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魏晉清談

魏晉清談

來自專欄閱過邊界23 人贊了文章

簡單說說魏晉清談。分四個部分來說:清談的前身——清議;從清議到清談;清談的內容和形式;清談是不是誤國。

清議

一般認為,清談的前身是清議。

漢代選官任人的方式主要是察舉和徵辟。地方官在自己的轄區里選拔人才,推薦給上級行政單位或者直接推薦給中央,這叫察舉;地方政府和中央覺得被推薦的人選不錯,給被推薦者下達徵調令,這叫徵辟。

察舉和徵辟的基礎,就是清議。

所謂清議,指的是漢代各級政府選官任人採取的一種考核標準。通俗地說,就是你的交際圈對你的社會評價,社會評價越好,地方官推薦你去做官的概率就越大。

舉個例子。

包子屯的張三特別想做官,那他平時就得給自己樹立良好形象:讀書,拿著書坐在村口大槐樹下,讓父老鄉親都知道他好學;跟鄉里鄉親嘮嗑,時不時引用幾句子云詩曰,鄉親們能不能聽懂沒關係,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他有文化;幫李大爺砍了柴,給王大娘挑了水,得暗示他們,不要寫在日記里,要告訴全屯子的人......

沒過多久,饅頭鎮上派專員來選拔人才,在屯子里一打聽,大家就說了,張三,真贊!

屯子里父老鄉親對張三的評價,就是清議。

理論上來說,評價張三的權力在普通村民手裡,但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問題,評價權事實上往往只掌握在屯子頭面人物手裡,比如村長、村委書記。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清議只是地方頭臉對你的評價。

在漢代,地方頭臉評價官僚隊伍候選人的主要標準是「經明行修」,即,候選人的道德素質怎麼樣、生活作風好不好、在儒家經典方面的造詣深不深。

地方頭臉要是對候選人很認可,就會通過「風謠」和「題目」來加以肯定。換句話,「風謠」和「題目」就是清議的表現形式。

風謠,一般用來標榜學術造詣;題目,一般用來標榜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素質。不過這種界定並不是很嚴格,有時候也會有交叉,它們的特點是簡短,便於流傳,比如」關西夫子「、」五經無雙「、」賈氏三龍「、」荀氏八虎「、」雲中白鶴「、」世之幹將「、」勁松下風「......(有沒有開武林大會的感覺?

在那個時代,炒紅一個候選人的方式,有些像現在網路營銷的造勢,儘可能多地讓地方上的大V給你做宣傳,把名聲炒起來,做官就容易多了。當然,清議不一定全都是對當事者的誇獎,有時候它是反著來的,如果地方頭臉看不上你,也會用各種段子編排你。

從清議到清談

按照通行的說法,從清議到清談的轉折點,是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

有的人認為,黨錮之禍是宦官對士大夫集團的殘酷迫害;有的人認為,宦官打擊士大夫集團實際上出自皇帝的授意,而皇帝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鞏固皇權,瓦解勢力盤根錯節的士大夫集團。

哪一種說法正確,不好說。但經過黨錮之禍的打擊,清議開始向清談轉變是事實。

在此之前,清議以儒家思想為標準。由於儒家思想與現實政治密切的關聯性,黨錮之後,士大夫集團萬馬齊喑,清議的形式還在,但它與儒家思想的關係已經不是那麼緊密了。

比如嘴炮王禰衡所說的,「荀彧小白臉,趙融大胃王」。比如孔融所說的,「孩子只是在母親肚子里存放幾天,出了娘胎就跟母親沒什麼關係了」。

禰衡和孔融是極端一些的例子,大部分人只是明哲保身,不再通過清議的形式來臧否人物、談論政治,但這一時期,玄學還沒有成為清談的主流內容。

魏晉易代之際,政治形勢更加險惡,士人越發對政治敬而遠之。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玄學才漸漸成為清談的主要內容。

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玄學在這時候抬頭。

馬克思說得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漢末到到西晉,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士族,以及新的經濟形式——士族莊園經濟,特點是自給自足,比較封閉。在帝國的大型經濟體里,包含著許許多多這種自成一體的小型經濟體。作為莊園的主人,士族並不願意朝廷從中抽頭。老莊學說提倡的是什麼呢?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清虛自守,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就明白了——士族清談不是閑得沒事幹,清談是談給中央聽。表面上談主義,肚子里是生意。

清談的內容

從清議到清談,以及玄學成為清談的主要內容,自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但就像清議在歷史變遷中脫離儒家學說一樣,隨著形勢的變化,清談也漸漸偏離了為政治服務的初衷,演變成了一種智力遊戲。

萬變不離其宗。清談內容的「宗」是三玄,《庄》《老》《周易》,常見話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宇宙萬物起源於有,還是起源於無?後來,大清談家向秀、郭象的《莊子注》一出,基本上終結了這個月經話題。

二、言意之辯,即言辭能不能完全表達心中所想。這是一個遁術話題,比如兩個人辯論的時候,甲的嘴上功夫不如乙厲害,甲就可以說,不是我說不過你,是我的言辭表達不出我心中所想——然後,溜之大吉。

成語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就是從這個話題裡頭提煉出來的。

三、聲無哀樂論。一部分清談家認為,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情感與音樂有相互對應的直接聯繫,可以通過情感不同的音樂,把這些不同的情感激發出來。比如說,早上起床上學,聽見學校大喇叭里放「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伴隨著開心的旋律,我就很開心。還有一部分清談家認為,前一種說法是錯誤的,你們聽見大喇叭高興,覺得上學跟趕集似的,為什麼我聽著這歡快的歌,心裡卻抑鬱呢?可見,音樂與情感並不是直接對應的。

四、養生論。這個話題容易理解。有的人認為,節制慾望才能養生;辯論對手認為,想幹啥就幹啥,別憋著,這才是養生。

五、聖人有情無情論。簡單說就是,聖人是神性還是人性?

六、才性四本論,即,才與性的同、異、合、離。桓溫的對手殷浩就很迷戀這個話題,最後五迷三道,精神恍惚。

清談的形式

清談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大類,辯論式,講壇式、擂台式、領導講話式,往下細分還有小門類。

辯論式——

第一類:主客相辯,一通一難。

通,就是主人先提出觀點,加以簡略說明,也叫敘理或者唱理;難,就是客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叫作難。主客辯論一個回合,叫一交或者一番。哪一方落敗,叫作屈,勝者所持之理叫勝理。勝負已決之後,如果有人願意繼續向勝利者挑戰,則構成一個新的主客結構。

這種辯論一般很激烈,主客有時候甚至爭得急頭白臉,互相辱罵,大打出手。如果其中一方輸了,還能求外援。司馬昱有一次和孫盛辯論,輸得灰頭土臉,孫盛一時高興,嘚瑟得要命,司馬昱於是派人請來了高手劉惔。孫盛一看劉惔出場,馬上泄了氣,劉惔說了幾句話,就把孫盛辯駁得啞口無言。

第二類:一人主講,亦主亦客。自己充當正方和反方,自己和自己辯論,有點兒像單口相聲。

講壇式——

一人主講,有通無難。像百家講壇,主講人闡述自己的觀點,聽眾抱著學習的學習的心態傾聽,只聽不反駁。

擂台式——

主客相辯,他人評判。類似於打擂台,裁判統計傷害點數,宣布最終結果。

領導講話式——

各抒己見,一人總結。參與清談的人先就某一個話題進行集體討論,最後,領導發話——大家說得都不錯,最後我再簡單說幾句.......

清談還有道具,一般是麈,外形跟太上老君手裡的那個東西差不多。個別情況下,如果修為已臻於化境,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也可以用樹枝代替。

清談是不是誤國

關於這個問題,簡單說說。

清談誤國的說法並不是後人追加,而是當時人的看法。

晉武帝在位期間,傅玄就在《舉清遠疏》當中抨擊清談人士無所事事,敗壞政治風氣。繡花枕頭王衍的死前遺言也是對清談誤國的反思。東晉年間抨擊清談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干寶、卞壼、范寧、應瞻,以及桓大司馬。

事實上,就誤國這個事來說,清談並非元兇,但說它是誤國的催化劑應該是沒問題的,因為它確實敗壞了政治風氣,致使國家機器運轉效率低下,容易誘發突發性社會問題,而且難以作出應急反應。設想一下:如果這個時代里所有的公職人員天天不幹實事,張口閉口情懷、美、哲學,社會將變成什麼樣?

當然,清談並不是一無是處,它解放了人性和心靈,打破了傳統儒家經學的桎梏,推動了哲學美學藝術的發展。但是,這跟老百姓的關係在哪裡?跟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伏屍百萬的戰爭、人不如狗的五胡亂華時代相比,或許,有些不值一提。


推薦閱讀:

色拉寺辯經---不可不看的西藏人文景觀
外篇:秦始皇應該怎麼稱呼?
從前的鎖,一輩子!
品長征第五回 土城一戰下馬威 毛澤東四渡赤水
逍遙遁甲——奇書現世震驚易界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