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了?

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了?

14 人贊了文章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陷阱」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面對不斷走低的生育率,中國政府近些年試圖通過調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從2013年開始實施的單獨二孩,到2015年開始施行的全面二孩,生育率數據作為評判生育政策成效的標準以及判斷人口形勢的重要依據,每次生育率數據的公布,都會引起社會的關注。

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758萬,二孩佔比為51%。2016年的《公報》也有與此相關的表述——根據衛生計生住院分娩活產統計,2016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846萬人,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與2016年相比,此次公布的數據少了與生育率數據相關的表述。

▲ 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在官方公布的人口數據中,這不是第一次生育率數據缺失。最新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7》中也刪除了「孕齡婦女分年齡、孩次的生育狀況」相關數據,這兩項恰好是計算總和生育率的必要數據。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調整可以看出當局對國內人口形勢的擔憂。但是面對頻繁缺失的生育率數據,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二孩政策」的效果可能遠不及預期。

中國的生育率到底有多低

伴隨著生育政策的改變,有關人口危機的話題近幾年也得到了不少的關注。但是如果往前追溯,在行政強制計劃生育政策的90年代,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就已經開始低於更替水平,1995年為1.56,2000年就只有1.22了。

▲ 1950年-2015年中國女性總和生育率數據。 ? 網易數讀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2014年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會後國家衛計委幾位領導預計,單獨二孩後每年會多出生200萬人,生育率將反彈到1.8以上。結果,在單獨二孩出生高峰年的2015年,據《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

總和生育率反映的是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一般來講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但是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不但低於維持人口代際平衡的2.1,還低於世界銀行最統計的2014年其他199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在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年2017年,最新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7》中刪除了總和生育率數據。

拋開人口統計意義上的宏觀數字,從每一個家庭的生育意願上來看,或許更能感受到中國正在面臨的「低生育陷阱」。 2016年全國婦聯的調查顯示,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有生二孩意願,有53.3%明確不想生二孩,可以看出一般家庭的二孩生育意願並不高。這組數據也可以作為例證,截止到2016年8月底,全國符合政策條件的夫婦共有1100多萬對,提出生育二孩申請的只有169萬對,佔比為15.4%。

然而生育意願和生育結果是兩回事,即使是有意願生二孩的家庭,實際上生育也不一定真的會發生,所以實際上的出生人口低於意願生育的數字。

開放二孩也沒用

全面開放二孩試圖拯救生育率,背後傳達的信息是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生育率的大幅下降。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的生育率斷崖式下降是在1979年計生政策出台之前發生的。在計劃生育之前總和生育率從1971年的5.426降至1978年的2.726,八年間,總和生育率下降了50%。而1979年到1989年十年間總和生育率由2.753變化到2.350。這或許說明了生育率的下降,除了政策干預,還有其他原因。因此,僅靠開放二孩拉升生育率結果並不樂觀。

▲ 中國各省份婦女總和生育率及其差異。 ? 《從分化到趨同——世界生育率轉變及對中國的啟示》

另外一個事實,根據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數據,2017年的新生兒中,二孩佔比51%。跟2016年相比,二孩佔比升高了1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一孩出生率在下降。然而一般人口學上認為一孩生育率與總和生育率呈正相關,所以一孩出生率是影響生育率的關鍵,靠二孩拉升生育率不過是強弩之末。

70年代末中國開始強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時,也曾有四個試點地區獲得允許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特批,這四個試點地區是河北承德、湖北恩施、山西翼城、甘肅酒泉。以山西翼城為例,2000年翼城的生育率比全國水平高0.3%,當時全國生育率水平在1.5%左右。相比1985年翼城獲特批允許實施二孩政策時,當地與全國的生育率都處於下降趨勢,只不過對比其他地方,翼城的生育率下降得較慢。翼城的經驗表明,全面二孩雖然延緩了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但對於提升生育率並沒有明顯作用。

生育率迅速下降,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一個人口問題。有研究者分析了世界生育率變動的歷史軌跡,發現雖然世界各地生育率發生轉變的時間不同,速度不一,但是世界範圍內生育率總體處於下降趨勢。

全面二孩政策實際上也屬於計劃生育範疇之內的一種政策安排,在世界生育率總體下降的趨勢下,仍舊延續計劃生育政策實在是落後與野蠻。而且在計劃生育實施之時,總和生育率就已經減半,在此基礎上施行計劃生育,可能是當時的政策制定者未能分清人口數量大和人口增長快之間的區別。

從權利的角度來說,生育乃是人的天然權利,本來也沒有理由去限制。現在社會上呼喚放開生育的聲音也很高,長遠看,取消對生育的限制是必然趨勢,但官方對此仍表現很猶豫,有人認為是擔心過快的轉變政策意味著承認過去的生育政策是錯誤的。

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了

一般而言,生育的過程分為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生育觀念決定了生育行為,現代社會普遍不願意生娃的原因,首先是生育觀念的轉變。生育觀念受經濟、社會文化、現實環境多種因素影響,而在中國則多了一條影響因素,強制的行政命令的限制也是導致生育觀念轉變的重要原因。

在自然生育階段,每家有5、6個孩子也很正常。直到上世紀70年代,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70年代初,毛澤東發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指示,基本上為後來幾十年的人口政策定下了調子。1973年,國務院成立了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當年提出了「晚、稀、少」的宣傳口號,也就是提倡晚婚、延長生育間隔時間、減少生育子女數量。

▲ 1997年,中原農村的計劃生育標語:「該流不流扒房牽牛」。 ? 馬宏傑 / FOTOE

70年代末計劃生育開始施行,自此中國就長期堅持一胎化的政策。中國的城市家庭大多把一胎化看成正常的生育標準,農村也向城市看齊,大多也只要一胎。在整個70年代十年間人口政策的宣傳、引導,以及計劃生育的強制執行下,人們已經捨棄了傳統的多子多福的觀念,而人口發展趨勢具有很大的慣性,所以現在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也很難扭轉如今的生育觀念。

不願意生孩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昂的養育成本,這讓「生得起、養不起」幾乎成了社會共識。根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圖譜,經濟壓力和撫養孩子時間成本是中國家長不考慮要二胎的主要原因。據統計,目前超三成家庭每年教育支出超過6000元,近兩成家庭投入過萬。其中,一線城市超三成的家庭每年教育支出超過萬元。

可以拿出數據估算的,來自於教育支出的顯性成本,對於因為教育資源供給不足而造成的隱性成本還無法估算,而為獲取教育資源付出的隱性成本或許並不比顯性成本少,比如學區房。

根據另一項數據,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5001元到20000元之間的家庭想要二胎的比例最高,達到了47.1%,而平均月收入低於5000元的家庭,想生二胎的比例則低很多。然而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恐怕是不現實的。

而在「養不起」之前,「婚不起」似乎是更為嚴重的問題,面對高昂的結婚成本,很多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對於女性而言,婚育往往在她們工作、升職、加薪等關鍵時期,這也讓她們在婚育的時間選擇上多了一層顧慮。根據民政部的數據,2005-2015年,全國結婚年齡呈現推遲趨勢,在20-24結婚的群體佔比從47%下降至26.3%。這樣慢慢就形成了晚婚晚育的局面。

這些高昂的成本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像壓在他們肩頭的石頭,如果不推掉這塊石頭,婚育對他們來說永遠都會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對於那些因「養不起」而對生育有諸多顧慮的年輕人來說,為他們提供各種必要的醫學和社會服務,例如生殖醫療服務、母嬰保健、公共保育、托育服務,讓他們體面的負擔得起養育的職責,這或許是提升生育率更為行之有效的方式。


推薦閱讀:

「我國已進入低生育率陷阱」說法無依據
左學金:中國生育率到底有多高?
是什麼導致全球生育率下降
一財網:我國生育率到底是多少?
接受難民不一定是聖母,也可能因為生育率太低

TAG:老齡化 | 生育率 | 生育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