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張一鳴投資了美國最任性的大學
8 人贊了文章
張一鳴又任性了。
據自媒體「開柒」報道,位元組跳動於近日完成了對美國密涅瓦(Minerva)大學的投資,張一鳴還成為了董事會成員之一。
這筆投資可謂是「靜悄悄」地就完成了。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於當地時間8月10日更新的簡介文件中顯示,從2012年開始,密涅瓦一共有3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2億美元。投資方除了矽谷風投Benchmark Capital 以外,還有好未來集團、真格基金和位元組跳動。此外,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也悄然出現在了密涅瓦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中。
密涅瓦的董事會成員組成還是蠻「星光熠熠」的。除了密涅瓦項目的創始人本·尼爾森(Ben Nelson)外,還包括WPP 集團(世界最大傳播集團,旗下公司包括奧美廣告等)的前董事長、Benchmark Capital 的創始人、SpaceX 的女總裁、好未來的董事長張邦鑫,還有就是張一鳴了。
不過,「密涅瓦大學」,你聽說過嗎?
這所大學很任性
密涅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更像是一家創業公司。
其全稱為Minerva Schools at KGI,名稱後面的KGI指的是The Keck Graduate Institute(一所位於加州的私立研究生院),密涅瓦大學是由密涅瓦計劃和KGI合辦的一個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於2013年首次招生,主要提供本科階段的教學。名字中的「密涅瓦」,其實是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與雅典神話里的雅典娜相對應。
和其他的大學不同,密涅瓦沒有固定的校園。什麼哥特式建築、橄欖球場,統統「想多了」。在教學方面,密涅瓦主張「沉浸式全球教學」(Global Immersion),即學生在美國完成第一年的學習後,要在全球六座城市完成接下來的學業。
其官網顯示,除了舊金山以外,密涅瓦的全球教學地點包括首爾、海德拉巴、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和台北等城市。在學習之餘,學生也要在世界各地進入一家與自己學業相關的企業或文化科學組織機構實習,參與他們前沿項目工作。在密涅瓦的官方Instagram 上,你可以看到學生在世界各地學習、實踐的照片。
學生在全球各地上課,當然不會帶著一大幫教授到處跑。密涅瓦的課堂教學以遠程教學、集體討論為主,最多20人一節課,通過視頻等流媒體方式,學生可以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教授交流、互動。
在網上搜搜此前關於這所大學的報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超低的錄取率。密涅瓦2013年首次招生的時候,錄取率低於2%,是同年哈佛大學錄取率的三分之一。
據網易教育的報道,密涅瓦大學的亞洲區總裁Kenn Ross曾表示,雖然申請者不需要提供SAT成績,但是申請者需要提供高中成績、自述所做的成就、參加密涅瓦大學的認知與非認知技能測試以及面試。也就是說,密涅瓦對於學生的篩選標準很高,但並不是高在SAT、托福等「硬體條件」上。
此外,密涅瓦的學費也不貴。據《大西洋月刊》的報道,每年的學費加住宿費約為28000美元,遠低於常春藤盟校。
報道中還提到,本·尼爾森表示,他希望「可以顛覆現代的本科文理教育」。在密涅瓦看來,傳統大學的那些大規模講座課、終身教職、特色建築、爬滿青藤的圍牆,統統不是大學最重要的部分,都可以大刀闊斧地刪去。密涅瓦只留下最核心的內容——教學,並且是以最科學的方式教學。
李開復、俞敏洪都誇過它,張一鳴圖的又是什麼?
儘管創始人的願景很美好,但遠程教學的操作可行度、學生進入職場後的學歷認可度等,對於一所剛剛成立的大學來說,都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但這樣的創新教育理念,卻頗受名人大咖的歡迎。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曾在「值乎」上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已被Minerva大學錄取,但父母因它是新學校,文憑不入流而反對入學,怎麼辦?您認為僱主會如何評價Minerva學生?」
李開復在回答中表示,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非常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去名牌大學讀書的心情,但是如果一切重來,他會鼓勵他的孩子去這所叫密涅瓦的大學讀書。他說:「密涅瓦可以有七八次實踐的機會,這是任何大學所沒有的。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非常需要世界觀,而世界觀需要去別的國家住一住才可能得到。」
此外,李開復在自己與王詠剛合著的《人工智慧》一書中也提到過密涅瓦大學的新型教學方式。但他同時表示,這種近乎顛覆式的模式到底是不是未來最好的教育形式,恐怕要經過更長時間的檢驗才能下結論。
除了李開復以外,據多知網報道,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也曾在2015年GMIC大會誇過密涅瓦大學。他說:「我很喜歡這樣的大學的設置模式,儘管我知道現實中間其實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比如現在只有幾十個學生還可以,到幾百個、上千個學生的時候,校園問題怎麼解決?」
儘管如此,俞敏洪表示自己仍然非常讚賞這樣的模式:「其實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在上大學的四年過程中間,他了解世界的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話說回來,大佬們對於這種顛覆性的本科教育模式紛紛表示讚賞和認同,不知道張一鳴的投資原因是否也基於這種認同?
不過,這至少告訴我們,如果今日頭條日後在教育領域,尤其是海外教育領域有所動作的話,諸君就不必感到太驚訝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敲敲格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182.html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推薦閱讀:
※「孩子,對不起,請不要恨我」.....我不想讓你一輩子都很苦
※只盯著孩子的智商,其它「9商」腫么辦?
※英語小故事: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家庭教育的「五過」
※沒有特長就會被邊緣化 ,申請美國名校,長板和短板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