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于謙,我心目中的英雄。

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于謙,我心目中的英雄。

4 人贊了文章

一直都想寫篇文章來抒發自己對於謙滿腔的敬意(我心目中最崇拜的民族英雄),今天就寫下來,心裡也更舒坦了。于謙于少保是個怎樣的人,我沒資格去評價,就說說我心中對於謙的先生的認知吧。初識于謙,是初中一首《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當初以為能寫出這首詩的于謙肯定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感悟。後來才知道,這是青年時期十七歲寫的,可見當時于謙的意識形態和人格已經如此崇高。就這樣之前所認識的于謙就和這首詩聯繫在一起,至於他的「國士無雙」,一概不知,後來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一下子就被于少保這種渾然正氣所吸引,然後又看了《于謙傳》,于謙的百家講壇。對於謙先生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認知,于少保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漸漸確定。

先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我理解的于謙:

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用在於少保身上一點都不為過。科舉中進士,先在山西任命巡按十幾年,造福百姓,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後來進京因為沒給當時大宦官王振送禮,差點被殺,《入京》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反應當時于謙氣節和風骨。「兩袖清風」這個典故也出自這首詩。

這就是純粹的于謙。

接著就是于少保名垂青史的偉績----北京保衛戰。

當時嫩頭青皇帝明英宗聽信宦官王振的妖言,帶領五十萬大軍進攻蒙古部落也先,然後全軍覆沒,皇帝被俘。也先繼而攻佔北京,明朝面臨亡國的危險,幾乎在所有人都建議南遷的時候,于謙站出來了,一身正氣的于少保站出來了,一個文人出身的于謙,在危難時刻,兼任兵部尚書,組織北京保衛戰,視死如歸,最後守下來了,讓大明的國運延續200年。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後來因為權力過大,于謙也逃不過功高震主的歷史規律,後來被朱祁鎮(個人最不喜歡,最撈的一個皇帝,廢物)抄斬,去抄于謙家的人,因為什麼東西,錢財都沒有,真的是一貧如洗,這些抄家的人都感到慚愧。

以上就是于謙的生平。

我為什麼喜歡于少保?

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家國情懷,出身不能忘本,不論前方是朱祁鎮,朱祁鈺,還是也先。都一心為國為民,真的做到了此生不負家國。

總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沒有骨氣的民族,每逢外戰必出姦細,加上現實生活中一些跳樑小丑,漸漸的也被這種觀念所影響,後來讀了于謙,才知道,中國人的脊樑是埋在骨子裡的,不是那些表面宵小之輩可以表現出來的,什麼是中國人的脊樑,中國人的魂,中華民族的渾然正氣,于謙,于少保。

當時作為北京保衛戰的總指揮官,大明的最高決策者,集所有權力於一身,他挑釁了封建社會最忌諱的皇權,他必死無疑。之前有些想不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明明可以避免的。他為什麼不能像曾國藩那樣懂得進退,思危。一根筋嗎?

後來慢慢才想明白,難道他不懂「木繫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家國情懷,是責任讓他毅然決然的走上這條不歸路。一個真正懂得為國家和民族做正確的事。

之前讀書少,不懂得什麼是家國情懷,于謙讓我知道了,我們民族真的有許國不復為身謀的英雄。真的,從出生到現在,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從來沒有如此暴漲。現在看到生活中一些小丑,一些漢奸,內心再也不會有大的起伏,因為我知道我們中國人從來都不缺少于謙這樣的人。

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王守仁

公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林則徐

真正的英雄不需要過多的評價,也不需要宣揚,他的事迹,精神,氣節,必將溫暖著後人,支撐起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只是有時候為他感到很不平,為什麼我們這種民族的脊樑,會漸漸被後人遺忘,只在一首詩裡面一筆帶過,如今還要被一個說相聲的戲子調侃,真的心痛。只是覺得有些民族的東西,我們還是應該保持敬畏和傳承。

也許于少保根本不在乎這些,你從來都是那個國士無雙的于謙,從來無需提起,永遠不會忘記。

謝謝你,于謙先生,真正地在來過我心裡。

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 此生必去杭州于謙祠,拜拜于少保。


推薦閱讀:

有哪些優秀的人文社科類圖書推薦?
中國傳統教育:學習是為了什麼
《挪威的森林》書摘
序:後李林甫時代與安祿山叛亂起源(下)
【連載】西遊記中記——3.西遊記構建的神魔世界-2

TAG:南明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