢測聽力,加之耳朵尚未發育成熟,給助聽器驗配帶來許多困難。和其他年齡段的人群相比,嬰幼兒助聽器驗配,也缺乏統一的程序,每個地方有自己的方法,難以界定嬰幼兒助聽器驗配的成功。專家建議注意以下三個重點:
01
一是嬰幼兒聽力狀況的鑒定。雖然行為測聽結果準確,但是對於年齡在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只有使用電生理測聽方法。通常我們使用短聲ABR(click ABR)、短純音ABR(toneburst ABR)和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等方法。正確使用這些方法均能獲得嬰幼兒比較準確的聽力閾值。在換算電生理反應閾值和聽力閾值時,最重要的是理解校正係數的應用。所謂校正係數指從ABR反應閾值,變成行為測聽閾值所需要減去的分貝數。一般講,電生理反應閾值比行為測聽閾值高出5~20dB不等。低頻500Hz需要減去20dB,而高頻4000Hz僅需減去5dB即可。比如,用短純音在500Hz獲得ABR閾值是60dBnHL,換算成行為聽力閾值便是40dBHL (60-20=40dB)。按這種方法,一般能獲得嬰幼兒的聽力閾值,成為助聽器驗配的基礎。
02
二是必須充分考慮嬰幼兒耳道獨特的聲學特點。我們知道耳道越小,同等聲音強度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共鳴,也就是,如果我們按照廠家提供的助聽器2cc指標來驗配的話,90%的情況會導致過分放大,使得嬰幼兒不舒服,不願意帶助聽器,甚至對小兒的聽力有影響。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測試嬰幼兒的真耳耦合腔差(RECD)。測試RECD非常重要,是保證助聽器驗配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獲得了嬰幼兒的RECD值。
03
第三個因素是對助聽器驗配後的效果評估。一般在評估中,我們可以使用助聽器分析儀,利用探頭麥克風來進行真耳測試。評估的目的有幾點,首先是保證嬰幼兒戴上助聽器後,各項指標能基本滿足,譬如增益、最大輸出等;然後看是否助聽器能最有效地放大言語聲音,助聽器聽的舒適並不等於能挺清楚言語,這些都是需要不斷評估和調試,最後,需要判斷是否助聽器的功能適合小兒的使用,比如方向性麥克風、多記憶助聽器、風聲降噪功能等。這些功能並非對所有嬰幼兒有用,需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才行。
?
總之,成功的嬰幼兒助聽器驗配至少滿足上面三項條件。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需要考慮,比如嬰幼兒雙耳聽力損失不一致,出現重振等。因此,嬰幼兒助聽器驗配,從本質上看,是一個連續、漸進和系統的過程。
關於我們福州惠耳國際聽力心是國內一流聽力學人才的綜合聽力干預中心,中心配備了行為測聽、言語識別評估系統、真耳分析、Chirp-ABR-AC/BC/FF(客觀分頻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聲場--評估系統)、聲場評估、聲阻抗檢查等設備;聽力師為聽力學專業畢業並持有國家級驗配師資格證,在聽力檢測、助聽器驗配、人工耳蝸諮詢、耳聾基因諮詢等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