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翻大法好:珍珠港事件前夕美軍對日情報資料文獻

塞翻大法好:珍珠港事件前夕美軍對日情報資料文獻

12 人贊了文章

原文摘自美軍二戰調查報告網站Researcher@Large ,1941年11月美國陸軍的情報部門收到了加拿大軍方提供的對日情報總結文件,將此材料整理後轉交上級。本文所述內容與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的真實情況(參考防衛廳的官方著作戰史叢書、大東亞戰爭等各種回憶錄)未必相符,很多部分可以說充滿了西方世界白種人對黃種人的無腦偏見和盲目歧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份材料很能折射出二戰前美國人眼裡的日本到底是怎麼樣的、實力如何,並為珍珠港事件前夕美軍高層的決策提供現實依據。

對材料的部分分析將在塞翻完成後陳述。

November 1941 report on Canadian Intelligence on Japan

A8-2/EF 37

Serial 119

SECRET GH/ht

17 November, 1941

情報聯絡官 至 指揮官

摘要:關於日本的一般性情報

1.下列情報來源於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市的太平洋指揮司令部(加拿大陸軍),11月14日發至我處。情報確認可信。

2.原料供應

日本過去幾年積累的石油和原材料儲備被低估了。

(a)石油:日本儲備了足夠維持2~5年全面戰爭的石油。大部分儲備油位於北部地區,據報道可能是地下油庫之中。

(b)廢料金屬:最後一批美國進口的廢鋼於1940年11月運抵日本。至41年3月所有對日進出口合同均已被凍結,線報公司對日談判的結果仍懸而未決。七月時對日貿易禁令已正式生效為法律。

3.戰爭物資

從動員經驗來看,日本的戰爭物資生產和儲備遠超過人們普遍認為的上限,尤其是坦克。

4.日本的冶金工廠已經夜以繼日地開足馬力生產了整整五年。

5.目前來看,除了正在被系統性掠奪的中國外,日本無法從他處得到任何物資。

6.

過去六年內在荷屬東印度發現的鋁土礦被直接賣給日本政府,但船運如今已經停止。日本可能會缺乏這類資源。

7.橡膠

來自荷屬東印度的橡膠供應已被完全切斷。日本的消費量約為每月5000~6000噸,至1938年已經削減至每月3000噸,相當一部分通過Wholtat從德國船運進口。

印度支那每月可以提供6000噸橡膠給日本,堪堪使用而難以產生盈餘。很可能日軍佔領下的橡膠產量會比較低。

8.

錫礦儲量不高。線報公司收到了(日本方面)關於走私錫礦的建議,已予以回絕。

9.食用油

日本從荷屬東印度群島尋求進口食用油,但遭到了拒絕。儘管他們需要的產量相對較少——只有15000噸,但仍然遠遠超出日本人民的實際需求。

10.棉花

供應渠道已被完全切斷而庫存量極低。日本陸軍的需求非常可觀。

11.得益於配給制,日本並未發生糧食短缺情況。市場上的糧價調控非常嚴格,但在中國(佔領區),大米和糖的價格上漲了幾百個百分點。根據德國與日本政府接觸時的建議,貪腐和浪費現象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杜絕(真的嗎???)。

12.造船業

進展驚人。當荷屬東印度群島出於經濟效益考慮生產12節航速商船時,日本正在建造18節的船舶。

13.陸軍

日軍士兵非常粗魯,但身體素質不錯。然而,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差。日軍的裝備存量非常巨大,6~7月的特別大演習證明他們可能有非常多的二手裝備,其中包括數千輛坦克。軍隊紀律性極佳。

14.海軍

在1933~1934年,線報稱有3艘驅逐艦傾覆,在港口可以確認其翻沉在海底。

15.空中力量

和過去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很可能是得到了德國人的指導。戰鬥機絕對是lowb.日軍有很多看上去很漂亮但飛得很慢的轟炸機。日軍航空兵和美軍在檀香山的航空兵部隊之間形成了巨大反差。毫無疑問,日軍絕對無力抵擋英美的空中打擊。

16.防空

日本非常容易遭受襲擊,沒有肉眼可見的防空炮火,也沒有防空避難所。

有很多防空炮和探照燈一起進行對空作戰訓練;方法之一是放飛幾個氣球到空中,由探照燈照射指示目標後開火射擊。

關於防空問題,下列情況值得關註:

神戶,擁有造船廠和鍊鋼廠、彈藥工廠。

大阪,軍火工業和棉紡工業。神戶——大阪的人口總計約為500萬。

名古屋,航空工業和彈藥工業,100萬人口。

東京和長崎,造船廠和彈藥工業,人口大約600~700萬。

上述目標均可從海上輕易發現。

17.製造業和加工工業

日本缺乏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型領軍人物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靠山寨才能生產。如果日本被封鎖5年以上,這將會對他們造成災難性打擊。如果準備好必要的藍圖和原材料,日本有能力生產出質量極佳的產品,這些可以用日軍戰艦的水平來說明(儘管海軍據說有一些奇怪的花招)。另一個例子是他們的紡織工藝,被認為效率足以匹敵曼切斯特的織機。

德國通過克虜伯向日本出口了很多專利,其中包括用於鍛造低品位礦石的鍛鋼技術和煉油技術、煤化氣技術。克虜伯公司的駐在代表是唯一被許可訪問北海道的外國人。

18.日軍暴行

從最可靠的消息來源判斷,大多數關於日軍暴行的官方報道都缺乏真實性。

19.政治

線報認為對日戰爭不可避免。日本的外交政策就像脫韁之馬,且越來越容易受到軍部的影響。

一般認為6~7月間的特別大演習有三個原因:

(a)從德國手中瓜分符拉迪沃斯托克

(b)準備積極南進

(c)出於對英德可能談和的恐懼心理。為了確保到手的利益,日本不得不加強在中國佔領區的防禦。

對日軍早期動向的研判如下:

特別演習需要把大量物資運往中國,這一過程耗費了兩個月時間;接下來日軍應為準備進攻時的前進基地耗費額外的四個月時間,大約在12月左右這些基地可能部署就緒。因此,日軍發起進攻的時間應不早於12月。

上述觀點受到蘇德戰爭的影響。

日本相信,在蘇德戰爭結束後,英國將遭受進一步入侵。我們認為她將藉此進一步襲擊緬甸,而非新加坡或荷屬東印度群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a)希望對緬甸的進攻作戰不會變成對美國的冒犯

(b)切斷為蔣介石政府提供補給的滇緬公路。

但是,如果美國政府表露出任何一丁點參戰意圖,或者英國進一步丟失地中海,襲擊毫無疑問將針對新加坡

日本的焦慮源頭之一是德俄媾和的可能性,或俄國徹底失敗——符拉迪沃斯托克落入德國之手對日本來講是難以接受的,這完全與日本政府的利益背道而馳。

儘管德國人已經滲透到了日本的政府部門之中,日本人仍然不信任德國人。過去德國轉向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一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民族的自尊心。

目前日本的發展趨勢是1863年被廢除的封建政治回歸——這對日本的政治和宗教土壤來講是很自然的。天皇將從帝國的政治核心退回精神領袖和象徵性元首。神道教將會延續,並作為帝國內部保持團結的工具而大行其道。

20.另附三份副本,供司令官閣下自行處置之用。

作者:Glenn Howell.

被西方人神奇的腦迴路震驚了。

換了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太敢在1941年中旬或者下旬就腦補德國鬼子打進海參崴吧……這可是連烏拉爾山都還沒過呢,你們倒是想得挺遠的啊。

跟一年前因為害怕德國鬼子越洋入侵結果一口氣下了兩洋艦隊的餃子有的一拼啊。

情報里對日軍的資源儲備情況估算可能有部分失真的(主要是石油方面),不過很正確地指出了日軍缺乏從金屬到棉花在內的各種戰略物資和民生物資,糧食供應也只能說是勉勉強強。事實上,在中文網路界關於日軍實力的討論里,除了石油以外的部分都經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不知是因為對工業體系的無知,還是單純覺得中華地大物博只要全面侵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_(:з」∠)_

尤其是關於對橡膠和鋁礦方面的估計,另外實質上還有加拿大出口到日本的鎳礦,是陸海軍研發雷達技術的關鍵原料之一。美軍戰前基本沒想到過這一點,直到戰後赴日技術調查組挖出了相關成果才目瞪口呆。

關於軍力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低估也顯而易見,雖然不知道你們重視日軍的豆戰車有啥用,不過居然會覺得他們在用二手貨湊數,顯然也是naive...

另外關於航空能力方面的低估可以說是最大敗筆,和英國本身一樣完全忽視了日軍可能有比德意更強之轟炸機/魚雷機的可能性。雖然離戰略轟炸的水準還差得遠,但在有限度的戰術打擊中,威力仍不可忽視。Prince of Wales在馬來海戰中防空的失敗,部分因素即源於此——在地中海戰場英軍從未面對過時速可達500km的魚雷機近距離轟炸。出於類似的考慮,美軍在珍珠港事件前將菲律賓的防務策略轉向以陸軍為主,並部署了大量B-17.

英美情報部門已經對日本的開戰企圖有所察覺——原文可見,但錯誤地估計了對方的決心和主攻方向。寄希望於依靠美軍的參戰決心嚇阻日本人,或者用部署在東南亞的少量盟軍部隊反擊,未免有點天真。美軍的研判可能是寄希望於變成長期戰然後拖垮日本——情報里指出無論日軍的工業能力還是產品升級能力都很難支持五年以上的全面戰爭,這大概也是他們敢於擬定先歐後亞戰略的考量之一。雖然這個想法大體方向正確,但日本的速戰速決水平、抗壓能力和太平洋戰場的慘烈程度都大大出乎美軍意料之外,體量優勢在這種局面下要發揮也顯得比較困難。

另外,關於吐槽日本人原創能力不夠而擅長模仿抄襲一說,這話放到今天的視角來看,未免有點讓人心裡不舒服啊。

推薦閱讀:

撕破謠言的偽裝(一)——打贏了義大利的衣索比亞帝國到底有多強
二戰後的德國是怎麼振奮起來的?一個世界盃冠軍振奮了這個民族
【軼事秘聞】東條英機人生中最後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亡國奴?那也得看亡的是誰的國。
獨家揭秘:二戰時的神風機與現代反艦導彈相比,哪個威力更大?

TAG:戰爭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