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常見病簡介

黃鱔養殖常見病簡介

4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我是小群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黃鱔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死亡率較高的疾病與防治技術簡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哦!(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記得收藏與分享哦。)

1、赤皮病

病因此病多因捕撈或運輸時操作不當,使魚體受傷,被細菌感染所致。

病狀病魚因外傷感染部分出血、發炎、皮膚脫落,尤其腹部和體側癥狀明顯。

流行春末夏初常見此病流行。

防治方法1)放養前用5~20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黃鱔約30min;2)用0.4‰的食鹽水和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3)用磺胺噻唑拌餌投喂。用量為5g/50kg魚重,第2~6天用量減半;4)用10%鹽水洗擦患部,或用2.5%食鹽水葯浴15~20min。

2、腸炎病

病原初步認為是由細菌引起的。

病狀病魚頭部發黑,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其顏色由淡紅—充血—紫紅,腸道發炎充血,進而發紫潰爛而死亡。

流行此病多發生於4~7月,傳染性強,發展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1)發病季節每半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2)用黃胺胍或大蒜拌餌投喂,用量為每50kg黃鱔5g葯,第2~6天減半;3)呋喃西林或氯黴素20g/100kg魚,連喂3d。

3、列印病

病因本病由細菌感染所致,傷殘、體弱或患有其它病的魚易受感染。

病狀病魚背部和兩側(多在肛門附近)出現小紅斑,繼而擴大呈園形、橢園形的潰瘍深凹,邊緣充血發紅,形狀似打了一個深深的紅色印記,爾後繼續潰爛、脫落,嚴重時露出骨骼和內臟,使病魚無力鑽入洞穴棲息,最後死亡。

流行此病多流行於春末夏初。

防治方法

1)全池潑灑濃度為1g/m3的漂白粉;

  2)潑灑紅霉素,30萬IU/30m2,15cm水深;或0.4g/m3的呋喃唑酮,每天1次,用 3d;

3)口服磺胺噻唑2.5g/50kg體重,連續6d,首次加倍;4)取1~2隻蟾蜍,剝去皮,繫上繩子,在水裡拖幾遍,1~2d內可治癒。也可在池內養幾隻蟾蜍,其分泌物有殺菌預防列印病的功效。

4、出血病

病因其病原不祥。

病狀病魚體有呈點狀,塊狀或彌散狀充血,腹部、喉部較明顯,有時口中流血,鰓腐爛。

流行從早春至10月底均可發生,此病流行廣,發展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每半月用生石灰對池水進行消毒;

2)用每毫升0.25IU的金黴素浸洗鱔體;

3)用0.2~0.25mg/L的呋喃唑酮全池均勻潑灑。

5、癤瘡病

病因由細菌感染所致的皮膚病。

病狀病魚表皮及肌肉組織發炎,繼而膿腫,潰爛。常有伴頭尾滲血。病魚常在水中支撐物上躺著,似癱瘓狀。

流行在養殖季節均有發生,可在1周內死亡。

防治方法:1)全池潑灑漂白粉1g/m3;

2)全池潑灑呋喃唑酮0.25mg/L,連用3d;

3)口服2.5g磺胺噻唑/50kg魚,首次加倍,連續6d。

6、赤斑病

病因由細菌感染所致。

病狀病魚腹部和體側有紅斑,腸道發炎,充血,腸萎縮,眼球向外突出。

流行此病多發於4~6月。

防治方法

1)放魚時操作小心,避免魚體受傷;

2)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對池水消毒殺死病原菌;

3)用2.5%食鹽水浸洗病魚15~30min;

4)用氯黴素拌餌投喂15mg/尾,連用3周。

黃鱔在自然水域中抗病能力很強,一般沒有受傷的黃鱔由於體表粘液的保護,難以致病。人工養殖時,放養密度較高,常易引起疾病。而一旦黃鱔發生疾病,一般藥物治療效果不盡理想,因此在黃鱔養殖中,要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徹底清塘和放養前後的魚體消毒以及內服藥餌進行預防,是控制黃鱔疾病的有效途徑。

養殖風險大,因為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害,但有大雅農業帶您解決問題,一切也會迎刃而解!後面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些別的養殖經驗,大家記得關注哦!


推薦閱讀:

水產養殖高產秘籍→碳氮平衡!
EM菌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發展迅猛的今天起到的重要作用
羅非魚池塘養殖高產飼養管理技術
用健康養殖解決魚病問題(一)
魚產養殖用CHL泵能解決水質問題

TAG: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農業 |