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好玩的」 遊戲無好壞之分,別讓你的認知限制孩子發展
5 人贊了文章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8年8月25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1.
幾天前,我們全家人終於在悠悠的大舅家聚齊了,十幾個大人加上兩個小孩:四歲的悠悠和她三歲的表弟。
大人們圍坐在沙發上聊天喝茶,有幾個人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飯,牆上的投影儀放著小豬佩奇的動畫片。大舅家孩子已經很大了,家裡沒什麼小孩玩的玩具,所以悠悠和表弟就一直在看動畫片。
這時,大舅舅向我們介紹起了他的活動沙發,沙發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從下面自動彈起一個放腳的延伸部分,不用的時候可以把這個放腳的部分收回去。
如果不固定的話,用手壓這個放腳的活動部分可以把它向下折起來。
悠悠饒有興趣地看著大舅舅演示如何使用這個沙發,她爬到沙發上試坐了一陣,突然靈機一動說:「這個沙發可以當滑滑梯滑啊!」 說著她從沙發上慢慢地滑下來。
落地的那一刻,悠悠笑著看著我,我從她臉上看到了她對新發現的興奮之情。
悠悠的表弟見狀也加入進來,爬到沙發上再滑下來,兩個人輪番爬上滑下,超級享受這新奇的「活動滑滑梯」,兩人玩得咯咯直笑。
剛剛的我還在為孩子們看太多動畫片而煩心,見到這一幕,我心裡由衷地為孩子自己創造出了新遊戲而感到驕傲和滿足。
我邊和表姐聊天,邊在心裡默默為他們點贊:「孩子們真棒,他們充滿了創意,總是能從不是玩具的東西中發現新點子,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玩法。」
可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孩子放下動畫片,自己開始玩起來了,家裡的老人卻出來阻擾他們:
「快下來,不能滑了!這不是這樣玩的!」
「很危險,會受傷的!」
我觀察了一下,由於那個「滑梯」部分是可以活動的,孩子們如果很快滑下來,可能一屁股「咚」地坐到地上。
但是沙發只有35厘米高,滑下來後最多騰空10厘米,這點疼我覺得根本不足掛齒,孩子們自己也是這樣覺得的。
悠悠的表弟一屁股坐在地上,旁邊的大人大驚小怪:「你看,摔疼了吧!不能玩了!」
「我不疼!」 孩子自己爬起來,馬上又要再滑一遍。
2.
另一個潛在的危險是,滑下來時可能撞到放置在沙發前面的茶几。於是我把沙發向後拖了一大截,保證一定不會撞到茶几。
然後我用支持的口氣對悠悠,也是在對幾個反對的老人說:「好啦,現在可以繼續玩了,不會有危險了。」
我知道旁邊的老人一定對我有些不滿,我猜他們可能在想:「這個李茜,還一天到晚在網上寫育兒文章,結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好好管管,放任悠悠瞎搞!」
老人們站在沙發的兩邊,孩子們每滑一次,他們就會說一句:「好了,別滑了,好好玩不行嗎?這有什麼好玩的!」
我在心裡想:「這難道不是好好玩嗎?那什麼才算好好玩呢?」,孩子們明明玩得哈哈大笑,別提多高興,大人卻要在興頭上去阻攔他們,真是太掃興了。
3.
接著我發現,孩子們又自己發明了面朝下趴在沙發上往下滑,讓腳先著地的滑法。
你看,其實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琢磨和進化的。他們知道屁股騰空著地可能有點疼,所以在實踐中發展出了更好更安全的滑法來保護自己,在嘗試中掌握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這就是學習,這就是進步啊!
其實,只要我們讓孩子自由地玩,他們就會在探索中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和思考一直在發生著,只是很多大人看不見而已。
悠悠和她的表弟滑了半個小時,最後在老人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終於停下來了。
「來,好好坐著看電視。對,就是這樣,這樣不是很好嗎?」 老人說。
哦,原來老人口中所說的「好好玩」,就是安靜地看電視啊。
我忍不住為孩子們感到遺憾,一場充滿創意和快樂的遊戲就這樣被不懂欣賞的大人給毀了。
在我眼裡,兩個孩子自己玩得不亦樂乎不來打擾我,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幹嘛不抓住這個機會,讓自己放鬆一下呢?解放自己,也解放孩子!
我會坐在不遠處欣賞孩子的遊戲,還會時不時讚許他們:「你們真有創意!想出這麼新奇的玩法,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當然,如果真的有危險,我肯定也會提醒孩子並採取措施。
4.
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問題出在大人對玩的認知上。
對於孩子們的遊戲,很多大人經常不屑地說:「這有什麼好玩的?玩點別的吧!」之所以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很多大人對孩子的遊戲預設玩法,覺得孩子應該按照大人覺得好的,或者已知的方式來玩耍。
如果孩子玩一些大人從沒見過的,或者看起來很「奇怪」或「無聊」的遊戲,大人就會覺得那是在瞎玩,幼稚,毫無用處,不正經,浪費時間。
其實,相比起桌游和拼圖等預設規則的遊戲,孩子自己發明出來的遊戲和玩法最應得到大人的讚賞和支持!
這說明孩子在動腦筋,在發揮想像力,在從0到1地創造。
面對孩子所發明的新遊戲,我們不但不應該阻攔,反而應該大大鼓勵和誇獎!不要讓我們貧瘠的想像力限制了孩子的天馬行空!
5.
我經常會收到一些來自讀者的問題,讓我哭笑不得。
我女兒最愛恐龍,也最愛跟恐龍玩遊戲自演自導,特別喜歡編歌唱,太愛恐龍不知道是不是不好。
愛恐龍有什麼不好嘛?簡直沒有什麼比孩子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好的事了。
孩子5歲了,現在聽我讀故事時總喜歡把故事裡的各種名字或者代詞改成塊塊,比如姆敏要改成姆敏塊,赫姆林改成赫姆林塊,他們改成小塊塊們,公主改美塊塊,王子改帥塊塊,小鳥是小塊,小魚是小塊塊,金魚是金胖塊…諸如此類。
要是不按她改的講就生氣,請問這樣正常嗎?怎麼能引導她正常讀故事呢?孩子正在識字的敏感期,非常愛認字,會不會影響她的認知?
什麼叫正常讀故事呢?沒有人規定繪本應該怎麼讀,因此也沒有「正常」與「不正常」之分。最沒有想像力的大人才會照著字一個一個念下來。
既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何不按照孩子喜歡的讀法來讀呢?非要引導孩子正常讀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這個孩子改寫人物名字是充滿創意又富有幽默感的做法,因為在識字敏感期,他表現出了對文字的興趣,玩起了文字重新排列組合的遊戲。這麼高級的創意,如果是我,一定會大力配合孩子!
我女兒11歲了,還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可以一個人玩一整天,但她爸總說玩這個不好,會讓她內向,想像力太豐富了不好,我媽也不喜歡她玩這遊戲,總說玩這個幹嘛...
孩子喜歡玩就讓她玩啊!為什麼要吃力不討好地去阻止孩子做喜歡的事呢?難道一定要玩大人規定的遊戲才行嗎?
孩子一個人能玩一整天角色扮演,是想像力豐富和表現能力強的最佳體現。獨處能力與社交能力並不衝突。如果大人能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讓她的優勢充分得到發展,孩子一定會既成功又快樂。
可惜,往往是大人的認知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眼裡看不到孩子的優勢,卻非要在孩子不擅長的事情上猛雞,硬把一個有天賦的人培養成一個平庸之人。
6. 總結遊戲沒有好壞之分,請大人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的遊戲。
在孩子心裡,遊戲只分為兩種:一種是喜歡玩的,另一種是不喜歡玩的。當然這個是動態的,不是一陳不變的。我談論的是當下。
孩子在一段時間內之所以喜歡玩一個遊戲,是因為他們可以從這個遊戲中體驗當下想體驗的經歷,學習當下想學的東西,發展TA目前最感興趣的某個能力。
換句話說,凡是孩子自己主動選擇和發明的遊戲,都是為了匹配TA現在想發展的能力,是TA的能力發展需求促使TA想去玩某個遊戲,甚至自己發明一個遊戲來玩。
比如,會爬的孩子特別喜歡撿掉在地上的米粒,因為他們正在發展大拇指與食指並用的能力;一到三歲的孩子特別喜歡把釘子插在洞里或穿珠子,因為他們正在發展手指精細動作能力。
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最清楚,什麼遊戲是目前對TA的發展最好的。不存在「這有什麼好玩的」說法。
因此,只要是孩子喜歡玩的,都是好遊戲。孩子只有在玩喜歡的遊戲時,學習效率才能達到最大化。強迫玩的不但達不到學習效果,還會有負面作用。
大人眼裡再好的遊戲,也不能採取強迫的方式讓孩子玩。我們可以提供孩子多種選擇,嘗試引導孩子,幫TA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但最終決定喜不喜歡某個遊戲的一定是孩子自己。
順水推舟,事半功倍;倒施逆行,事倍功半。
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做個有趣的大人,帶著欣賞的眼光支持孩子的自發遊戲行為。
哪怕你說欣賞不來,只要孩子的行為不違背安全、健康和道德的大原則,請至少做到不去打壓和傷害,不掃孩子的興。
說明:為了避免產生誤解,我要說明一下,今天這篇文章提倡的是孩子自發的遊戲行為。沉迷於看電視或手機遊戲並不是我這篇文章中所倡導的自主遊戲。因為看電視是被動接收,孩子不需要動太多腦筋,也不用發揮想像力。手機遊戲對視力和各個感官的全面發展不利,使用時間應得到限制。
原創不易,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開團中:
牛津樹分級閱讀故事毛毛蟲點讀版1-9階
磁力木質拼圖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
戳文末「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作者:李茜(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新書《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熱賣中。
推薦閱讀:
※6到9個月寶寶的早教遊戲,玩得好長得快
※幼兒中暑的防治
※上海出台幼兒托育地方規範,彌補托幼早教市場政策空白
※傷害寶寶的12個早教大誤區
※我不帶孩子上早教班的原因不是窮,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