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我們的過去和榮耀,「中國遠征軍」的前世今生
8 人贊了文章
之前看了對電影《敦刻爾克》引申的網路的文章,如英國坑隊友,坑中國遠征軍這些,雖然感情上理解:「一個殖民霸權國家,即使怎樣美化自己,也遮掩不了自己過去的罪惡」,但是現在這樣不去考察歷史的原貌,就宣揚外來因素的不公,不免讓人覺得有些丟人:就和我們不能說因為天氣太熱,我們考試失利就都是外界的責任一樣,這樣我們永遠都會是「意外」的考試失利者。我們想要有所改變有所進步,還是需要從本身做起。況且中國遠征軍也是個充滿了榮耀的故事,不能讓那些激動人心的事迹被埋沒。
部分網路寫手傾向標題黨和速成文章,沒有深入的知識積累,也不願深入考察,偏向用嘩眾取寵的快餐文章來博取流量。這裡也想開始較深入的聊聊中國遠征軍那段歷史,這個故事很有兩面性,而其中的輝煌時刻,可以讓我們抬頭挺胸站在中國人的榮譽之上。
究竟真實是什麼?:
這裡先從那些網上的文章中提到的事件開始:日本入侵緬甸,中國被要求出動遠征軍(讓咱們去咱們就去啦?),然而開戰後英國人被日軍打得到處逃跑,而因為他們逃跑坑的中國遠征軍要走原始森林回國,在穿越原始森林的過程中裝備全失,病疫盛行,補給匱乏,非常多的人痛苦的死去。
當然,看歷史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抱住大象的腿,說這是個柱子,往往無法看清事件的前因後果並忽視其它部分,這個很難避免。而我們想要了解真實的歷史,則需要慢慢從原始史料中去發掘,去獲得,去判斷,當我們每次這麼做的時候,總會發現一些深深感觸的事情並刷新我們的認知。
說到遠征軍的故事,希望先從下面這些點,來逐漸構建一個完整的背景:杜聿明、孫立人,孫立人練兵,還有一個叫「財政部稅警總團」(聽著耳熟,頓騎士團總團哈哈)的單位,以及滇緬公路。
杜聿明:
在1927年時,中國政府出現了分裂,分裂成一個原武漢政府,一個新南京政府。翅膀硬了的老蔣受到江浙財閥的勾引,拋棄了之前的「金主」蘇俄,在南京另立了門戶(感興趣可以參看鳳凰大視野的《被金錢改變的大革命》)。在這巨變之下,出現了一個「溫暖人心」的事情,有一個軍官在原武漢政府因不反蔣被囚,在被囚後又越獄來南京投奔老蔣,成為了一個帶著「信仰」的追隨者。這個追隨者就是杜聿明(杜:我的信仰就是蔣先生)。
在老蔣坐穩大位後,杜聿明也自然成了軍中的中流砥柱(人才重要還是忠誠重要?老蔣好像更偏向後者)。到了1938年戰爭焦灼時,杜聿明開始負責指揮中國唯一的裝甲部隊——第五軍(第五軍麾下的第200師為裝甲師,其師軍歌為《義勇軍進行曲》!,即後來的國歌)。在1939年昆崙山戰役,第五軍同日本新裝配坦克的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即廣島師團,屬於甲種師團(甲種師團是加強師,日軍的主力部隊,屬於軍級單位),同時第五師團也是日軍四個機械化了的主力師團之一)戰鬥,並取得勝利(這裡再補充下,在1937年「平型關戰鬥」曾殲滅過第五師團的第21旅團的輜重兵隊)。
後續在1942年初因戰略需要,在杜聿明率領下第五軍也開赴到緬甸參加遠征軍作戰,保衛重要的滇緬補給線。
滇緬公路:
說到滇緬補給線,首選得說下當時的戰局,那時西方國家(美國)的一個思路是:面對遠方共同的敵人(德意日等),我作為工業國家,我來製造大量的裝備,你們去衝鋒陷陣抵抗侵略,這是也是當時美國的實際做法。然而中國不像和德國作戰的蘇聯,通過空曠且寒冷的北海,那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和裝備可以送達蘇聯本土(美國援助了蘇聯數量非常驚人的美式裝備,參考美國的《租借法案》(1941年))。
而在在當時,從1941年開始日蘇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背叛了其德國盟友(在後來精銳的遠東蘇軍調往東線,在蘇聯邊境上陳兵百萬的關東軍準備南進),蘇聯也停止了之前對中國軍隊大量的陸空援助(除了日蘇條約也因為德國入侵),蘇軍新的T34坦克也拿不到了:(。這時中國得依靠西方的軍事援助來共同對日作戰 ,給中國運送物資只滇南外有安全的港口,而從港口到中國的通道就是仰光到昆明的滇緬公路。
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1938年1月,對日作戰水深火熱,開始修建滇緬公路。
1940年7月,英國迫於日本的壓力,決定關閉滇緬公路(這時才應該說英國真心讓人討厭哈哈!)。
1940年同年,美國決定開始對華援助,並切斷日本95%的石油供應(資料來源WIKI)。
1941年6月,德國發起對蘇戰爭。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同月,在美國的推動下,中英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形成軍事同盟。
因為條約,中英形成盟軍,共同保障這條重要的補給線。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陸續進入緬甸,開始對日作戰。
在當時除了對日作戰需要工業國家的援助,同時也要阻也要止日軍從緬甸入侵雲南(後來在雲南和日軍有交鋒)。所以杜先生的第五軍這樣的中國的主力部隊也就出現在了緬甸,和緬甸佔領者英國盟友組成聯合軍。
再補充下:其實西方給中國運送物資最先是經滇越鐵路,後來鐵路不能用了之後則是經滇緬公路,等到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就是走的駝峰航線,通過兇險的喜馬拉雅山的山口來給中國空運物資。
孫立人:
這裡也介紹下真正的主角,孫立人將軍,想起美國人曾說在硫磺島對日作戰的勝利代表著他們陸戰隊500年的榮譽,孫將軍和其部隊的事迹至少也應帶給中國一百年的榮耀(其實同是對日作戰,也應該是500年的榮耀哈哈),戰後孫被日本稱為中國的「軍神」,被歐美稱「東方隆美爾」(以上稱號來源《清華傳奇》),其麾下官兵,也被讚譽「天下第一軍」的美名
孫立人是1900年生,安徽合肥人,次子,其父(1869-1935)是個清末的讀書人,家境很土豪,其父青年中舉後曾歷任清朝和民國的官員。
孫將軍是人字輩,其家六兄妹的名字分別叫:同人、立人、橫人、靜人、作人、之人。在易經中有:「君子以立不易方」,其父親為其起名為立人,可能是寄託著堂堂正正做人,立於天地之間的意思吧。
孫小時候上的是私塾,後來也可能是家教的原因,這個官富子弟以安徽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庚子賠款教育基金的留學預科,即清華大學)。在校時,作為籃球隊長,帶隊打敗了那時的常勝冠軍北京師範大學,並蟬聯華北大學聯賽冠軍(這點感覺確實難能可貴,而是什麼樣的人格魅力可以團結大家一起走向勝利呢?是刻苦耐勞的典範?還是不計個人得失讓大家能團結一致的精神呢?)。後面孫又入選國家男籃,擔任主力後衛,在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為中國贏得第一次大賽籃球冠軍!。
1923年從清華畢業後孫去了美國普渡大學插班修土木工程,1925年取得了美國學士學位後在美國橋樑公司任工程師。
半年後,孫放棄作為工程師的前程,轉去學軍,入學維吉尼亞軍校。在戰後,其同校友馬歇爾、巴頓,三個人一同被學校當作二戰英雄來共同紀念(來源WIKI)(這麼漲臉的事情竟然之前一直不知道)。
孫立人練兵:
孫於1927年從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在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後回國任中尉。孫熱衷並善於訓練部隊,認為要結合中美練兵的方法(孫講:美英軍,是自發自動的活潑守則,一個士兵沒有長官的統率,也可以繼續作戰到底,但作風散漫;而中國人對西方人的長處,則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以及犧牲精神)。他總結了一套訓練辦法稱為「孫氏操典」,其注重在一線帶兵訓練共同吃苦,並親身指導問題,同時非常強調花時間進行體能鍛煉,以及重視武器的保養與空槍射擊預習(說到射擊,孫的士兵在射擊達標後有額外津貼,連續達標還有獎章)。
這是據傳孫說給官兵的:「強國必先強身,我們軍人尤須強身,尤其是帶兵打仗的軍官,更須鍛煉好堅實的體格,才可有堅強的體能和意志,去發揮優異的戰技和強大的戰鬥力,爭取到戰鬥的最後勝利。軍人的事業在戰場,而戰場上的事業,莫過於打勝仗。我們和敵人在戰場上拚鬥,誰有體力支持到最後不倒下來,誰就會打勝仗。所以有人說:『最後的勝利在最後的五分鐘。』」
1932年孫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四團團長(上校),1932年一次在南昌行營的射擊比賽中(40個師120個團參加),其團獲得團體第一,並包攬個人前10中的7人。
孫的踏踏實實的練兵,可能也是他的部隊日後能不斷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財政部稅警總團:
這裡說下這個「財政部稅警總團」,雖說名字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可是當時中國一個特別精銳的部隊。老蔣的小舅子宋子文從1930年開始建設財政部稅警總團,這支部隊也算是當時江浙財閥們的私立武裝,到1932年時全團共三萬餘人,下轄5個團,而每個團編製很大,達到加強旅的級別,而總體部隊也達到了軍級(一千人可算團級,三千人可算旅級,一萬人可算師級、三萬人可算軍級)。
其軍官很多是西點或維吉尼亞軍校的留學生,裝備是採購的各國的優質武器(德國為主),裝備的配置也高,還配給了少量輕型坦克和戰車。其兵員入選也都要參加考試,要求一定的文化水平,並且兵員的待遇也高,稅警總團還配有一個八人組成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可以說稅警總團是個精心培養的豪華部隊。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又叫淞滬戰爭,1月28日開始,持續到5月5日,日軍在英美法的干涉下停戰,日軍撤軍),當時大批日軍入侵上海,稅警總團二、三團以第五軍八十七師獨立旅的身份參加對日作戰,取得一定戰果。
到1937年時對日作戰已經進入全面戰爭,8月13日,開始了意義重大的淞滬會戰(按照德國顧問的(來源網路)「空間換時間」的思路藍圖 —— 「以機動的戰術在廣闊的國土上,打擊首尾不能兼顧的侵略者,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東非殖民地與強大的英軍作戰的方式類似」,引導日軍的攻勢從北方轉移,給中國對日反擊更多的準備餘地),淞滬會戰也是真正大規模的集團軍作戰。
在淞滬會戰時軍隊要死守防線阻止日軍的突破,而稅警總團作為「救火隊」,出現在日軍進攻最猛烈的地方,或去執行奪回被日軍突破的重要陣地的任務。雖然這隻精銳部隊不斷的英勇奮戰,但其所承擔的戰線,都是日軍集中兵力攻擊一點的戰略要地(中國前線戰場上的日軍和美國太平洋戰場上遇到的日軍是完全兩個概念的部隊,可以認為美軍遇到的日軍都是「特別簡單版」的,後面會詳述),稅警總團在日軍優勢的兵力和強大陸空火力面前,還是出現大量的傷亡,最後都因傷亡過大而撤退或被換防,會戰後部隊傷亡過半隻剩殘兵。
補充下:在淞滬會戰中同樣被重創的還有87,88,36這另外三個德械師,而這四個師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部隊,有人分析損失的原因也是老蔣在決斷上有問題(網友意見:不使用彈性防禦,使用添油戰法,不知道保存部隊),消極的使用精銳部隊。
對日作戰的困難:
這裡再說下日軍,其實不管美國影視中與日軍作戰多麼殘酷,他們遇到的日軍,都是簡單模式的,或者非常簡單模式下的日軍(美國在整個二戰中也都有各種神奇的好運)。美日作戰初期,美國就以各種不可思議的好運氣,重創日本海航空軍,也神奇的找對付到零式戰機的辦法,取得了空海優勢(有時間也想寫文章深入聊聊這些)。
同時美軍作戰主要都是在己方數倍於日軍,並有非常強大的海陸空火力支持下,在對島嶼上的孤軍去作戰。即使是可能最慘烈的沖繩戰役(參看《血戰鋼鋸嶺》),美軍也沒有面對可以正常發揮實力的日軍主力師團(原共同駐防沖繩的主力第九師團,在戰前被很神奇的調去了台灣,到台灣後未經過戰鬥,在日本投降時投降)。
而當時的日軍,給人感覺就是通過機械武裝了的野蠻人,亡命且殘忍,在南京保衛戰時,近20萬守軍背水一戰(其中還有87、88(四行倉庫守軍是其一部)這樣的非常精銳的德械師),但還是被日軍多個主力師團合力擊潰(己方也出現指揮問題,和戰略戰術失誤)。而在面對這樣各方面優勢的日軍時,想想即使換成美軍,估計結局也不會變化太多。
再回到孫立人:
再說回孫立人,在1937年10月,日軍第九師團(金澤師團,日軍主力師團之一)和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日軍主力師團之一)強渡蘇州河,孫立人等率部抵抗,擊退日軍7次炮火掩護下的強渡。蘇州河也成了日軍淞滬會戰中傷亡最重的戰線(來源WIKI)。隨後孫在指揮奪回陣地時被迫擊炮彈片擊中,中彈13處,昏迷了3天。
在1938年孫立人開始出任「財政部稅警總團」的少將總團長,並以淞滬會戰的傷兵在武漢重建了稅警總團。隨後稅警總團參加了武漢會戰(武漢會戰認為是中日最大規模的會展,會戰後雙方進入僵持階段),武漢會戰之後移至貴州都勻整訓。1941年底,稅警總團新整編完成的第2、3、4團整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進入緬甸參加對日戰鬥,開始譜寫中國人和中國軍隊非常輝煌的一頁。
後續:
感覺如果文章太長,讀完也會累,計劃分成兩篇,後面再續寫了。其實有了上面這些鋪墊,後面孫的成就,38師的榮耀,以及38師撤到印度後獲得的「優享待遇」,和杜的過失,以及其導致的第五軍在原始森林的悲痛,其實也可以關聯上了。
另外感覺看了孫立人將軍練兵那小節,也大概能猜到在緬甸的對日戰鬥時其和其部隊會有很強的發揮了。
孫將軍後續在緬甸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我們自愛自強時,可以化外界的輕蔑為尊重,化以惡相欺為以善相待。
另外真心覺得優良品德的教育和養成:愛學習,愛運動,不自私,有價值觀,以及成人後優良的品德的保持,即使土豪官貴的子女,也成為民族的榮耀。
推薦閱讀:
※二戰視頻流出
※西線空戰(2)
※世界大戰的遺產:第二十九章 201的新計劃
※1945年美國憲兵槍決德國間諜
※《偉大的衛國戰爭:柏林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