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宋玉《對楚王問》

細讀宋玉《對楚王問》

來自專欄「古」文選美6 人贊了文章

下里巴人,陽春白雪

1.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pù qí)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ní),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文選·對楚王問》:蕭統(編),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999-2000頁

2.校勘

《文選考異》:「而魚有也」袁本、茶陵本雲「鯤」善作「鱗」。案:所見傳寫誤,尤(尤袤)校改正之也。

校勘語及以下《釋義》均轉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文選》。此書以胡克家重刊本為底本標點整理出版。胡克家的《考異》十卷,則分別附在所屬篇章之後。

3.釋義

部分注釋為本人所加。

(1)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遺行,可遺棄之行也。《韓詩外傳》,子路謂孔子曰:夫子尚有遺行乎?奚居之隱。

楚襄王向宋玉問道:先生大概有一些可遺棄之行(不好的德行)吧?(不然)為什麼國中士大夫與民眾百姓都不交口稱讚(非議)你如此之甚呢?

(2)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宋玉回答道:是,是的,確實有這樣的事情。希望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讓我把話說完。

(3)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古代有宮、商、角、徵、羽五聲;後又增加變徵、變宮為七聲。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史記·刺客列傳》

有位外地人在郢都唱歌,他剛開始唱的是《下里》《巴人》,(由於曲調簡單通俗)國都中相聚而跟著唱的有數千人;

當演唱的是《陽阿》、《薤露》時,國都中相聚而跟著唱的減少到只有數百人;

當演唱的變成《陽春》、《白雪》時,國都中相聚而跟著唱的只有幾十人;

(等到變成更複雜高雅的曲調)引用商聲,刻飾羽聲,雜以流轉的徵聲,(此時)國都中相聚而跟著唱的不過幾人而已。

也就是說,其曲愈高深,其和者就愈少。

(4)故鳥有鳳而魚有鯤。

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所以鳥中有鳳鳥(與燕雀之別);魚中也有鯤魚(與小魚之別)。

鳳皇之鳥可以向上飛至九千里,穿過雲霓,背負青天,翱翔於高遠的萬里長空。

而那些在籬笆間飛躍的鷃雀,又怎麼能知道天地之高遠廣闊?

鯤魚早晨從昆崙山山腳出發,中午躺在碣石山上休息,傍晚在孟諸大澤歇宿。

而那些生活在咫尺之深的小魚,又怎麼能知道江海之寬廣?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莊子纂箋·逍遙遊》:錢穆(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01月,第3頁

《爾雅》曰:河出崑崙墟,色白。郭璞曰:,山下基也。

,曬。,魚脊鰭。孔安國《尚書傳》曰:碣石,海畔山。

尺澤,言小也。,小魚。

(5)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因此,不僅僅鳥中有鳳、魚中有鯤,士人也有(高人與俗人)之區別。

像那些聖人,都是擁有著偉大的思想與美好的德行,超然脫俗,遺世獨立。

而那些世俗之民,又怎麼能知道並理解微臣的所作所為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而魚有也」李善作「而魚有也」。誤。曾子曰:聞諸夫子曰:羽蟲之精者曰蟲之精者曰。《淮南子》曰:孟春之月其蟲。許慎曰:,龍之屬也。

瑰琦:本指玉石。此處名詞用作形容詞。(像玉石一樣)美好珍奇,奇偉獨特。

4.賞析

宋玉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放懷寥廓,氣實使文。

——《文心雕龍今譯·雜文第十四》:周振甫(著).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05月,第124頁

宋玉的《對楚王問》是用來申明自己的志向的,原因則是被世俗誹謗。

劉勰並認為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等都是這種對問體的繼承。

全篇一問一答,重點在答。

宋玉首先通過外地人唱歌與郢都附和者的多寡,引出「曲高和寡」的論點;

接著用鳳皇與鷃、鯤魚和鯢兩組鳥魚對比,引出聖人與世俗之民也具有同種分別的論點。

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表現自己的高潔與卓爾不群。

本文特色在於文辭流麗,頗有辭賦鋪陳,駢文對仗的意味,感染力強;答問井然有序,始創「對問」一體,具有與人辯論但又沒有咄咄逼人的風味。

無愧後世辭賦駢文的先聲。

用辭賦之駢麗以為文者,起於宋玉《對楚王問》。

——《藝概注稿·文概》: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02月,第72頁

楚王問他有不檢點的行為嗎?宋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通過類比,委婉曲折,一步一步,不言自明。這種不直接說出而讓聽者自己領會的答問方式,與中國傳統詩詞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實質一致。意會比言傳更令人心動。

其中「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先假設自己有罪,後退一步,最後通過後面的論證,推翻先前的罪狀,十分具有說服力。這裡似乎還可以讀出宋玉對楚王的勸諫:不要輕信讒言。勸百諷一,有一點諷刺意味。

(1)這篇文章反映了楚國的朝政問題——小人當政,賢人被謗

與屈原時一般無二,並且宋玉相傳又為屈原的徒弟。師徒兩人可謂「同甘共苦」。

(2)引出文學中的「雅俗」之別

宋玉以客人的歌唱,以及郢都人唱和者多寡,引出樂曲的雅俗在於讀者(接受者)的欣賞水平。正如高山流水之於伯牙子期。

知音其難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後世遂以《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陽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作品。

(3)影響後世文學批評

俗監之迷者,深廢淺售,此莊周所以笑《折楊》,宋玉所以傷《白雪》也。

——《文心雕龍今譯·知音第四十八》:周振甫(著).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05月,第439頁

劉勰在這裡強調讀者(接受者),拋棄內容深沉的經典著作,反而追求淺薄的文章。與當今一些人熱衷暢銷書、成功學等寡而無味的文章類似。

但是不管你喜歡的是俗或雅,根本原因都在於讀者的欣賞水平。識鑒水平提高了,某些文章自動會退出你的視線。

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文選·文賦(並序)》:蕭統(編),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8月,第768頁

陸機認為一篇平庸的文章,如果能寫出某些警句,則能使文章增采。猶如《下里》鄙曲中有了《白雪》雅音的幫襯。


推薦閱讀:

9上文言文複習資料
文言文「斯」的幾種用法
文言文33(李林甫)
文言文68(韓信傳)
勵志文言文

TAG:文學 | 閱讀 |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